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國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挖掘學生內在的潛力,對于學生創新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不但能夠快速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還能培養學生互幫互助的團隊合作精神。然而,小組合作學習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卻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決的對策,以期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果,從而更好地完成數學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始于美國,是一種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教學組織形式,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標所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在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促使師生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交流,使小組中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也樂于傾聽他人的意見,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種愉快的事情,從而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促進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最終達到使學生學會、會學、樂學的目標,進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然而,萬事萬物都不可能沒有一點兒瑕疵,小組合作學習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我們只有進行針對性的研究,不斷改進,才能使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效性更大的發揮出來。
一、當前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合作學習是新時期廣泛應用于課堂的一種教學模式,但是,合作學習在應用的過程中也面臨著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就會變成阻礙學校以及學生發展的重要因素。
1.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認識不足。
相關資料表明,我國大部分學生認為合作學習對學生的成長沒有任何作用,教師也沒有重視合作學習在教學中的應用,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教師以及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認識不足。小學生由于年齡小、經驗不足等原因,不能從客觀的角度認識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而社會、學校以及教師也沒有重視,最終學生會失去學習的興趣以及積極性,成為傳統教學模式下的犧牲品。教師之所以對小組合作學習缺乏認識,最重要的原因是對現代教育理念的認識不足,不明確如何構建這種教學模式。
2.合作意識不強,合作技能欠缺。
由于教師未能對學生進行及時的合作學習方面的指導,導致學生的合作意識不強。一些學習好的學生總認為自己可以完成整個學習過程,只要依靠自己,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績,沒有必要浪費時間與其他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而一些學習基礎較弱的學生認為自己拉低了整個小組的水平,遇到問題不敢向其他同學提問,不敢參與到數學知識的討論中。一些學生缺乏合作的技能,不知道該如何將自己的觀念和見解用正確的方式表達出來,導致了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課堂秩序混亂,小組成員交流詞不達意,學習效率低下等。
3.小組合作學習中分組不合理
要想真正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教師就必須做到合理地對小組進行分工,必須要結合學生的需要對學生進行分組。當下,很多教師在理論意識上已經接受了合作學習,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卻不懂得如何運用,在教學分組時,他們不會考慮學生怎樣分才合理、為什么要分組等,也不會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成績;還有一些教師,他們明確要認認真真地搞好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但是卻缺乏相應的理論指導和策略研究,最終只能選擇放棄。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
1.提高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認識,科學組建合作學習小組。
要提高對合作學習的認識。教師首先要積極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要讓學生真正地學會學習數學,而不是按部就班、死記硬背,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實踐中去并在實踐中完善自身;其次,要充分發揮自身的領導能力,對于學生討論的結果,要及時地給予意見以及看法,積極糾正學生中存在的錯誤認識,避免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另外,教師要在學生傾聽、發言、質疑的過程中讓學生懂得合作學習的重要性,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在此基礎上,要構建科學性的合作學習小組。第一,依照一定原則進行小組的劃分,這種原則包括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或組內同質、組間異質的原則,應注意的是,不管采用什么原則進行劃分,都要考慮到合作學習的目標;第二,小組模型的確認,當下,人們普遍認可的模型有四種,分別是拼板模型、調查模型、編號模型以及配對模型,教師可以在不同課堂上選擇不同的模型,也可以在同一課堂上結合幾種模型;第三,教師要正確地對學生進行分組,在分組的時候,既要考慮到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也要意識到其存在的共同點。
2.創設合作情境。
創設情境的目的就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教材編輯了大量的情境教學內容,圖畫精美、生動細膩,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為我們創設情境提供了生動有趣的素材。一、二年級的學生才6、7歲左右,天真、愛幻想、是他們的天性。因此,我在教學中經常采用的辦法就是描述一個美麗的童話故事或貼近兒童生活的事件,要解決的問題就包含在這個故事或事件之中,實際上就是為學生設置了解決身邊數學問題的情境,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例如:我在教學一冊的《比一比》時,創設了一個小豬幫小兔蓋房子的童話故事情境;在教學《9加幾》時,創設了運動會上給運動員送飲料的生活情境;在教學《乘加、乘減》時,創設了小熊掰玉米的故事情境……象這樣的例子還很多很多。總之,創設情境,可以將數學知識融入孩子們的生活,學生樂于接受。
3.明確學習的任務。
為了讓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開展得有序、有效,學生一定要有明確的學習任務。也就是教師向學生說明學習的內容和目標、方法,評價的標準等等。這些任務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價值外還可以分解,讓小組中的每個成員共同參與,人人都有事可做!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的任務,可以避免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例如:在教學第二冊《統計》這一內容時,我向學生提出了學習任務:明天下午第二節課是體育鍛煉課,老師想安排一些你們喜歡的運動項目,到底安排哪些運動項目呢?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調查與統計一下吧!孩子們明確了學習任務,便在組長的帶領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務去了。
4.培養學生合作實踐的習慣
小組合作學習中操作活動既能體現集體的智慧,又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是與人交流的良好機會。如在教學“長方體體積公式”時,讓他們合作動手搭“積木”探討用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木塊拼出不同的長方體,說出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并填寫表格(略)。完成后,讓學生觀察表中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體積數據之間的關系,推導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通過合作,學生很快完成了表格,并在觀察、思考之后自主地發現了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這個問題一個學生雖然可以準備,但是不全面,只有學生合作在一起,人人動手,相互協作,共同展示,資源共享才可以獲得更多更廣的認識。
新課改以后,在教育方面,合作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這當中最基礎的就是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其次,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合作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