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云++葉紅++李德鵬



摘要:在分析我國創意農業發展現狀基礎上,結合創意農業的內涵、特征、類型、影響因素及相關研究成果,構建了我國創意農業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并運用變異系數權重TOPSIS法建立創意農業發展水平評價模型,對我國25個地區創意農業發展水平進行綜合評價。結果顯示,產業規模、基礎設施、創意資源對創意農業發展影響較大,說明創意農業的發展需要科技投入和創意資源的支撐;我國創意農業還處于初級階段,發展程度不高,25個地區創意農業平均綜合得分僅為0.268;各地區間創意農業發展不平衡,且這種不均衡往往與所在經濟區無關。依據評價結論,提出了促進我國創意農業健康快速發展的政策建議: 大力培育創意農業企業,實現創意農業產業化經營; 促進高素質人才向創意農業流動,并有效提升從業人員素質;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創意農業服務環境; 深度挖掘創意農業資源,豐富創意農業形式和內容; 加大創意農業的資金投入,促進創意農業快速發展。
關鍵詞:創意農業;農業經營方式;變異系數權重;TOPSIS法
中圖分類號:F323.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07(2017)03-0104-08
引言
20世紀90年代,荷蘭、德國、英國、法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受到創意產業的啟發,立足于本國國情,將科技、文化等元素融入到農業生產中,通過轉變農業經營方式,拓寬農業功能,提高農業附加值和競爭力,從而衍變出了一種新的農業形態——創意農業,并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創意經濟之父John Howkins[1]從產品的視角指出產品在知識產權法保護范圍內的產業都為創意產業,他認為農業、醫保、生物、電信、電子、軟件、媒體、娛樂以及教育在本質上都依賴于知識產權,其產品都屬于創意產品。因此,創意農業是創意產業的一部分。在國外,創意農業被稱為“鄉村創意產業(rural creative industries)”和“鄉村創意經濟(rural creative economics)”。盡管國內外學者從不同角度對創意農業內涵進行了界定,但都認為創意農業是“創意”對傳統農業的改造,是關于“生產、生活、生態”的經營理念。因此,創意農業可以理解為以產業演化趨勢為導向,以傳統“三農”要素為依托,以自然、生態、文化、科技等創意元素優化配置為手段,從而實現農業生產方式創新和農業功能轉換的、具有高附加值的綜合性產業。
創意農業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是現代農業在新時期發展到更高階段的特定產物,也是休閑農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后與其他相關產業互相交叉、融合發展的結果,是休閑農業的更高級發展階段[2]。基于產業融合視角的分析,創意農業具有比休閑農業更廣闊的內涵,它超越了傳統農業與旅游業的相互融合,還融合了文化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藝術產業等。從農業發展層次上看,創意農業保證了休閑農業的高質量、高品味和可持續性。創意農業結合了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的優勢,既能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還能充分利用農業資源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創意農業的文化欣賞性和休閑性不僅能傳承和發展我國農耕文化,還能夠將其轉化為商品,滿足我國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有關創意農業評價的研究起始于創意產業,并與現代農業和休閑農業發展水平評價密切相關。Gowda和Jayaramaiah在參考相關學者提出評價創意產業發展水平的“3Ts理論”“美國創意指數”“歐洲創意指數”“4Ts理論”基礎上,指出創意農業可持續發展程度的指標可以用農產品產量和全部生產要素的變化情況衡量[3]。Muhammad以Gowda和Jayaramaiah的研究為基礎,提出產出率、肥料、蟲害綜合管理等可作為評價創意農業生產效率的指標[4]。Kneafsey和MacDonald等指出文化是影響創意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農業發展過程中有效融入文化能夠促進創意農業的發展[56]。Bell等研究了英國農村創意產業發展政策,指出農村產業政策應該與農村的實際情況相符合,這樣才能促進農村創意產業的快速發展[7]。
創意農業作為一種新型的農業生產形式在我國起步較晚,我國學者對創意農業的研究也還處于起步階段。2007年,厲無畏在“兩會”上第一次正式提出“創意農業”一詞,開啟了我國學者對創意農業研究的大門。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創意農業內涵的辨析、特征的分析、發展類型的歸類、發展模式的探討和影響因素及發展路徑分析,以定性分析為主,定量分析較少;局部性研究較多,區域性研究較少。現有的對創意農業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的文獻更多是借鑒了產業競爭力評價方法,將創意產業競爭力指標與部分反映休閑農業和現代農業內容的指標相融合,提出了評價創意農業發展水平的指標體系。司訓練等應用主成分分析法,選擇農業比重、農業耕地面積、農業人均純收入增長率、農業機械化水平等13項指標來衡量創意農業競爭力情況[8]。任鈺等選擇資源環境、經濟環境、創新環境和政策環境作為評價指標,對北京創意農業發展水平進行了評價[9]。方帥從生產要素基礎、市場需求因素、相關支撐產業、企業戰略、結構與競爭狀態、機會與政府作用等方面,利用“鉆石模型”分析了福建省創意農業競爭力[10]。目前,關于創意農業的研究主要是區域性的定性研究,總體的定量研究相對較少,而作為產業發展重要步驟的產業評價體系研究更是缺乏。因此,構建我國創意農業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評價創意農業發展水平,對于不同地區制定差異化創意農業發展政策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我國創意農業的發展
