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良
摘要:初中英語重基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教學方法,要按照一定的教學環節來完成課堂教學。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環節;教學方法
不管是哪一學科的教學都是有一定的環節的,只有教師把握住每一環節,教學效率才會有質的飛躍。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就應該對本班學生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性格特點都可以做相應的調查,這樣可以更好的準備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觀察學生的掌握情況,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進度,盡量讓每個學生都有相應的提高。教學結束后,教師要及時反思本期自身的教學工作,積累經驗。
一、做好上課準備,留足時間備課
備課是教師進行教學的第一環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師只有把備課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證教學有序地進行。初中是打基礎的關鍵時期,對學生學好英語有著重要的作用。備課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它讓教師充分準備好了教學內容,讓課堂教學變得生動起來。作為一名合格的英語教師,在上課之前就應該做好充分的上課準備,也就是備課工作要做扎實。在備課時,教師要站在本班學生的角度制定教學內容。學生是上課的主體,學生的學習是為了獲得學習方法和提高自身的成績,教師教學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和完成教學任務,如果教師備課沒有考慮本班的學生情況,沒有根據學生的水平針對性的備課,那么教師的教學課堂肯定是失敗的,教學效果也不好。
另外,備課必須仔細,要把每個知識點都歸納總結出來,學生的求知欲是很旺盛的,他們的好奇心也是很濃厚的,所以教師的備課要保證萬無一失。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教學大綱來制定短期的教學計劃,同時教師要認真研讀教育理論和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認準新課程標準中對英語學科的要求,用創新精神來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另外,教師要抓住課文中的重點章節和內容,做到全盤掌控,安排好自己的教學計劃。
在編寫教案時,教師要按課時來寫,完整的教案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是教學目標,它可以讓教師清楚地知道本堂課中要達到的目標是什么,也可以從中看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第二是教學分析,通過教學分析教師可以了解本班情況,掌握教學重點;第三是教學方法,好的教學方法是讓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手段;第四是課后作業設計,教學內容講解完成后,教師應該布置相應的家庭作業,讓學生及時復習,達到鞏固的效果。教案設計大概就是這幾個方面,因人而異,每個教師在設計時注意的地方都不一樣,設計的方面也有所不同。總之教師應該根據本班學生具體情況制定教案,這樣才有效果。
英語知識涉及詞匯、語法、句型、短語等幾方面的知識。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仔細,把握教學重點,不能只是把課本中歸納的短語詞匯摘錄下來,再根據此講課,這樣的課堂是沒有多少用的,表面的知識點學生在預習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大概的了解,如果教師沒有綜合其他知識點講解,課堂就會變得單調,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不會太高,從而厭惡英語,甚至放棄英語。教師在備課時要注意查閱相關資料,豐富自己的教學材料,結合英語語法書、課內輔導書、課外英語讀本等拓寬知識面,吸引學生注意力,爭取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搞好課堂教學,理論聯系實際
教師把課備好后,接下來重要的課堂教學了。上課時,教師要依照自身的備課的方案和教學內容來上課。教學其實是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行為,也是一種知識的輸出和輸入,教師把知識從自己的腦子里輸出,學生把知識輸入進自己的腦子。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把教學和學生的練習結合起來,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學生充分利用練習時間可以讓他們更深刻地理解知識,所以教師要提醒學生重視練習時間,按老師的要求多做習題,這樣就給學生提供了實踐的機會。這樣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中觀察學生的掌握情況,隨時調整教學計劃。
理論聯系實際,教師要學會用練習來檢驗教學的效果。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初中英語較為基礎,學生遇到的問題也比較簡單,一般是詞匯和語法的問題。在初中階段,學生要打好基礎,在初一要對英語有初步認識,進一步學習后就要掌握一定的詞匯量和語法知識。教師在教學時主要是教給學生詞匯的拼讀,然后記憶單詞需要靠學生的積累。語法知識在英語中是一個困難但重要的知識點,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問題,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語法,因為英語語法知識是學生獲得英語語感、掌握英語語言的結構,能夠幫助學生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更好的學習閱讀理解,寫作等方面的知識。
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形成互動,與學生交流,通過提問和回答,讓學生練習課堂作業,布置課后作業等幾個方面讓自己的課堂生動有效起來。在課堂教學快要結束時,教師就應該布置相應的課堂練習,讓學生及時鞏固當堂所講的內容,重新溫習,在腦海中對知識加深印象,加深認識。
三、重視課后工作
課后工作包括批改作業,反思教學等內容。在批改作業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學生學習存在的問題,所以教師要重視這份工作,把它做好。學生每天都有相應的課后作業,當他們完成后,老師就可以把作業收上來批改。在批改作業的時候,教師一定要仔細認真,不能簡單的用一個“閱”字一筆帶過,而是要用教師熟悉的方式評價學生,或好或壞,都要寫給學生,讓學生敲響警鐘,有時候還可以給學生寫些鼓勵的話。在批改時發現學生集體錯誤多的問題要登記下來,然后把它們拿出來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進一步增強有效教學的效果。
上課時間十分有限,不可能解決學生的所有問題,所以教師要利用課后時間,進行課后輔導。一個班級學生各自情況都不一樣,所學內容掌握的程度也不一樣,在當前的教學課堂也看出每個班的人數也比較多,所以教師在課后對學生進行輔導是很有必要的。老師在教學一段時間后,對本班學生的基本情況都會有進一步的了解,哪些學生學得比較快,哪些學生吸收得比較好,哪些學生的學習能力強,哪些學生的反應能力慢,哪些學生基礎比較差等。對這些,教師都應該心里有個數,對于那部分吸收比較慢的學生,教師就需要適時的對學生加以輔導。
教學是一件非常嚴謹的事情,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按照教學環節來開展教學。教師要隨時觀察學生,體會他們的心理變化,防止他們產生畏難情緒,抵觸學習的心理。對學生的輔導方法多種多樣,教師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也要有耐心,要細致的給學生講解他們沒學懂的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