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娃瓊拉
摘要:流行音樂于20世紀80年代出現在中國大陸并逐漸受到大家的喜愛,流行音樂的出現對以中學生為主體的青少年的影響越來越大。流行音樂的出現一方面有利于加強中學生對中學音樂課程的學習興趣,豐富中學生對于音樂的體驗和感知,幫助提升中學生的思想境界;另一方面,流行音樂的出現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中學生的情感、價值、態度以及能力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關鍵詞:中學音樂;流行音樂;學習興趣;影響
引言:中學生是流行音樂的追隨主體,這也說明流行音樂會對中學生的心理產生較大影響。正是因為中學生對于流行音樂的追逐與喜愛,使得我國流行音樂得以不斷發展。不斷發展和豐富的流行音樂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中學生對于流行文化的熱情。新世紀下的音樂教學主要在于強調學生的民主意識和開放意識,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維護學生的自尊和自信,從真正意義上將音樂的快樂帶給每一個學生。因此,中學音樂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對中學音樂教育與流行音樂之間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這也是當前我國音樂教育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關于流行音樂的各類看法
從國際層面上來說,流行音樂的產生有著極其復雜的歷史背景,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情況也存在差異。就我國而言,不同專家學者之間也存在分歧,不存在一個絕對的劃分標準。流行音樂的主要特點在于唱法簡單、風格自由且節奏多變。流行音樂進入我國后產生了許多種類,有表達勞動人民辛勞的歌曲,如《天涯歌女》、《賣布謠》、《春天里》等等;還有一些格調低下且思想腐朽的音樂作品,如《薔薇處處開》、《桃花江上》等。慢慢地這類歌曲開始向港澳臺地區流傳,并不斷發展壯大,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流行歌曲再一次涌入了中國大陸。由于青少年的喜愛與追逐,一些流行歌手甚至成為我國部分青少年的狂熱追求對象,也引發了一些鬧劇。正是由于這些鬧劇的出現,致使我國教育部門開始警惕這類不正常的音樂文化現象,甚至在90年代初期,教育部門在學校課堂中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即課堂中不準引入流行歌曲,并將這一舉措作為凈化學生心靈、提升課堂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直至90年代末期,流行歌曲在人們心中又產生了新的看法,反映了人們的審美意識和思想觀念在不會時期會有不同特點,代表作有《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常回家看看》等。此時將流行歌曲定義為通俗唱法演唱的歌曲,對此也存在許多說法,并無定論。
二、中學生喜愛流行音樂的原因
1.流行音樂的特點。
眾所周知,流行音樂大多取材于人民大眾的日常生活,能夠引發聽者的共鳴;流行歌曲的歌詞更加口語化,能夠讓人產生親切的感覺;歌曲的結構短小,易于傳唱和記憶,且帶有一定的娛樂特性,易于在群眾中傳播。由于流行歌曲具備相對簡易的創作手法,有較強的即興性,因此,其歌曲出版商和作者能夠實現每周出新品,具有十分廣闊的市場。
2.流行歌手的演唱風格。
大多數流行歌曲演唱者的演唱風格均存在一定的獨特性,即使沒有較好的嗓音條件,甚至沒有接受過相關聲樂訓練,但他們仍然能夠通過對聲音的完美控制來完成對歌曲情感的演繹。隨著歌曲內容的不同,或如泣如訴,或近乎瘋狂,再配上肢體動作和特異新奇的打扮都會引起中學生的注意,引起他們的盲目崇拜和模仿。
3.應試教育給學生造成的心理壓力。
截至目前為止,雖然減輕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加快素質教育步伐的呼聲越來越高,但由于升學壓力依舊存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壓力仍然十分巨大,導致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仍然存在較大的情緒波動,需要一種途徑來釋放中學生的心理壓力,而流行歌曲的出現正好適應了這種心理需求。部分青少年之所以愿意去參加歌星的演唱會,一方面可以看到自己喜愛的明星;另一方面,能夠跟著歌星一起肆意歌唱和跳舞,借助演唱會的舞臺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抒發自身的壓力。
4.中學生時期的性意識及逆反心理。
中學生時期正值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隨著身體的發育,學生的性意識也逐步成熟,這些因素導致中學生對于流行歌曲中以愛情為主題的歌曲較為關注。而且,處在這一時期的青少年由于不斷增強的自我意識,對于一些禁忌的東西往往存在自己獨特的看法,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尋根問底,進而導致產生與家長和老師不相一致的心理和行為。
三、對流行歌曲的正確引入與引導
中學生由于其年齡特點,其生理和心理正處在急劇變化的階段,對新奇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十分強,但中學生的判斷能力和審美能力卻處在相對初級的階段。音樂有著十分廣闊的藝術領域,如民族領域的音樂,具有古典特色的音樂,流行因素摻雜其中的音樂等等,即音樂在每個領域都存在不同的層次,但無論有多少領域,多一個領域就會多一種手段,多一條途徑。在中學音樂教育上,與其對流行音樂這一領域不管不顧,任學生自由吸收,不如由音樂教育工作者高屋建瓴,通過對這一領域的歌曲進行精心挑選和準備,將學生往正途上引。對于這個“引”字,相關工作者應注意,絕不是簡單隨大流,亦或是媚俗的迎合,而是對流行領域的歌曲進行有目的的篩選和選擇,將一些積極健康且適宜于中學生年齡特點的具備一定藝術性和思想性的流行歌曲作品引入至課堂中。如通過音樂作品《男兒當自強》來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激發學生對于民族樂曲的興趣;再如《七子之歌》可以引入至音樂課堂教學中,表現同學們盼望祖國統一、熱愛祖國。另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對歌曲的辨識能力,主要對于歌曲的優劣、高下、美丑的識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對于目前中學生所普遍喜愛的以愛情為主題的歌曲也應提取部分素材至課堂中,通過對這類歌曲的辨析來引導中學生提升對歌曲的虛偽部分和真誠高尚的辨別能力,可以對歌曲中部分虛偽夸大的部分進行調侃,提升課堂教學氛圍的同時,讓學生在音樂教學中有所領悟。
結語:綜上所述,在音樂課堂中或者課外音樂活動中引入流行歌曲是可行的,它可以作為提升學生學習熱情的有效途徑。通過流行音樂引入至課堂能夠使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興趣愛好的關注,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進而能夠以平等的態度和老師一起探討音樂作品的優劣、辨別音樂作品的美丑。通過與學生之間距離的拉近,提升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熱情,愿意與老師一起去探討其他的音樂藝術領域,實現音樂學習能力和信心的不斷提高,享受音樂藝術給自己帶來的無限樂趣。
參考文獻:
[1]林穎,孔群,周岳燕.流行音樂背景下的中學音樂教學[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0(05).
[2]鄭喜燕.中學音樂教學中引入流行音樂之探析[J].文學界(理論版),2012(12).
[3]蔣邦飛.如何發揮流行音樂在中學教學中的最大工程[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