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錦松 賴冠軍
摘要:將對話教學運用于試卷講評課中,以龍巖市2016年市質檢的一個題目為例,從與命題者對話、與學生錯誤對話、講評設計等方面進行試卷講評教學設計,并對設計進行相應的實踐與反思。
關鍵詞:對話教學;試卷講評;教學設計;教學實踐
文章編號:1008-0546(2017)05-0080-03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5.026
試卷講評課是總復習教學中的一種重要課型,承載著矯正、鞏固、充實、完善和深化等功能[1]。下校調研中發現不少教師試卷講評課中存在:采用師講生聽的模式,學生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對學生答題思路把握不透,問題得不到暴露;教師講評思路不清、目標不明,講評效率低下等問題。對話教學是指師生在民主、平等、尊重、寬容和愛的氛圍中,以言語、理解、體驗、反思等互動方式在經驗共享中創生知識和教學意義以及人生價值和意義的教學形態[2]。為實現試卷講評課的功能,筆者將對話教學運用于試卷講評課中,對基于對話的試卷講評教學設計作了一些探索和實踐。現以龍巖市2016年初中化學市質檢的一個題目為例,對基于對話的試卷講評教學設計與實踐整理成文,以期為改變試卷講評的現狀提供一些參考。
題目:煤、石油燃燒釋放到大氣中的SO2會在空氣中轉化成H2SO4,形成硫酸型酸雨,污染環境。根據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在空氣中塵埃等的催化作用下SO2會與氧氣反應生成SO3,SO3與水反應生成H2SO4,這兩個化學反應均屬于 反應(填反應基本類型)。
(2)以化合價為縱坐標,物質的類別為橫坐標所繪制的圖像叫價類圖。右圖為硫的價類圖,圖中a表示的物質類別是 。SO2→SO3→H2SO4的變化過程可用價類圖中的序號表示為:b → → e。
(3)近年來,有人提出可用海水(含NaCl)來處理火電廠、硫酸廠等工廠廢氣中的SO2,處理流程圖如圖所示:
①NaOH溶液吸收廢氣中的SO2生成Na2SO3,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②將SO2通入NaOH溶液得到Na2SO3,再與HCl反應生成SO2。這一變化過程中,硫元素的變化可用(2)中價類圖中的序號表示為 。
一、與命題者對話
與命題者對話就是洞察題目所要考查的目標、命題立意及其實現途徑的過程[3],它是試卷講評的基礎,也是講評設計的依據。本題以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與處理為背景,以文字敘述、價類圖和物質轉化流程圖為信息呈現方式。要求學生運用化學基本反應類型的概念判斷“SO2與氧氣反應生成SO3,SO3與水反應生成H2SO4”的反應類型;提取價類圖中信息運用化合價判斷“a表示的物質類別”;求解SO3中S的化合價,并根據其化合價和SO3物質的類別找出SO3在價類圖中的點;設置了“信息遷移反應”(指教材中未出現,但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依據信息提示,通過類比、遷移可以理解和書寫的一類化學方程式[4]) NaOH與S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物質變化是有規律可循的;從處理、回收SO2廢氣流程圖和文字敘述中獲得含硫化合物的轉化關系,模仿(2)中物質轉化的表示方法“SO2→SO3→H2SO4”,將處理、回收SO2的轉化表示成“SO2→Na2SO3→SO2”,然后找出相應物質在價類圖中的點。命題者意在引導學生準確提取題目信息,調取相關知識,運用分析、類比等方法對問題進行判斷與推理,體現了能力立意的命題指導思想,同時,也引導教師在習題教學時,不能只重結果,忽視過程,而應從信息的提取及與已有知識的整合出發,引導學生分析題意,切實提高學生在面對陌生問題時的思維能力。
二、與學生錯誤對話
與學生錯誤對話就是探析學生錯答思維的路徑與根源,反思自身教學存在的問題或盲區,尋找補救措施和調整后續教學策略的過程。它是制定適切的講評目標、設計講評話題、選擇講評策略的依據。與學生錯誤對話包括答題錯誤統計、錯誤原因的猜想與分類、學生訪談和錯誤原因修正。分析時,首先是對學生的答題錯誤進行統計,然后對錯誤情況進行分類,分類標準的確定是對學生造成錯誤的可能原因進行猜想的過程,猜想還要通過訪談學生進行證實或證偽,并對證偽情況進行相應的修正與完善。
1. 學生答題情況統計
以本縣城區學校冠豸中學1個教學班為例。本班參考人數50人,總平均分78分,本題平均分為6.8分。答題情況統計如下:
第1題:1人錯,填“分解”。
第2題第1空:22人錯,14人填堿,1人填SO,3人填氣體,1人填混合物,1人填化石燃料,2人空白。