(一)我國創意農業發展政策情況
我國創意農業發展的實踐起步于21世紀初,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2011年,農業部結合休閑農業的實際情況,發布了《全國休閑農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開展農業觀光和體驗性旅游活動。2014年,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建設一批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名村。2014年11月, 農業部發出《關于進一步促進休閑農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鼓勵將休閑農業列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貸款貼息、中小企業創業貸款和扶貧開發貸款范疇,加強培育休閑農業品牌,力爭到2020年使休閑農業成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環境改善的支柱性產業。2015年8月,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意見》,提出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加強規劃引導,研究制定促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的用地、財政、金融等扶持政策。當月還出臺了《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實施鄉村旅游提升計劃,開拓旅游消費空間,到2020年,全國建成6 000個以上鄉村旅游模范村,形成10萬個以上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特色村、300萬家農家樂。
2016年,創意農業首次寫進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依托農村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大力發展休閑度假、旅游觀光、養生養老、創意農業、農耕體驗、鄉村手工藝等,使之成為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我國創意農業迅速發展起來。
(二)我國創意農業產業規模情況
目前,我國創意農業更多是以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和休閑農業示范點為依托發展起來的,這兩類項目已經發展為創意農業的主要發展平臺。2014年,我國共有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153個,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面積13 623萬畝;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186個,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482個。其中,黑龍江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最為完善,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園適度經營面積占地區總耕地面積的33.94%;山西、甘肅、云南、廣西相對落后,比率分別為0.93%、1.15%、1.20%、1.25%。浙江、山東、江蘇、湖南、四川擁有國家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的個數最多,分別為15、10、9、9、9,海南、青海個數最少,分別為2、4;福建、山東、浙江擁有國家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的個數最多,分別為23、23、22,海南、寧夏、青海擁有的個數最少,分別為10、11、11,見圖1[11]
農村交通設施的建設和信息化是創意農業消費者進行產品消費和獲取信息的基礎。信息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我國創意農業文化和科技傳播的主要途徑,農業信息化程度越高,將信息變為潛在消費的速度越快,交通設施通達性越好,潛在需求變為限時消費的速度越快。2014年底,我國農村公路總里程數為388.16萬公里,其中四川、河南、云南、湖南農村交通里程數最多,分別為29.2、22.45、19.78和18.92萬公里,而北京、寧夏、海南農村交通里程數最少,分別為1.35、2.21和2.05公里。到2016年1月,我國農村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總量為7 873.7萬,占全國農村總人口的12.7%,其中北京、江蘇、福建信息化水平最高,農村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占鄉村總人口的比重分別為35.61%、21.24%、21.17%和20.94%;貴州、寧夏、青海互聯網普及率最低,農村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占總農村人口比重分別2.45%、2.15%和1.57%[12]。
