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春雨
摘 要:大部分“留守兒童”在情感上缺少關愛,行為上缺少管教,從而造成性格孤僻,缺乏自信,學習差。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教育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班主任在“留守學生”的教育與管理中的作用不容忽視。作為班主任應該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對留守兒童管理采取了一些策略方法,促進了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和學習。
關鍵詞:留守兒童;教育;策略
留守兒童關愛教育是學校教育面臨的新課題,留守學生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更是我們班主任工作的重點。作為班主任切忌因為留守學生缺少監護,行為習慣和學習成績差就歧視他們或放任不管,應千方百計從情感上彌補他們在家庭中的缺失。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要從細微之處做起,用心去愛護他們,用情去感化他們。大多數“留守兒童”都是隔代撫養或者托付在親戚家,不能同長輩進行有效溝通,在情感上缺乏關愛,容易產生心理障礙,有的兒童性格內向孤僻、敏感多疑、不合群、他們不愿與別人交往,把自己關在狹小的自我生活空間里,對外界的一切都漠不關心,對他人和集體的情感冷漠;所以教師要給予“留守兒童”特殊的關愛,并使他們切實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減少“留守兒童”受教育的斷層與真空。作為班主任,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深入調查,建立“留守學生”檔案
首先,做好對“留守學生”情況調查,對本班級“留守學生”的學習、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登記,全面了解“留守學生”的生存狀況和成長需求,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在深入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要對“留守兒童”進行深入調查,摸清“留守學生”基本情況,全面掌握“留守學生”的數量、家庭狀況(包括父母在外的通訊地址、電話)、家里代管監護人情況。認真分析“留守學生”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品質,建立“留守學生”輔導檔案,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品質、學習行為、生活習慣等諸多方面進行詳盡記載。教師并把自己的電話號碼告訴學生及其監護人,以便及時聯系。同時,并適時根據本班學生變動情況,及時補充或變更檔案的相關內容。
二、加強與家長的聯系溝通
充分利用現代通訊的便利條件,定期向家長匯報學生的在校表現,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思想動態、學習狀況。春節或農忙時,建議家長盡量回家與子女團圓,讓他們享受家的溫暖;平時,要求家長多與孩子交流溝通,從而形成一股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合力。經常通過電話聯系,情感溝通,孩子的幸福感增強了,家長也強烈地意識到養育孩子的責任,更自覺地參與到對孩子的教育中來。
傳統的家書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契機,留守兒童與父母分居兩地,鴻雁傳書是最為經濟的聯系手段。引導學生與父母情感溝通的書信來往,老師的“穿針引線”很重要。作為班主任可以要求孩子與父母經常書信交流,孩子們可向家長詢問打工的經歷,外出打工的生活,匯報自己學習生活情況以及家鄉的變化,以可以說成功的喜悅或失敗的啟迪。在孩子與家長的書信對話中,學生感受這濃濃的親情。通過書信活動,孩子們可以時常感受遠方父母的關注,而遠方的父母也可以跨越萬水千山傾聽自己孩子的心聲。
三、加強對留守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強學生法制觀念
大多數留守學生由于缺少父母的監管,自制力差,脾氣暴躁,往往因為一點小事與同學打架,嚴重影響了其他學生的安全,造成極壞影響。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作為班主任,要利用每周的思想品德課,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從電視上、網絡上、多搜集一些實際例子,對學生進行教育。班主任每月與“留守學生”談心一次,詳細填好記錄卡,對少數學習嚴重滑坡、人格發展不健全、道德發展失范、涉嫌違法的“留守學生”要制定個別教育管理方案,著重進行矯治和幫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組織留守學生積極參與,使他們生活在歡樂、和睦的氛圍中,找到回家的感覺,增強學習、生活的信心,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成長的快樂。
四、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做他們的朋友
每個學生都有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有自己的理想和尊嚴,他們渴望得到屬于自己的各種權利,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認可和尊重。這些留守生比別的學生更敏感、更脆弱,他們經常用“漠視一切”的態度來掩飾自己的內心世界。他們平常不愿與人交往,但如果有人無意觸犯到他自身的利益,他們會立刻變得蠻橫起來,甚至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我們班主任要多與他們談心,多了解他們的想法及他們的愛好,經常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并要求周圍的學生多與他們交朋友,一起學習、一起玩耍,讓他們感受到友情的珍貴,班集體的溫暖,學校生活的快樂。從而使他們和其他學生一樣無憂無慮地生活。
五、關住“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
“留守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外出務工父母無暇顧及的嚴重問題,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幫助,缺少父母的溫暖和教育,這對學生心理產生極大影響。留守學生一般內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較脆弱。缺少親情,缺少關愛,缺乏督促,很容易使“留守學生”們變成了“問題學生”。但留守學生并不一定都是問題學生。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看待留守學生,發現他們的優點。他們中也有自立自強的,部分留守學生有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較強的勞動觀念,勞動技能水平遠高出其他同齡人。班主任要珍視留守兒童的這些特質,利用一切契機激勵、表揚他們,培養他們自立自強精神。
總之,班主任老師要建立一個比較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和諧的班集體,讓留守學生感受到來自同學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