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摘要:美術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基本途徑,美術教育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它同素質教育中的其它形式的教育存在相互促進、相互補充、共同發展的關系。
關鍵詞:美術教育;情感教育
目前在我國,農村人口比例占絕對優勢,農村人口的素質直接關系著我們全民族的素質,農村美術教育質量的提高直接關系到全國美術教育的整體水平,農村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直接關系到我們民族素質的整體提高。因此,努力發展農村美術教育有著重大意義,主要表現在:其一,現代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需要人的豐富而高尚的情感與之平衡,在地處偏遠的農村,不但要不斷提高經濟發展,也要不斷發展與之相適應的情感教育,才能拉近城鄉距離,從而推動我國的發展。其二,農村多屬邊疆或少數民族地區,有著古老而濃厚,獨特而難得的鄉土藝術文化。綜合上述,發展美術教育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時代進步的需要,不但城市教育需要發展美術教育,農村教育更需要發展美術教育。但是,發展農村美術教育卻存在著種種困難及不利因素,主要表現為:其一,由農村特殊環境所決定,這里教育發展相對落后,大部分學生到了初中才開始接觸美術這門課程,導致這些學生對“美術”這兩個字眼沒什么認識,也不感興趣。任何一個人,從哇哇落地那天起便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潛能,后天環境往往能開發一個人的潛能造就一個人,也能扼殺這個人的潛能,毀滅這個人。其二,傳統的教育觀念對教師、家長、學生影響嚴重,他們總是認為,美術課是偏科,是副科,可有可無,學了也不起什么作用,只要把要升學考的課程抓好學好,能升學就行。其實不然,美術課跟其它課程有著很大的聯系,特別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美術課程對一個學生各方面的發展有著重大意義。在新課程改革的作用之下,美術教育已逐漸從舊的模式中走出來,變成了一門新的綜合性學課,包括設計,手工制作,欣賞,繪畫等等,而這里獨特的背景,環境,人文等等,恰恰為美術教育的開展提供了相當豐富的資源。
農村美術教育既不是“應試”教育,也不是專業知識教育,而是匯集文化百科,實現知識的大廣度,高深度、綜合性強的“智能式素質教育”。農村的美術教育,是學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陶冶人們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審美情趣,使人樹立崇高的審美理想,具有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
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當代的中國也在進行著經濟模式的轉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機制,促進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但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工作的繁雜和被動。創造性和主動性被壓抑等負面影響。人的思想觀念在發生變化,相當一部分人的精神生活失去信仰出現庸俗化、實用化的傾向。這是當今形勢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去面對?美術教育使人獲得一定的發展潛能,它能陶冶情操,豐富人性,提高審美情趣,因為美術既可以表現世俗情感,也可以表達人類高尚情感;既可以喚起人的生活親切感,又能激發人的神圣使命感[1]。
二、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表現能力
比起其它學科更利于創新思維的培養,從美術本身特征來看,創造才是美術的靈魂。可以說,沒有創造就不會有美術。而美術作品的價值恰恰是由獨創性體現出來的。美術的特征就是自由發揮,這是因為它相對于社會生活更少受到規范化的制約。人的很多愿望無法在社會中付諸實現,而能在美術創造的想象中得以“實現”。因此,在美術創作中,人能夠擁有更多更大的自由空間,往往能獲得更多的新東西、新方法的發現。然而,在這自由創作過程中有利于創造力的發揮,隨著一個過程的深入推進,還必須明確與之相適應的技術問題。
三、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
學生在這一階段里,個性還未完全形成,可以通過美術這一特殊課程加以教育培養,培養他們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引導他們關心身邊的事物,關注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使他們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與人交往和共事。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對于內容和方式的選擇,必須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正因為美術課程是促進學生個性形成的最重要的課程之一,所以美術教學內容在引導學生形成社會共同價值的同時,也努力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個性。
四、促進學生腦的潛能開發與全面發育發展
現代腦科學研究成果證明: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對稱的兩半球,腦具有不同的思維模式又有同樣高級的智能,左腦善于分析、抽象、計算和求同,是處理語言、數學,進行抽象思維、邏輯思維、集中思維、分析思維的智力活動中樞,支配著人的語言、閱讀、計算、排列、分類和時間觀念,具有有序性、分析性功能。右腦善于感受、想象、虛構和求異,是處理表象,進行形象思維、直覺思維、發散思維等智力活動的控制中樞,支配著人的視知覺,形象記憶、認知空間具有彌漫性、整體綜合性功能,大腦兩半球既各司其職、又協同合作,是同時不停地交叉傳動工作的,在作畫或進行工藝設計時,既依賴于視覺、形象思維地形象信息的加工、改造和想象,也依賴于左腦進行分析、排列和邏輯思維、左腦進行科學的抽象思維,也必須有形思維作為基礎的協同和促進,大腦的這種“交互專門化功能”,說明兩半球缺一不可,其中的某一半球的損害都會導致相應機能的喪失,人的聰明才智與先天遺傳因素有關,但也依賴于后天的教育。而學校只重視語文和數學的教育,這樣只是對左腦進行的開發,但美術教育以形象的可視性、動手操作性、非語言物質造型性和形象表達的感 覺性,對中小學右腦進行開發,使他們的觀察力、形象感受力、形象記憶力、形象思維力、聯想與想象能力以及手的靈巧性均得到了提高。它對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豐富多彩的美術課能讓學生通過無拘無束的活動獲得豐富的感受和自信,使個性和創造精神得以發展,調劑枯燥的有壓力的學校生活。
雖然農村美術教育非常重要,但是卻得不到重視,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教育理念匱乏、落后,教育資源配置失衡,師資力量薄弱等等,要改變這些現狀,一定要重視農村學校美術教育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做好做大做強農村教育,才能使得農村美術教育迎來前所未遇的春天。
參考文獻
[1] 張云.在美術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J].群文天地,2012,(24):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