創意農業是農業發展的新路徑,經過多年的實踐,在借鑒國外創意農業模式的基礎上,結合我國農業特點,不少地區探索出了符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的創意農業發展模式。主要有北京模式、成都模式、上海模式、南京模式和廣東模式。創意農業的發展不僅帶動了農民就業,增加了農民收入,還改變了農業生產方式,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據統計,2013年,我國休閑農業實現營業收入2 700億元,各類休閑農業年接待游客9億人次,接待人數和經營收入均保持年均15%以上的增速。其中,山東、四川、安徽和河南休閑農業收入最多,山東休閑農業總收入高達920億元,居于榜首;寧夏、海南、青海休閑農業總收入最少,均不超過10億元。從休閑農業總收入與農業總產值的比值來看,安徽、重慶、四川、山西和北京的比值較大,比重均在8.5%以上,見圖2[13]。
根據《2015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水平監測評價報告》的數據,2014年我國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產值達到8 712億元,占我國農業總產值的8.5%。黑龍江、四川、山東和江蘇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產值相對較大,分別為1 136、963、865和805億元,青海、山西、寧夏和北京相對較小,分別為32、39、42 和26億元。其中,黑龍江、四川、海南和浙江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產值占地區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分別為37.47%、14.61%、14.13%和16.36%,而山西、云南、湖南相對較小,分別為4.12%、6.31和5.12%,見圖3。
但是,從整體上看我國創意農業的規模還比較小,各地區間創意農業的發展并不平衡。為了正確反映我國整體及區域創意農業發展水平及其差異,提出切實可行的推動創意農業發展的政策建議,對創意農業發展水平進行評價就顯得極為重要。
二、我國創意農業發展水平評價
盡管我國創意農業發展迅速并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不僅促進了我國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加速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而且實現了第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但是從整體上看,我國創意農業還處于起步階段,在農業產值中的比重很小,各地區創意農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我們在剔除數據缺失省份基礎上,依據25個省市數據從創意農業發展平臺、發展基礎和產業規模等方面對我國創意農業發展進行評價指標構建及實證數據的綜合評價分析。
(一)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在構建創意農業評價指標體系時,本文遵循多維度、多視角和多層次原則,以保證指標體系能夠綜合、全面反映各方信息和數據,做到全面、客觀、科學、準確地反映創意農業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內容。在充分參考現有創意農業研究文獻基礎上[910],結合我國創意農業的內涵、特征和影響因素,并考慮數據的可得性,經過嚴格的分層篩選,將我國創意農業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分為8個一級指標、26個二級指標,見表1。
(二)評價方法與數據來源
1.評價方法的選擇。基于以上的評價指標體系,本文采用變異系數權重TOPSIS法對各項指標進行賦權,并依據權重結果進行綜合評價。TOPSIS法又稱為優劣解分離法,是一種根據多項指標對多個方案進行比較選擇的分析方法,是由Hwang和Yoon于1981年提出來。它的基本思想依據歸一化后的原始數據矩陣,計算出理想中的最優方案和最劣方案;然后計算出待評價方案與最優方案和最劣方案之間的距離,并依據待評價方案與最優方案的接近程度來評價待評價方案的優劣[14]。
若該方案最接近最優方案,則為最優;否則為最劣。其優點是在對原始數據進行歸一化和同趨勢處理中,消除了不同指標不同量綱的影響,能夠最大程度地利用原始數據的信息,客觀真實反映各方案之間差距的實際情況[15]。該方法對數據分布、樣本量和指標數量沒有嚴格限制,既能適用于多樣本資料,也能使用少樣本資料;評價對象既可以是時間上的,也可以是空間上的[16]。因此,TOPSIS法作為一種有限方案多目標決策的綜合評價方法,應用廣泛。
2.評價對象數據的選取。限于數據的可得性,本文選取我國25個地區為樣本,數據主要來源于《2014中國統計年鑒》《2014中國農村統計年鑒》《2014中國農業年鑒》《2014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水平監測評價報告》、各省(市)統計年鑒和各省市農業信息網站數據,本文對個別缺失數據用近年份數據或者平均數進行了替代。依據構建的創意農業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方法,本文借助Matlab軟件,根據TOPSIS方法步驟對我國創意農業的發展水平進行分析評價。
(三)基于TOPSIS方法的評價
1.各指標權重的計算。各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是計算加權評估矩陣的前提。根據TOPSIS方法,首先對指標權重進行計算,該方法能夠有效規避專家評分法和層次分析法的主觀性。其權重計算的核心過程是:假設模型中包含n個需要評價的地區,每個地區均有m個不同的評價指標,可以將評價指標特征值矩陣A構建為:
依照上述公式(2)方法,將樣本數據進行標準化值處理;再依照公式(3)和(4)計算得到各評價指標的權重,結果見表2。
2.基于權重的創意農業發展水平評價。在求出每個指標的權重后,通過公式(4)構造加權單位化評估矩陣Z,其元素為Zij,則加權矩陣Z可以通過以下公式求得:
設每個地區指標集到正理想解距離為S+i,到負理想解距離為S-i,根據公式(7)計算各指標集到正負理想解的距離.
