吳烏蘭
摘要:漢語是中國人的母語,在教學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基礎作用。但有較多的學生因為漢語文的基礎性和使用的日常性,對語文這一學科缺乏應有的重視和興趣,有時也是因為地區之間存在文化背景以及語言習慣的差異,使得學生喪失了對漢語文的學習興趣,這一現象在藏族地區體現的尤為明顯。此外,對于這一現象的發生教師也擁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落后的教育觀念、陳舊的教學方法都是其重要因素。
關鍵詞:高中漢語文;閱讀教學;興趣
在傳統的漢語文教學模式中存在較多的弊端,形式較為單一,教師講授的內容枯燥無味,引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具體表現為教師在教授時只注重學習內容的傳授,無法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年復一年的機械教學,做到的只是填鴨式的應試教育,甚至有的教師存在學不學習主要在學生的觀念,這種觀念的存在最終結果便是低效的教學。近年來,新課改出臺,對高中漢語文閱讀中的教與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課程的教學應該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為提高閱讀效率,系統、科學的提出了高中生應使用的閱讀方法等等,這一系列的舉措促進了漢語文學科的規范性以及教學目標的明確性。
一、閱讀教學的現狀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大部分的教師都開始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再只是課程的“忠實執行者”,在教學過程中更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自身的主導作用,將各種較為前沿的閱讀方法,比如感悟性閱讀、探究性閱讀等運用到自身的教學實踐中去。但也存在一部分的教師無法全面的理解新課改中對漢語文的要求,只是機械的照搬照用,過分的重視教學形式,從而忘記了前沿的教學形式最終目的是為了指導學生更好的學習。另外也有一部分的教師過分的夸大學生的自主性,在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中,過分的強調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對于知識目標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無法較好的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這種教學方法極易形成無序的課堂。漢語文素養是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而閱讀是漢語文中必不可少的因素,這也為提高語文教學提供了新的切入點。
二、高效閱讀的意義
高效的閱讀方法是在結合了教育心理學、語言學等學科,吸收了國內外的優秀閱讀方法的優點之后逐步形成的。快速高效的閱讀法顧名思義便是使用較少的時間,完成較多的閱讀量,使學生從中獲得成就感,從而增加閱讀興趣。這種高效的閱讀方法可以同時實現效率高效和效益高效,大大提高了高中語文的教學效果,有助于完成新課改中對學生課內、課外的閱讀目標。
三、高效閱讀的方法?
根據筆者長期的教學經驗,引導學生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按程漢杰“快速高效閱讀法”進行訓練,同時又不拘泥于該閱讀法,引導學生結合該方法理論,采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習慣去閱讀,不純粹是為了閱讀而閱讀。經過長時間的總結和實踐,全班同學已摸索出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這使我所在的班級漢語文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得到了廣大師生們的認同。現將此方法總結如下:①在閱讀中要善于標注關鍵點,在閱讀中勤于動手。圈點畫線既可對提出的問題邊讀邊想,以加強閱讀效果,也能為再讀或日后溫習提供記憶線索。因為再讀時,未必有時間、有必要重讀全文,只讀畫線部分就可記起內容的概略。②因材料和要求而異,要善于選擇閱讀方式。高效率的閱讀是根據閱讀目的、材料的種類以及難易程度,靈活選擇瀏覽、略讀、尋讀或研讀,綜合采用最合適自己的方法,不浪費一點時間和精力,并能從材料中準確地找出所需要的東西。培根說:“有些書可供一嘗,有些書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咀嚼消化。”這就是說,有些書只要讀它們的一部分就夠了,有些書可以全讀,但不必過于細心地讀,還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全讀、勤讀,而且用心地讀。生物課本不能用讀小說的速度來讀,同樣閱讀小說也不必糾纏于某個生詞。如一部書,先從頭到尾瀏覽一遍,選取精華部分、未懂又需懂的部分、對自己啟發最大關系最密切的部分,細嚼;在無需慢讀、細讀、深讀的地方,要快讀、粗讀、淺讀。該淺則淺,該深則深,快、粗、淺和慢、細、深相結合。③全過程要善于思考。列夫?托爾斯泰說:“知識,只有當它靠積極的思維得來,而不是憑記憶得來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知識。”閱讀不是簡單機械的重復,而是一個思考過程。所以閱讀時,要知道為什么閱讀以及將從閱讀中得到什么,不斷地思考、評價、判斷、想象、推理和解決問題。 ④在閱讀中要善于歸納。歸納即是指讀者在讀書過程中對書籍的掌握,由薄到厚,由此及彼,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過程。因此,每一個學員在學習快速閱讀的練習中,對涉及的每一篇文章與材料都學會在閱讀中歸納和總結。
四、高效閱讀的思考?
閱讀是有規律可循的。高效的閱讀必須是方法正確思維對路的閱讀。語文高效閱讀教學策略的重點就在策略的突破上。《語文課程新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應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從文體特點入手,根據寫作的規律,歸納出閱讀的思路,讓我們找到了把握文章的“穴位”,掌握了“四兩撥千斤”的巧力,從而使閱讀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
總之,閱讀過程中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主體,讓學生自己去體驗,這樣才能做到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漢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 陳愛京.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提問方法研究[D].蘇州大學,2014.
[2] 睢書強. 淺談高中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A].《教育科學》組委會.2016年4月全國教育科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教育科學》組委會:,2016:1.
[3] 陳鉑. 漫談高中語文閱讀的方法和自我閱讀能力的提升[A]. .新教育時代(2015年11月 總第6輯)[C].:,2015:1.
[4] 張楊. 淺析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的能力結構[A]. .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 第十一卷[C].:,2016:2.
[5] 付麗麗. 對提高高中漢語文閱讀能力的方法探析[J]. 考試周刊,2016,6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