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才
【摘 要】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作為課堂的主體之一,其課堂行為對于學生的認知有著極大的影響。具體來講,教師課堂行為的決定因素有很多,包括教師的性格、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師專業素養、教師的教學準備等等,都是影響學生認知能力的一些重要因素,學生在和教師接觸的過程中會獲取教師發出的各種信息,并且通過這些信息來影響學生對教師的態度、自我認知以及學習動力,因此教師課堂行為對于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教師要及早的認識到之一點并且注意自身的課堂行為,通過良好的行為引導來為學生營造一個有利的學習環境。
【關鍵詞】教師;課堂行為;學生認知;影響
1.前言
近年來社會發展迅速,我國對教育也越來越重視了,因此不管是社會還是學校和家長都極為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對于教育界來說也對影響學生學習認知和學習成績的因素展開研究,致力深刻探討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并且針對性的提出解決策略,以此來保證我國教育事業的健康科學發展。具體來說,雖然影響學生認知能力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還是教師的課堂行為,由于教師與學生朝夕相處,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很容易會將自身的個人認知或者個人情緒帶到課堂中去,進而影響學生的認知能力。
2.教師課堂行為對學生認知能力影響的表現
教師在課堂中主要擔任的是傳授知識、引導學生的作用,而學生對于教師的言行舉止都會不經意間進行思考,并且攝入大腦中產生認知,那么如果教師的課堂行為得當,對于學生認識的影響也是積極的,反之就會對學生的認知產生不利影響。對此,我們通過教師一些具體表現來分析教師課堂行為對學生認知能力的影響。
2.1教師針對不同學生其課堂表現存在差異性
我們對于教師的課堂行為進行了調查,調查對象主要是對于教育界不同領域的教師展開的,調查方法是采用抽樣問卷調查法調查學生對于教師的課堂行為的反饋,其中教師對于不同學生并沒有明顯的言語偏見,但是教師在一些細節方面還是表現出了差異性,例如,教師在課堂提問中遇到疑難問題會找讓學習較好的學生回答,簡單一些的問題會留給學習較差的學生,學生,再例如,教師對于學習較好的學生表現的更為耐心,而對于學習較差的學生表現的沒有耐心等。這些現象是課堂中最常見的問題,教師的這種行為無形中給學生貼上了標簽,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
2.2學生認知到教師在舉止方面的課堂行為表現因人而異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是口頭傳授知識,在舉止方面也影響著學生的認知,通過調查發現,教師往往更愿意聽取學習優等生的提問,并且會對其進行認真的解答,但是對于差等生的提問往往表現的比較敷衍,學生能從教師的舉止方面察覺其區別對待的教學態度。此外,學生遇到學習方面的問題是,有很多學生察覺到教師更為關注優等生的學習狀況,對于其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會主動進行談話,幫助其解決問題,但是對于差等生就缺乏關心,也不會非常主動的幫助其解決問題。因此,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舉止方面對于學生有著極大認知影響。
2.3學生認知到教師對其期望因學習情況而存在差異
當教師對于學生學習情況有了一個大致了解后,就會對不同學生有不同的期望,而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優等生察覺到教師對于其學習期望是比較高的,而差等生也察覺到教師對于其學習期望比較低,由此可見,教師的課堂行為確實會影響到學生的認知,大多數情況下對于優等生和差點生是區別對待的。這種現象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希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對學生一視同仁,并且將注意力轉移到學習存在問題的學生身上,對其多一些關心,鼓勵其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2.4學生對于教師課堂行為的反應存在差異
教師在課堂中無意識的會對學生進行區別對待,那么學生也會對教師的這一行為做出反應,例如,教師平常的區別對待會使得優等生更愿意接近教師,并與其增進交流,但是差等生就顯得不愿意與教師過多接觸,甚至是刻意逃避。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教師的課堂行為會導致優等生更為優秀,而讓差等生更為自卑,不利于樹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甚至使其在今后的發展中對自身的能力產生懷疑,因此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3.教師課堂行為對學生認知能力影響的綜合分析
教師課堂行為對學生的認知有著極大的影響,因此我們分析了一下教師課堂行為針對不同學生存在差異的原因,發現,教師對于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給予更多的肯定,從教師的內心深處是對這一類學生非常認可的,一方面,學生課堂表現好會讓教師教學更為輕松,其次學生學習好教師會認為這類學生更為懂事,而我國的傳統思想上更認可的是聽話懂事的孩子,因此造成教師課程行為差異的原因與我國傳統思想不無關系。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把學生的學習成績當成自身的教學成果,那么他們當然更加偏向于好的教學成果,好學生就更有希望達到教師所寄予的期望,或許教師從內心深處是希望每個學生都成績優秀的,但是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總會難免的更偏向于優等生。
4.結語
通過上述的調查研究發現,教師課堂行為對學生認知能力的影響是極大的,長此以往會使得優等生更加優秀而差等生更加自卑,無法獲得精神上的鼓勵,不僅使其學習成績無法得到提高,對其今后的發展也會產生不良影響,對此,我們希望教師能轉變傳統的對學生的認知思維,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發現學生的優點,鼓勵學生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馬治國,田鳳梅,杜麗娜.小學生對教師課堂教學行為品德認知的調查研究.《教育科學》, 2014
[2]蓋立春,鄭長龍,靳瑩.課堂教學行為的微觀結構與學生認知狀態的演化類型.《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
[3]亢曉梅,曹瑞.師生對優秀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特征認識的調查分析.《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