用每個地區綜合評價接近于理想解的相對貼近度作為評估系數,相對貼近度用C*i表示,可根據公式(8)計算得到各地區的綜合評價結果。
如果一個地區的綜合評價與正理想解相同,那么相對貼近度Ci*=1;如果一個地區的綜合評價與負理想解相同,那么相對貼近度Ci*=0。也就是說,某一地區的綜合評價結果越接近1,評價結果越優,越接近0,評價結果越差。
依照上述方法,我們將樣本數據進行加權計算,公式(5)~(8)計算得到各地區指標集到正理想解的距離S+i、到負理想解的距離S-i以及綜合評價結果C*i,C*i數值越大,說明創意農業發展程度越高;C*i數值越小,說明創意農業發展程度越低。計算結果見表3。
三、我國創意農業發展水平評價結果分析
從表3的評分及排名來看,我國創意農業發展水平表現出以下三方面的顯著特征:
第一,在反映創意農業發展水平的一級指標中,產業規模、基礎設施和創意資源的權重比較大,分別為0.195 9、0.176 6和0.173 5。說明相比傳統農業,創意農業是將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農業生產,以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意來拓展農業功能,把傳統農業發展為融生產、生活、生態、創意為一體的全景產業鏈現代農業。所以,它的發展依賴于農業科技投入、農業技術創新、現代農業高技術人才、農業信息化和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它是科技與農業、現代服務業與農業深度融合的表現。創意農業的主要表現形式是休閑旅游和科技農業,其發展不僅要借助現代農業示范園和鄉村旅游示范園的平臺,還需要有豐富的文化、科技資源和良好的創意環境。
第二,我國創意農業還處于初級階段,發展程度還不高。在選取的25個地區中,創意農業發展水平綜合得分最高的為0.557 3,得分在0.4以上的有3個,得分介于0.3與0.4之間的有3個,得分介于0.2與0.3之間的有15個,得分低于0.2的有4個。進一步計算25個地區的平均創意農業綜合得分為0.268,平均綜合得分較低。2011年,我國農業部印發了《全國休閑農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隨后安徽、江西、海南、云南、四川、甘肅、山東、湖北、陜西等省份相繼制定了鄉村旅游的發展規劃,剩余省份正在或還未形成詳細的發展規劃,創意農業的發展逐步受到各地的重視,創意農業的發展潛力巨大。由于創意農業的發展規劃剛剛起步,各地區對發展創意農業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和資金支持力度有待提高,創意資源的挖掘有待加強。
第三,我國各地區間創意農業發展不平衡,且這種不均衡與所在經濟區無關。四川創意農業綜合得分最高,為0.557 3,排名為第1;其次是吉林和湖南,分別以0.415 5、0.410 4的得分居于第2位和第3位。接著是山東、河南和黑龍江,它們的綜合得分介于0.3和0.4之間。排名最后的是寧夏,得分為0.139 7,青海和甘肅位居第24和23位,得分分別為0.155 5、0.162 4。四川和寧夏的得分相差0.427,說明區域之間創意農業發展程度差別較大,存在嚴重的不均衡,且這一不均衡與其所在的經濟區無關,而是與地區創意農業發展早晚和所在區域農業發展規模及水平有關,說明地區農業資源稟賦是創意農業發展的主要基礎。四川省是我國創意農業實踐最早的地區之一,溫江模式、雙流模式和錦江模式全國聞名,早在2011年就成立了我國首家創意農業協會。山東、河南、吉林、黑龍江等是我國的農業大省,依靠農業資源優勢,更加注重農業的創新,并能深度挖掘創意農業資源,積極開展現代農業示范園和鄉村旅游示范點的建設。
四、結論及政策建議
本文通過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模型,對我國創意農業發展水平進行評價。指出創意農業是以創意生產為核心,以科技創新為支撐,將農業生產與文化、藝術創意結合,重新配置農業生產要素組合,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動力;我國創意農業還處于起步階段,已經表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但發展水平還較低,各地區間創意農業發展不平衡。依據評價結論,提出以下幾點促進我國創意農業健康快速發展的政策建議。
1.大力培育創意農業企業,并加強創意農業品牌建設。農業企業是產業發展、生產要素資源配置和技術創新的市場主體,在創意農業的發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現階段,我國創意農業企業較少,規模化程度不高,創意農業的主要經營者為較小型的企業和農戶,這些經營者往往缺乏資金和渠道,制約了創意農業品牌的打造和規模提升。因此,積極培育壯大創意農業經營主體的同時,還需通過電視、網絡等各種渠道加大創意農業產品和服務宣傳,也可以通過舉辦農村節慶活動等形式進行推廣,在宣傳本地農業特色的同時,打造本地創意農業品牌,提升創意農業附加值。
2.促進高素質人才向創意農業的流動,并有效提升其從業人員素質。創意農業歸根結底是以人為本的產業,創意要素來源于高素質的創意人才,創意農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意階層的推動。 據統計,截止2014年底,我國農村實用人才占農村勞動力的比重僅為1.6%,高層次創新人才和農村生產經營型人才嚴重缺乏,農民培訓項目的覆蓋面不到5%[17]。提高創意農業從業人員素質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對傳統農民的科技培訓力度,轉變傳統農民的農業生產觀念;另一方面,要吸引城市文化創意的科技人員和大學生投入到創意農業生產的隊伍中來,為創意農業的發展提供新鮮的血液。
