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曉玲
摘 要:新課改要求進一步優化高中物理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立足于新觀念下的教學方法和教育觀念都得到極大的改變。從學生、教師、教學方法的角度入手,分析如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課堂;分層次教學;情景教學
一、根據學生差異性的特性,采用分層次教學模式
高中生前期受到的教育有所不同,因此學生自身的認知水平以及知識水平也大不相同。學生的差異性本身符合分層次教學的特點。教學作為一種群體性的活動,差異是必然存在的,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差異,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均等受教育的機會。分層次教學正是根據學生的差異性采取的教學措施,這種方式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收獲相應的知識,對學生成績的提升大有助益。依據學生的成績劃分小組,該小組成員中的學習成績相當,彼此之間不會感覺到壓力,即使面臨問題時,因為大家水平一樣,也不會為自己的發言感到羞愧。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相互交流思想,產生思想的碰撞,爆發頭腦風暴。體驗式教學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教師應當給予學生更多的探索機會,參與實驗,小組團結合作,切實發揮小組的作用。關注學生的差異性,滿足不同學生對知識的需求以及學生的個性需求,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
二、增加實驗課程所占比例,因地制宜選擇實驗方法
農村教育基礎設施明顯落后于城市,因此其教育難免存在眾多缺陷,比如實驗器材不足等等。然而體驗式物理教學需要借助相關實驗才能夠完成,所以農村院校可以借助現有的各種資源完成相關的物理實驗,因地制宜選擇相關的實驗器材。物理實驗課程與理論課程相比,教學效果要更加顯著,所以,教育者應當增加實驗課程占據的比例。學生能夠在實驗的過程中調動大腦,發揮動手能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深入把握知識。體驗式教學往往能夠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主要原因在于學生通過親身經歷能夠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這種方式的成效遠遠高于傳統教學產生的效果。
三、創設貼合學生實際的情景教學環境
高中生處于教育發展的特殊時期,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認識能力都有較大的提升,以學生為核心的教育課程將學生推向教育舞臺的中心,學生能夠感受到自我成長、自我督促的意義。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當采用貼合學生實際的情景教學模式,以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情景教學當中教師需要融入自身的情感,加強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喜愛。在教學活動中尊重學生的人格,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多多給予學生肯定的語言和贊賞的目光。
四、營造和諧氛圍,突出主體地位
體驗式教學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需要發揮學生積極主動性,高效的課堂需要學生主動探究、大膽嘗試,所以課堂氛圍要溫馨、和諧。交流是信息傳遞的重要手段,學生之間觀點互換、教師重點指導等都有利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交流強度越大,則教學效果越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言論表達環節,促使學生掌握主導權,培養自信心。體驗式教學中實驗非常重要,教師要在實驗過程中做好引導工作,對難度較大的實驗應當親自實驗,并加以講解。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對同一類型的問題做統一講解,對單一問題單獨講解。
五、巧妙轉化課堂出現的問題
高中生的思維意識、邏輯意識稍有成就,有的學生喜歡將所有的問題處理透徹。這些問題要么與物理課堂教學內容并不相關,要不就是很難在短時間內解釋清楚。面對學生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教師全部兼顧,那么課堂教學任務極有可能完成不了。因此,教師應當在這些提問中挑選既符合課堂教學內容又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答復。而其他無關痛癢的問題或者耗時較長的問題可以采取留白技巧,將問題轉拋給學生,讓學生下課后在網絡中或者與教師一起尋找答案。將課堂疑問留白,能夠有效引導學生將問題置后,先將關注點放在當前的教學內容當中,問題選擇有目標性,這樣才能夠切實完成物理課堂教學任務。教師有所選擇地進行問題的答復也能夠在另一方面向學生展示學習應當分清主次。
傳統的教育中采用統一化的教學策略,學生成為一種流水線出產的商品,性格被壓抑,特色被消磨。現行教育要求構建知識與實際、理解與應用、聯想與創新相結合,在教育中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教師是打造高效物理課堂的核心人物,缺少教師的引導,高效課堂也就無從談起。教育者應當站在學生的心理活動、成長需求的角度設計教學內容,制訂教學計劃,循序漸進地推動學生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唐秋茂.體驗式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4(29).
[2]朱建紅.淺析體驗式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