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摘 要:小學階段正是為學生語文素養以及終身發展夯實基礎的重要時期,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切實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文章作者就小學語文課堂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談了幾點認識:設置懸念、創設情境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營造氛圍、激發探究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需求;質疑問難、發現問題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
關鍵詞:語文課堂;自主學習;動力;需求;基礎
自課程改革以來,我們驚喜地看到,很多一線教師已經清醒地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要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但還有一些教師的語文課堂只是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浮于表面。其原因有:教師擔心教學時間不夠用,不想讓學生的自主學習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師忽略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課堂上,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就不會走向深入。要想改變這一狀況,教師應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
一、設置懸念、創設情境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興趣,是尋求新知的最重要的推動力,是構成學習動機最活躍的成分。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就能主動參與到新課的學習中,并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1)設置懸念,激發興趣。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將要學習的知識,在導語中巧設“懸念”,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刨根問底的熱情,為教學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所講的內容離學生現在的生活比較遙遠,學生對這樣的課文往往沒有多大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伊始,教師就得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在這課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導入的:“在解放軍的一個連隊,至今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每天早晨連長點名時,連長喊‘馬寶玉、葛振林……一片肅靜,沒有人應聲,直到點到第六名戰士的姓名時,才有人答‘到。這是為什么呢?原來,這個英雄連隊中的五位戰士,在抗日戰爭中曾譜寫了一曲氣壯山河的頌歌。大家想不想知道他們譜寫了一曲什么樣的頌歌?”這樣就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課文所講述的內容之中。
(2)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精心設計導語,利用課件、試驗、表演、故事、游戲、語言等各種教學媒體和手段,創設出趣味橫生的情境,烘托出教學氛圍,引起學生的注意,誘發其學習興趣,牽動其學習情感,使其心理處于興奮狀態,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營造氛圍、激發探究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需求
(1)創設民主氛圍。在教學活動中,實施教學民主,創設以人為本的教學環境,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實施自主、互動學習的前提。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鼓勵學生敢于懷疑、敢于探索,真正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教師要尊重學生人格尊嚴,在教學中應以一個與學生平等的身份參加到學生的討論中,耐心地傾聽每一位學生的發言并虛心地接受他們正確的見解,對學生的評價要以鼓勵為主,要讓學生有繼續學習的動力和渴望。
(2)要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和發言的機會,讓學生真正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以學生為主體”是當代教學的基本思想。教師要努力創設機會,把教師的教學方法內化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碰到問題要讓學生“自尋生路”,從而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啟發和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去討論、去解決問題。如學習《丑菊》一文時,有的學生提出疑問:“老師,丑菊真的很丑嗎?”我引導學生說:“想知道這個問題,請同學們仔細讀讀課文吧。”學生們讀了課文后回答說:“老師,我讀了課文知道了‘丑菊非但不丑,而且非常美麗、可愛!”然后我再引導學生小組討論:“課文是怎樣圍繞這句話具體描寫丑菊的?”通過討論分析,學生達成共識:“在人間事物中,有不少東西名實并不完全相符。名可以丑,但實一定要美。我們每個人的名字華不華麗沒有什么關系,重要的是誠實可信、心靈美好,對社會、對祖國、對人民有用。”這樣,學生們就在不斷思考和尋求答案的過程中,慢慢養成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起了深入探索的興趣。在學生的發言中,每個人都在動腦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三、質疑問難、發現問題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
學貴有疑,教師應該首先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讓學生從實際問題出發,談一談從課文中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明白,然后引導學生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樣學生就有了獨立思考問題的空間,也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最后教師對學生的問題加以疏理引導,讓學生的自主學習真正落到實處。
自主學習是課程標準的一個方向,是檢驗課程標準是否能進入課堂教學的一把標尺,我們的課堂只有朝氣蓬勃,學生的自主學習才會落到實處,我們的課堂才會多一分精彩、多一分活力。我們只有通過多途徑的堅持不懈的努力,才會激起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和興趣;只有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學生才能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作者單位:江蘇省沭陽縣賢官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