3.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創意農業服務環境。在創意農業評價模型中,基礎設施建設占據了較大的權重。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能夠為創意農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另一方面也能夠便利消費者的出行。創意農業包括創意農產品、休閑旅游、體驗農業和鄉村旅游等,便利的交通環境,快捷的信息傳遞,不僅有利于農產品的流通,也能夠讓身居市區的消費者更為便捷地來到鄉村旅游。
4.深度挖掘創意農業資源,豐富創意農業形式和內容。目前,我國各地區創意農業發展不平衡,主要原因是一些地區不能有效利用開發農業資源與文化、藝術創意,對于創意農業的發展多停留于概念,缺少文化內涵與創新。創意農業兼具休閑農業和科技農業的屬性,發展創意農業應該借助休閑旅游示范區和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優勢,大力開發各種形式的休閑農莊、農家樂等旅游景點和科技園區,深度挖掘創意農業資源,將各種形式的農業資源創意化,豐富創意農業類型和內容,充分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通過文化注入,完成農產品的工藝化過程,提高農產品的觀賞性、文化性、體驗性和附加值,有效延長游客的停留時間。
5.加大創意農業的資金投入,促進創意農業快速發展。創意農業是農業發展的新形式,不論是扶持創意農業企業發展、提高創意農業從業人員素質、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還是深度挖掘創意農業資源、加強創意農業宣傳力度、加大創意農業科技投入都需要資金的支持,各地政府在通過農業財政支出向創意農業傾斜的同時,還應幫助創意農業經營者拓寬其他資金來源渠道。
參考文獻:
[1] Howkins J. The Creative Economy:How People Make From Ideas [M].London: Allen Lane, 2001:6884.
[2]劉海英, 王海榮, 趙淑娟,等. 農民專業合作社休閑農業創意旅游研究——以黑龍江省綏化地區為例[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8(1):101105.
[3]Gowda M J C, Jayaramaiah K M. Comparativeevaluation of Nice Production Systems for Their Sustainability[J].Agriculture,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1998, 69:19.
[4]Muhammad S, Fathelrahman E, Ullah R U T. Factors Affecting Consumers Willingness to Pay for Certififed Organic Food Products in United Arab Emirates[J].Journal of Food Distribution Research,2015,46(1): 3745.
[5]Kneafsey M,Ilbery B,Jenkins T.Exploring the Dimensions of Culture Economies in Rural West Wales[J].Sociologia Ruralis,2001,41:296310.
[6]MacDonald R,Lee J.Cultural Rrural Tourism Evidence From Canada[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3,30:307322.
[7]Bell D,Jayne M.The Creative Countryside:Policy and Practice in the UK Rrural Cultural Economy[J].Journal of Rural Studies,2010,26:209218.
[8]司訓練, 李婷, 朱承亮. 西部地區創意農業競爭力實證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 2010(3):3439.
[9]任鈺. 北京創意農業發展研究[D]. 北京: 北京農學院,2011:3.
[10]李瑞芳.現代農業視角下的創意農業發展與對策[J].河南農業科學,2010(10):126129.
[11]農業部農業示范區管理辦公室. 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水平監測評價報告[R]. 2014.
[12]軼名.2014年各省高速公路等交通建設和投資情況排名[EB/OL].[20161026].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114/18/11735161440740075.shtml.
[13]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 中國農村統計年鑒[R].2014.
[14]陳金亮.基于熵權—灰色關聯-TOPSIS的中國石油企業對外投資風險評價研究[J].煤炭技術,2013,32(1):215217.
[15]郭培俊,洪云飛, 陳忠.結合R型聚類法和TOPSIS法的浙江省城市旅游競爭力指標體系優化[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13(10):711.
[16]王林珠.煤炭企業循化經濟發展力評價研究[D].武漢:中國地質大學,2013:72.
[17]李寧,潘曉,徐英淇. 互聯網+農業[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