第2題第2空:9人錯,1人填d,8人填g。
第3題第1題:15人錯,8人寫NaOH+SO2Na2SO3,4人寫2NaOH+SO2Na2SO4+H2↑,1人寫2NaOH+SO2Na2SO4+H2O,1人寫NaOH+SO2Na2SO3+H2O+O2↑,1人未配平。
第3題第2題:22人錯,錯誤種類較多,其中6人填b→d→b,5人填b→g→b,1人填b→b→b,1人填b→e→b,1人填b→e→f,1人填b→g→c,1人填b→a→g→d→b,1人填b→e,1人填c→b,1人填b→e,3人空白。
2. 學生答題錯誤分析
第1題:沒有將物質的轉化表示成化學方程式,從化學基本反應類型的本質進行判斷,僅憑印象進行答題。
第2題第1空:(1)填“堿”的,對題目提供的信息沒有敏感性,不能提取價類圖中“以化合價為橫坐標” 的有效信息,并將信息轉化為“化合價為0的物質類別是什么”,而是憑感覺簡單認為橫坐標中的化合物中還缺“堿”。(2)填“SO”、“氣體”和“化石燃料”的,答非所問,原因是對題目陌生信息造成了畏懼心理,不能理性思維造成的。(3)填 “混合物”的,有考慮物質的類別,但沒有結合題目信息去推理分析。
第2題第2空:最主要的原因是對陌生信息不能理性思維,提取價類圖中的有效信息,從物質類別和S元素的化合價兩方面確定每個點所表示的物質。
第3題第①題:(1)寫NaOH+SO2Na2SO3的,只考慮題目的簡單信息進行書寫,沒有從堿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的規律和根據質量守恒定律推導生成物的元素組成書寫該反應。(2)寫2NaOH+SO2Na2SO4+H2↑和NaOH+SO2Na2SO3+H2O+O2↑的,都是有考慮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但對堿和非金屬氧化物反應的規律沒有印象。
第3題第②題:(1)對題目“硫元素的變化可用(2)中價類圖中的序號表示為”中隱含的硫元素變化的表示方法“SO2→SO3→H2SO4”不敏感,不能將該表示方法遷移至該題的解題過程中,把“將SO2通入NaOH溶液得到Na2SO3,再與HCl反應生成SO2”這一變化過程表示成“SO2→Na2SO3→SO2”,因而出現“b→a→g→d→b”、“b→e”等錯誤。(2)能將硫元素的轉化表示成“SO2→Na2SO3→SO2”,但對Na2SO3對應的化合價或物質類別不清楚,不能在價類圖中準確找出對應的點,因而出現“b→d→b”、“ b→g→b”等錯誤。
3. 學生訪談和錯誤原因修正
學生訪談的目的是驗證“學生答題錯誤分析”是否與學生錯誤原因相符,不相符的要對錯誤原因進行修正,以便為目標設計提供方向,同時,學生訪談的過程也是生我、師我和師生對話的過程,通過訪談師生展開深度思維,追尋錯誤應答思維的根源,尋求命題思維向應答思維的轉化與契合的途徑。針對本題的錯誤情況統計,對學生答題錯誤較多的“第2題第1空”、“第3題第①題”與“ 第3題第②題”進行訪談,訪談中發現,“第2題第1空”和“第3題第①題”的錯誤原因與前分析相符,而且發現這兩題同時錯誤的有20人,造成錯誤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對陌生信息不敏感,不能抓住有效信息進行理性思維,學生在思考“第3題第②題”時,都沒有從Na2SO3物質類別(橫坐標)和硫元素的化合價(縱坐標)兩方面去確定Na2SO3在價類圖中的對應點,因而不能準確答題。造成“第3題第①題”錯誤的原因有二個,一是忘記非金屬氧化物與堿反應的規律;二是知道其反應的規律,而在答題時不能提取運用,僅憑印象和質量守恒定律書寫反應產物。
三、講評設計
講評設計就是對講評所要達到的目標進行預設,對講評過程所采取的策略進行規劃,實現命題思維向應答思維的轉化。基于對話的試卷講評設計包括講評目標設計、話題設計和反饋設計。
1.目標設計
講評目標是基于對話的試卷講評課的起點,為試卷講評指明方向,為基于對話的試卷講評話題設計提供依據,只有明確與適切的目標才能讓話題設計與講評實施沿著正確的方向行駛。針對本題命題思維與學生答題思維分析將本題的講評目標設計如下:
(1)運用基本反應類型的概念判斷化學反應基本類型,知道沒有提供化學方程式的反應的反應類型的判斷方法。
(2)熟練根據化學式求解某元素化合價的方法,鞏固物質分類的體系,知道單質的化合價為0。
(3)能根據物質的反應規律和運用類比的方法寫出“信息遷移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克服面對陌生信息的畏懼心理,能運用類比的方法提取題目中有效信息進行推理與分析。
2.話題設計與對話實踐
(1)課堂實錄
師:寫出第1題中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生:書寫化學方程式。
師:從化學方程式中一眼就能判斷該反應的反應類型,從該題的解答中我們發現,判斷沒有提供化學方程式的反應類型時,應該怎么做?
