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慶華+賀建鋒
摘 要:高職院校是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場所,對于青少年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也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建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能夠對人才培養的過程進行監控,從各方面保障人才培養目標的順利實現,從而發揮高職院校培養社會人才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構建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2-0122-02
當前,高職院校的教育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方式,高職院校承擔著重要的教學任務。而如何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則是高職院校不得不思考的問題。為了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水平,構建起完善的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顯得非常必要。本文結合當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現狀,對如何構建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一、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的概況
教育是為了培養更多有用的人才,促進國家整體實力的提升。教育質量關系著一個民族人才優勢的形成,也關系著每一名學生具體的成長。對高職院校實施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就意味著對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進行監管,通過科學的管理、信息反饋機制來指導和改進高校人才培養的現狀,從而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工作崗位需要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而學校自身的發展也需要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機制,通過內部建設來提高自身的水平,從而吸引更多的生源和投資,實現與社會經濟的協調性發展。
近年來,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其教育的實踐性特點符合當下社會對技術型、專業型人才的大量需求。但是,高職院校整體教育水平不高的問題一直是限制高職院校長遠發展的瓶頸,必須對人才培養的質量進行有效的管理,才能不斷改善教學成效,全面發揮高職院校對于教育事業的促進作用。而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主要內容是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進行監督和檢測,并且通過對監測數據和信息的分析匯總,來了解當前教學實踐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以便教師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加以改進[1]。
二、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的問題
盡管高職院校教育事業得到了不錯的發展,但是很多學校當前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并不理想。這主要是因為大多數高職學校都沒有充分意識到人才培養質量對于學校發展的關鍵性作用,也沒有將樹立正確的意識將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作為教學規劃的重點內容進行研究,因而導致了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存在著如下問題:
第一,缺乏體系性。人才培養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也需要漫長的過程。很多高職院校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缺乏規劃性和體系性,不論是課程安排還是教學檢查,都比較隨意。而沒有就如何保障教學質量進行系統的研究和規劃,以至于教學質量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常常是顧了這頭就管不了那頭。而人才培養本身就需要一個詳細而合理的計劃作為支撐,才能全方面保障教學計劃的順利實施。在人才質量保障目標的設定上,也往往是好高騖遠、不切實際,沒有真正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
第二,缺乏制度管理。在人才培養質量保障的主體中,不單是教師承擔著非常重要的責任,學校也應該從制度建設方面為人才培養創造良好的環境。而很多高職院校只是簡單通過教師這一單一的角色來關注教學質量,而沒有發揮好學校和學生作為教學參與者的積極作用。這樣一來,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就不能得到各方的大力配合,實施的效率也會因此而大大降低。缺乏制度管理的另一個后果就是信息交流平臺建設不到位,學生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學校之間、學生與學校之間都缺乏有效的溝通渠道。而溝通是保障人才培養質量指標不斷更新、更加合理的必要基礎。溝通的障礙也會導致一些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所需要的相關信息都不能及時被收集到,收集到的信息在實效性和真實性方面也往往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2]。
三、構建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的策略
(一)樹立正確的質量觀念
構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需要一定的理論基礎,也需要從思想態度上樹立正確的質量觀。學校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發揚教育特色,制定合理的人才質量標準。尤其是在多元化教育理念的背景下,高職院校應該注重對學生各方面才能的培養,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才能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優秀人才。因此,高職院校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定制最合適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這樣才能實現特色化教育的發展目標,保障人才的多元化發展。同時,高職院校教育的最大特點之一在于其實踐性,高職學校的專業和教學往往與社會工作崗位的需求聯系緊密。因此,學校也應該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專業設置、課程安排、實踐操作等內容,使質量考評標準符合教學實際。同時,也可以與社會企業建立起合作關系,了解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從而針對性地培養專業人才。這樣不僅能夠提高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率,也能以專業性來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另外,向學生傳授人才培養質量標準的概念也十分重要。通過知識講座、思想教育、主題活動等等形式的教育,能夠讓高職學生了解到自身應該具備的素質和能力,這樣學生才能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提高學習的效率。
