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乃云
摘要:數學涵蓋了算術幾何等多個部分,這些在日常生活中都蘊含在最普遍的應用中,去買東西結賬要算錢,這得用數學,丈量土地要用到幾何知識這也得用到數學。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數更是自然科學的奠基石,由此可見學好數學的重要性。而且數學教育是從小學開始的,小學數學書高等數學的起源和奠基石,萬丈高樓從地起,由此可見小學數學的重要性。都說小孩子是最容易接受和學習新事物的,處于7~12歲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各項認知和技能都還未形成,處于一個不斷發展的階段,因此小學生的發展潛力是無限的,那么應該如何挖掘小孩子的數學潛力呢?一個特別好的辦法就是培養小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如果一個孩子對數學學習充滿厭惡看到了數學就頭疼,想逃避,那樣恐怕是學不好數學的,相反如果一個孩子最特別喜歡數學,看到難題就想挑戰那么他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因此老師的教學方法對學生來說尤重要,那么老師應該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教學。以下是我的一些個人看法。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興趣;培養原則;培養方法
對于一個孩子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且它必須與學生的知識結構一致和協調,這樣才能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全面發展因此小孩子在初學階段興趣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老師要尤為注重對孩子數學興趣的培養,千萬不能讓孩子產生厭惡心理,這樣只會適得其反。興趣的培養也需講究一定的原則和方法,不能以概而論。小學數學教學必須遵守適應性和發展性的原則,適應性和發展性在啟蒙教育中的地位尤為重要,這些原則方法可幫助老師的教學事半功倍。
一、因材施教的原則?
因材施教即老師要根據學生的能力,及學習階段,制定出合適的教學及學習目標。好比,現下奧賽在全國各地各個學校無論是初中高中甚至小學風靡,家張都以把孩子送進奧賽班為目標,但是這些所謂的奧數競賽,是否符合小學生現階段的學習呢?答案恐怕與大多數人的認為大相徑庭。其實奧數對大多小學生來說很多題目大大超出他們的知識范圍和理解能力.這種當下風靡的奧賽風,使越來越多的小學生覺得數學難,對于大多數孩子來說過早地接觸奧賽不利于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因此老師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有征對性地進行教學。
二、發展性原則
所謂的發展性原則是為了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結和挖掘學生的自身天賦.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要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啟發以及對其開散性思維的培養,要通過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發現,以此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此外,還應該讓學生發現數學的挑戰性,趣味性,和成效性。這樣,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中就能有無窮的學習欲望和動力。這樣學生不但能學到一定的知識,而且還可以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就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了。
三、課堂循序漸進法
在課堂教育中老師應該確保每名學生都參與其中,因此要以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為基礎,結和課本內容再進行適當,然后投入教學。在此過程中老師必須讓所有學生參與其中,而且教學時要注意循序漸進;通過這種方法提高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和效率.好比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不會直接將某一數學規律或公式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讓他們在我的引導下自己去推導。我在講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時候就先讓學生從直角三角形入手再到銳角三角形最后到鈍角三角形。這樣由簡到難孩子理解起來就不會有問題了。
四、表揚暗示法
小學生由于年齡小,有極強的榮譽感,所以小孩子是及其容易因為商鋪的表揚而開心的。因此在教學中,老師要多對學生進行表揚,比如當孩子取得了進步,或是當學生在課堂表現良好都應該及時予以表揚。這樣就能更好地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了。
五、課堂活動法
比如教師可以借助一些小工具進行教學,好比我在教小學一年級“加減法”的時候,會讓孩子們準備一些小木棍,這樣可以讓孩子比較直觀地體會到加減的變化,這樣孩子們就可以輕松地掌握了知識,另外,老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可以通過給孩子們講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在中間穿插一些數學知識,還可以通過生動的ppt,借助多種形式形象而直觀地引導學生學習.在課堂外,應該:給學生提供更多自由的發展空間.因此在保證完成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我們可以適當地給孩子少布置點家庭作業.題海戰術對小孩子來說可能效果并不大好,相反為了保持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興趣,課外作業的布置應該適量,而且作業的難易程度應該合理。這就要求老師在給孩子布置作業時,必須對作業的題量和難易度有深刻的認識,最好老師能先自己把作業做一遍,這樣就能布置出合理的作業了。
小學老師對孩子起的是奠基作用,萬丈高樓從地起,這就突出了小學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小學老師在小學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對學生的興趣培養,要預防孩子產生厭惡心理,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更愿意去學數學,更愿意去探究。這樣就能為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也能讓孩子更快樂地學習數學。
參考文獻
[1] 楊慶余.小學高等課程與數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馬云鵬.小學數學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羅增儒,《數學教學論》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