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形態色彩與表達》課程教學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兩個方面對當下應用型本科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學科基礎課程的教學展開深入的探討。《形態色彩與表達》課程應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強調自主性學習(Self-directed learning)和實踐性學習(Experience-based learning)相結合。區別于以往傳統的教學講述,著重實踐性與體驗性教學,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倡導一種參與式、討論式、交互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學科知識。充分做到以“學”為主,強調學生色彩空間應用型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形態色彩;表達;應用型;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學
一、形態色彩與表達課程研究意義
《形態色彩與表達》課程是我校應用型轉型示范專業——環境設計專業2016級培養方案中新增設的一門課程。該課程整合了形態色彩的認知和表達兩個部分,是學科基礎與專業基礎的結合與過渡,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實踐性和應用性。課程通過研究形態的色彩基本屬性以及如何對其進行表達, 著重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的色彩知識和色彩表達技能,鍛煉學生科學的色彩認知方法和空間色彩綜合應用能力。多年以來,環境設計專業學科基礎課程的教學形成了固有的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模式雖然有諸多優點,但已不適應當下應用型轉型專業的目標培養。在《形態色彩與表達》課程的教學中如何更好的與學科的轉型發展相結合,如何滿足高素質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是當前該課程教學亟待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課題。
二、形態色彩與表達課程教學要突出應用性
《形態色彩與表達》是一門由學科基礎向專業過渡的課程,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要承接原有的設計基礎,又要對接培養學生應用能力這一要求。所以該課程的教學應該從色彩應用能力培養的實際出發,結合課程特性,在傳統的色彩能力訓練基礎上,加強學生的空間色彩運用能力訓練,增加表達的比重,突出形態色彩與表達教學應用性的特點,為后續的專業課程學習奠定基礎。
1.培養學生應用意識,突出教學應用性特點。
《形態色彩與表達》課程目標能力的培養來自于課程本體,色彩的構成基礎并不是本課程的培養目標,關鍵是要尋找觀察、認識和表現形態色彩的方法,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突出教學應用性特點。
2.強化學生空間色彩的應用能力,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形態色彩與表達》課程中應強化對學生色彩表達的應用能力的培養。課程教學中基礎知識要與實例教學進行結合,色彩理論教學要與空間應用進行結合,加大實踐教學比重,重視從基礎到應用的過程。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對形態的色彩屬性達到深度認知, 能夠在具體環境設計中熟練應用色彩進行表達,突出應用型人才質量的培養。
三、應用型轉型要求我們教師身份和課堂主體應隨之轉變
目前設計類學科基礎課程教學模式普遍以教師為中心,以“教”為主;學生圍著教師轉,以“聽”為主。這種教學模式明顯已經不適應應用型教學改革的目標培養。當下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傳統身份應該有所轉變,課堂主體應該及時向學生轉移。針對以往傳統的教學講述,在《形態色彩與表達》課程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主導地位,教學形式應調整為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自主性學習。更多地采用參與式、討論式、交互式的教學方法,同時加強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從被動聽講向主動探索、自主學習的角色轉換。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好色彩基本的理論知識,更要培養好學生創造應用的能力。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過程都應該是一個有機的過程,每一位學生都應該具備自我生成的能力。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應著重研究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何引導學生生成創造應用的能力,做好從過去的講授課程內容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能力生成的身份轉換。主動積極豐富教學手段來提高教學效果,提倡自主性教學和實踐性教學,最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最大程度掌握學習的內容,促進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四、形態色彩與表達課程教學要強調實踐性教學
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形態色彩與表達》教學的實踐性。面對當下的應用型轉型要求,課程的教學要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強調實踐性教學。充分做到以“學”為主,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突出學生應用型能力的培養。
在《形態色彩與表達》課程教學中要加大實踐教學比重,理論緊密結合實踐。通過實踐設置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去主動發現問題、輔導學生在實踐去積極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充分的體驗,進行反思性觀察,然后提取抽象概念,最后積極參與檢驗。這四個不斷循環的步驟,能夠讓學生自然而然的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成為知識的實踐者和創造者。要結合色彩基礎理論,加大課程教學實踐環節。例如:讓學生走出去,在大自然中進行色彩觀察與搜集實踐;觀察周圍室內外環境的光色現象,進行總結分析;有選擇的做色彩實驗體驗項目,加深實踐感知;結合色彩人文內涵進行色彩實驗;安排學生加強室內外環境的親歷體驗,形成色彩環境示例應用的分析報告等。讓學生在實踐訓練中自主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機的生成自己的色彩應用能力。教師要給學生營造一個積極、自由的教學學習環境,讓他們充分發揮學習的自主性,在實踐中最大限度的掌握教學內容。通過實踐和親身體驗,著重培養學生自主生成和色彩應用的能力,在傳統教學中尋找突破。
結語
應用型轉型的目標培養決定了學科基礎課程從教學方法到教學內容都應隨之進行轉變,以符合當下社會的發展和需求。《形態色彩與表達》課程是環境設計專業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色彩應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將課堂還給學生,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能夠不斷自我生成的學生。加大實踐教學內容,在實踐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輔助學生探尋解決的辦法;在實踐中訓練學生對色彩的空間綜合應用能力。在應用型轉型的道路上,《形態色彩與表達》課程的教學要大膽實踐,不斷調整,突出學科基礎課程的應用特征和時代特點。
作者簡介:
姓名:宋一,女(1980.8—),遼寧省沈陽市人,大連工業大學,講師,環境設計方向。
注:本文為大連工業大學校級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形態色彩與表達》在應用型本科高校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