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培柱
摘 要:學習歷史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在歷史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全面、準確地認識歷史事件,形成歷史規律,提高其綜合素養,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將情境教學方法應用于具體的課堂中,可將情境與情感相互結合,從根本上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文章就情境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相關性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中歷史;情境教學法;理論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應用,情境教學法已逐漸受到重視。若要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再現歷史情境,則必須設計不同的情境,這樣才可將枯燥、抽象的知識具體、形象地展現出來。在營造課堂學習氛圍的同時,還可提高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一、高中歷史教學應用情境教學法的重要性
教師為實現教學目的,滿足教學要求,應立足于教材,同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借助不同方法創建與教學內容相適宜的情境以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情境教學法與傳統方法相比,其更重視學生的主體性,重視對學生情感與認知的培育,注重將教學活動與教學環境產生內在聯系。
歷史學科主要考察和解釋人類發展的過程。教師描述的情境與學生的日常生活非常遙遠,增加了教學的難度。并且歷史本是由不同的事件組成的,事件其實就是情境。而這就為教師重塑歷史,創建情境提供了可能。經過數年的學習,高中生已經具備相應的知識儲備,抽象思維能力明顯增強,形象思維也相對比較活躍。在加強其學習自主性的推動下,教師的授課方式應生動形象、風趣幽默,同時還需提供更豐富的資料。
二、應用情境教學法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實際上,高中歷史教學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常見的有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失當、教學法反饋不及時等。為促使情境教學在實踐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教師在此期間應遵循幾項基本原則。首先,情境教學方法的應用需從歷史教學的一般規律和學生的認知情感出發,在向學生傳遞歷史學科知識的同時,還應注意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與歷史思維,以此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其次,應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就需要堅持學生的主體性原則。在實踐中,教師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多種方法,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以及主動性。最后,堅持真實性原則。情境教學法中真實性屬于硬性指標。唯有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生才可獲取具有價值性的情感體驗,才可解答針對性與挑戰性較強的問題。
三、高中歷史應用情境教學法的措施
1.創設情境需優化三維目標
課堂教學的主線應是課堂教學目標,課堂教學目標是創設教學情境的前提。因而,教師創設教學情境,應將“知識、能力、情感”三維目標作為基礎,在實現三維目標的基礎上,不斷優化教學方法。實際上有不少教師會走入“為了情境而情境”的誤區,忽視對三維目標的優化。教師創設的情境教學應與學生的心理發展、思維發展相適應,這樣才能夠提高情境教學效率。
2.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質疑
如學生提出問題,其實就是其獨立思考的過程。教師在創設情境的時候可為其提供思考與發現、想象與創新的開放性平臺,這樣有利于學生根據歷史事件,探討出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如教師在講解與“近代中國資本主義曲折發展”相關知識內容的時候,可將黃梅戲中的“天仙配”引入課堂教學中。引入此種情境,可在學生的思維模式中奠定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時代的印象。隨后就可適當地提出問題,在男耕女織的自給自足的環境下,此種自然經濟為什么會走向消亡?我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是什么?教師提出具有層次性的問題,并配合相應的音頻文件,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促使學生利用歷史思想解決實際問題,正確評價歷史。
綜上所述,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需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應用具體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而情境教學法充分證實了這一點,發揮出了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楊建華.芻議高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的結合[J].教育教學論壇,2016(44).
[2]毛 巍,張代穎.探究高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與情感教學的結合[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