(二)遵循一定的原則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保證體系構建的正確方向,才能落實好各項保障措施,取得理想的成效。首先,導向性原則,也就是說,高職院校的教育應該服務于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和學生個人的成長需求,既要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教學目標,也要在教學中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這也要求高職院校應該根據專業特點對學生進行深化教育,使學生掌握科學研究和實踐生產的多重技能。而校企結合是體現教學導向性的一種良好的方式。其次,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應該遵循開放性原則,廣泛吸收社會各界的建議,讓更多主體參與到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來,這種開放性也體現在該質量保障體系的不斷更新上。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也是不斷提高的。高職院校只有緊跟時代進步的節奏,以開放的姿態接納和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技術,才能切實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
(三)構建多方監控體系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不僅需要學校的努力,也需要來自社會各界的積極支持。只有建立起多方協作的質量監控體系,才能提高質量保障的實際效果。為此,政府、企業和學校應該加強彼此之間的溝通與合作,負責好各自應該努力的部分,為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適當的環境。
首先,政府部門和教育部門應該制定恰當的政策法規,加大對高職院校的資金投入,改善高職院校的教學硬件環境,鼓勵高職院校結合實際建立起適合自身的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其次,企業應該加強與高職院校的合作,主動為高職院校提供人才培養質量標準的意見和參考,并且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為高職學生提供更多實踐學習的平臺,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工作實踐能力。最后,學校而應該懂得充分利用各方資源,加強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并且將理論與教學實踐結合起來,建設一個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制度。
構建多方監控體系還需要各方加強溝通與聯系,互相通報工作情況,最好銜接工作,避免出現高職院校質量監控體系的漏洞。同進,要積極帶動企業成為人才培養質量保障的主體,參與到質量監控的過程當中。對于各方責任的劃分和應盡的職責,應該以制定形式明確下來。對相關信息的采集與分析也要發揮各方主體的作用,盡可能保證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實性。為了保證質量評價的合理性,各方主體都應該采取跟蹤調查的方法,建設一個動態性的質量保障體系。為了加強各方聯系,可以建設起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的信息交流平臺,以便各方及時交流信息、共享資料,從而提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監控的效率。
(四)建立評價與反饋機制
必要的人才培養質量監控評價和反饋機制能夠及時反映出這一體系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而使學校認識到當前的不足,采取調整措施保證該體系的正常建設。一般來說,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保障評價體系的內容主要包括了學習效果、教學質量、學生素質、社會評價等等。通過這些評價指標能夠較好地了解人才培養計劃是否進行順利,有沒有按照預期的設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這是保證人才培養有效性的關鍵所在。因此,高職院校應該將需要評價的指標信息收集起來,進行綜合分析,定期反饋到質量監控部門。
人才培養質量監控體系的反饋機制需要多方參與,除了學生、教師和家長,也有其他的參與主體。比如,高職院校可能會邀請一些教育專家來進行實地考察,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課程的教學成果進行客觀評價。專業的機構在信息的收集和評價的方法上都有比較好的保障,也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實施跟蹤質量監控,因此往往能夠更好地給出客觀的評價和反饋,幫助高職院校了解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從而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計劃提供可靠的參考。就反饋和評價的方式來說,高職院校不僅僅可以通過面談、問卷調查等比較傳統的方式接受各方意見,也可以積極開辟一些新的方式來接受反饋,比如網絡信息平臺、社交賬號等等。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的教育質量問題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不僅有利于學生的發展,也有利于促進我國人才培養事業的繁榮發展。構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應該樹立起正確的質量管理意識,遵循一定的原則落實質量保障的措施,并且動員多方力量共同參與質量保障體系的建立,建立起有效的評價反饋機制,才能真正促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保障體系的發展與完善。
參考文獻:
[1] 汪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監控及保障體系建設[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2):117-119.
[2] 劉志國,劉志峰.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4,(7):99-102.
[責任編輯 吳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