生:要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再進行判斷。
師:請生1同學(答案為“堿”的同學)說說當時是怎么分析該題的。
生1:在坐標中有“氧化物”、“酸”和“鹽”,沒有“堿”,我想答案肯定是“堿”。
生2:可從題目信息可知a的化合價為0啊,化合價為0的物質是單質啊。
師:知道錯誤的原因了嗎?
生1:知道了,解題時沒有運用題目的信息進行分析,而是僅憑感覺進行作答。
師:同學們要樹立一個觀念——題目給我們的信息往往是解題的根據。解題時應學會以題目的設問“a表示的物質類別是什么”為目標,提取有效信息“以化合價為縱坐標”,將兩者結合起來,沿著“以化合價為縱坐標→a物質的縱坐標為0→化合價為0的物質類別是什么”的方向分析,實現應答思維向命題思維的正確轉化。現寫出b、c、d、e、f、g所表示的物質的化學式。
生:寫化學式。
師:“NaOH溶液吸收廢氣中的SO2生成Na2SO3”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有的同學寫成“NaOH+SO2Na2SO3”,錯在哪里?
生:生成物中沒有氫元素,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師:那“2NaOH+SO2Na2SO4+H2↑”又錯在哪里?
生:NaOH和SO2反應不是生成H2,而是生成H2O。
師:你是怎么知道它們反應不是生成H2,而是生成H2O的?
生1:SO2是非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
生2:可以從NaOH和CO2反應類比得到。
師:對了,對于“信息遷移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可以從反應規律或類比的方法進行書寫。
師:“將SO2通入NaOH溶液得到Na2SO3,再與HCl反應生成SO2”過程中,硫元素是怎樣變化的?如何將這一變化過程簡練地表示出來?
生:可以表示成SO2→Na2SO3→SO2。
師: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模仿第2題的表示方法啊。
師:對了,在解題時要學會捕捉題目中的隱含信息為解題所用,同時也要知道“SO2→Na2SO3→SO2”這種形式是元素化合物轉化表示的重要方法。知道了硫元素的變化過程,根據相應物質的類別和硫元素化合價,找出各物質在價類圖中相應的點,答案就出來了。
(2)反思
對話教學離不開話題,話題是對話教學運作的軸心。只有創設高質量的話題,才有高質量的對話與高效的習題講評教學。目標是話題設計的導航系統,話題的設計要聚焦在講評目標之下。如為了達成目標(1),設置了“寫出第1題中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和“判斷沒有提供化學方程式的反應類型時,應該要怎么做”等話題,促進目標的達成。話題設計要對學生錯誤應答思維“對癥下藥”,對話的實施要起到“藥到病除”的功效。如對學生書寫“信息遷移反應”錯誤的原因,以學生典型錯誤為話題設置源,展開對話,分析錯誤原因,形成書寫“信息遷移反應”化學方程式的方法。話題的設計應直擊學生的錯誤應答或準確應答的本質,以“你當時是怎么分析的”、“知道錯誤的原因了嗎”等話題,喚醒學生反思錯誤應答的路徑與根源;以“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怎么想到的”等話題,引發追尋正確應答的思路,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 反饋設計
及時反饋是引發“生我對話”的重要形式,是實踐上課實際獲得,鞏固提升解題方法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講評該題結束,應提供以價類圖為信息呈現方式的題型予以反饋,并進行相應的點評。
參考文獻
[1] 周鑫榮.高三化學試卷講評課的十忌十宜[J].化學教育,2010(1):44-45
[2] 張增田.對話教學的課堂設計:理念與原則[J].課程·教材·教法,2008(5):18-22
[3] 楊梓生.突出思維揭示的說題——基于有效講評的視角[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4(5):58-60
[4] 楊艷紅.書寫信息型化學方程式的備考策略[J].化學教育,2009(5):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