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地檔案信息化建設也早就被提上日程。而檔案信息化及其建設是兩個不相同的概念,前者更注重的是理論問題,檔案信息化建設則注重的是實踐意義,二者相互聯系,密不可分。在我國的檔案信息化建設中,要深刻理解其內涵意義,將這項巨大的工程推向前進。本文主要對信息化建設實施的理論進行討論。
關鍵詞:檔案信息化;實踐;理論;建設
當前在我國的不同地區檔案管理工作都在不斷地現代化,將從以往為國家機構服務的職能拓展到現在的為社會服務,并且在實現了開放服務的基礎上為廣大人民服務。隨著檔案信息化的投入增加,這項巨大的工程在建設的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問題。檔案信息化與其建設雖然密不可分,但是二者在內涵方面卻又很大差異,想要將檔案信息化這項長久的工程建設好,就必須準確把握其內涵和實質。
1 檔案信息化的實質和內涵
當前對于檔案信息化的研究有很多,但是由于相關界定方式不同,大家對其實質沒有形成統一的結論。在研究者當中甚至有很多人認為其實踐較之理論更重要,其實不然,要想全面地建設好這項工程,必須準確地把握檔案信息化的科學內涵。
1.1 檔案信息化的涵義
檔案信息化也就是檔案工作和信息技術的融合,在檔案工作中使用信息技術實現資源的整合和共享,從而使檔案工作順利發展。檔案信息化的過程大致有三個方面,即將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在檔案工作中;將檔案中的信息通過信息技術等進行整合、共享、開發等,使檔案信息逐步轉向社會化;將檔案資源逐漸歸入到社會信息化這個發展潮流中去。綜上所述,檔案的信息化內涵可以概括如下:檔案信息化是檔案工作的發展方向,并且是檔案發展過程中確定不移的趨勢,信息技術在其中就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從而實現檔案信息的高效開發和利用。因此,檔案信息化可以看作是動態的過程,并且其特點也隨著發展階段不同而改變。
1.2 檔案信息化的核心與實質
檔案信息化的核心就是用信息技術對相關資源進行整合、開發,檔案信息化所追求的目標就是將信息進行“資源化”。而其實質也就是指檔案信息資源,也就是通過一定的信息技術實現對檔案信息的整合利用,并將其社會化,完成該目標需要注意:(1)根據當前的信息技術現狀來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利用,不能超出當前的技術范圍提出無意義的規劃。(2)對于相關工作人員,要提高其檔案信息觀,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社會對于相關工作的重視與支持。
檔案信息化符合信息時代發展的特點,可以滿足人們對相關資源的快速獲取的要求,從而更好地實現信息利用社會化。
2 檔案信息化建設中的理論問題
在明確了檔案信息化的實質和內涵后,還要理解建設過程中的理論問題,有效做到理論指導實踐,用更加科學的方法去完成檔案信息化建設。
2.1 戰略目標
為了使我國的檔案工作更能順應當今信息化的潮流,也就是更加現代化,檔案信息化的規劃應運而生。當前在全國各區域由于對相關綱領理解不同,或者是由于地方政策,檔案信息化建設過程出現了“分歧”,有的地方更加偏重于技術導向,有的則認為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應該為首要工作。其實檔案信息化建設作為一個長期工程,在具體規劃時應該將以下戰略目標納入建設過程。
檔案信息網絡一體化建設:該建設是檔案信息建設過程中的重要程序,也是其基礎。主要是建設全國各地區的網絡相互銜接的軟件系統,將全國的檔案資源有效地進行整合,與信息資源建設并列為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兩大必要基礎。同時,檔案信息網絡一體化建設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衡量檔案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基礎。因此我國各地區要盡快完成相關工程的建設,同時要做到和當地政務緊密相關,完成檔案信息化建設中重要的一步。
檔案信息資源建設:該方面的建設也是我國檔案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重要的階段,因為在我國的信息戰略發展過程中,檔案信息資源的建設對其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該方面的建設較之檔案信息網絡一體化建設更加具有挑戰性。
對于目前的檔案信息資源建設主要分為以下步驟:(1)要盡快整合相關數據庫資源,可以優先發展一些項目,諸如館藏目錄或者是部分重要檔案資料,在實施相關工作的過程首先要保證工作的質量,從而更好地滿足社會的需求等。(2)盡快將檔案信息資源的數字化建設提上日程。該過程也就是將的大量的信息資源進行數字處理,成為網絡資源,然而這項工作的量相對較大,耗時耗力,對投入的成本要求也較高,所以將所有的檔案資源進行數字化不太現實,因此要考慮哪些資源優先處理,哪些資源靠后安排。目前主要是將社會需求量較大的資源進行數字化或者是對容易破壞的資源優先考慮。(3)要加強對檔案資源的管理工作,尤其是新建設的電子資源,在這方面可以借鑒其他方面的管理經驗,要利用好政務平臺的優勢,在加強檔案資源管理的同時推進其信息化建設。
檔案信息化發展的環境建設:推進檔案信息化相關環境的建設是對檔案信息化建設的重要保證,目前對于該發展環境的建設主要有以下幾點。(1)建設行政管理環境。檔案信息化需要有關部門和法律的支持,因此應該盡快加強相關法律體系的建設,盡快完善相關建設標準、規范等,為檔案信息化建設提供優質的法律保障體系。(2)建設經濟環境。因為檔案信息化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因此良好的經濟環境可以給它提供最大的支持,擴大其建設規模。要盡量保證建設工程的資金和技術支持。(3)建設人才環境。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工作相對較為復雜,需要一些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因此要提高對建設人員的要求,為自身構建良好的知識體系。(4)用戶環境。只有更好地用戶環境才能圈攬更多的用戶,才能更好地利用檔案資源為其服務,實現資源的共享。
2.2 模式選擇和建設原則
我國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模式選擇:我國的檔案信息化建設有多重選擇,因此具體的建設模式還應該根據具體的國情來考慮,鑒于我國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均衡現狀,模式選擇主要有以下原則:應該根據我國的國情具體實施建設模式,而不應該盲目地制定策略;要制定有中國特色的檔案信息化模式,并且要緊密結合當前我國的經濟狀況。由于我國不同的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因此就可以實行分塊突破的模式,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選擇較為具有探索性的方案,在經濟發展較差的區域選擇一些成熟的方案保證建設效率。
我國檔案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原則:由于我國的檔案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對人力、財力的投入要求較高,綜合性較強,因此在相關工程的建設中需要遵循國家檔案局和相關部門的統籌,雖然對于不同的地區模式選擇不同,但在建設原則方面應該相同:建設規范和標準應該一致;建設過程要有序、分步、循序漸進;根據現有的資源深度挖掘發展潛力;保障信息安全等。
3 結束語
由于我國的檔案信息化建設完成度較低,目前還處于初始階段,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是我們應該本著探索的精神,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建設的理論,將檔案信息化建設不斷向前推進。
參考文獻
[1]我國檔案信息網絡一體化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 孟世恩,梁博. 檔案學研究. 2003(01)
[2]理論上的意義與實踐中的困惑——論檔案信息化之“化”[J]. 覃兆劌. 檔案學研究. 2002(01)
[3]對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思考[J]. 周玲. 檔案學通訊. 2003(06)
[4]中國信息化模式與對策研究[J]. 吳剛. 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1998(05)
作者簡介
崔文謙(1978-),河北石家莊,河北省優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