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蔣媛++唐榮婷
摘要:民族民間舞蹈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一直以來都是高校眾多藝術專業教學內容中較為基礎性和關鍵性的工作環節。在新時期素質教育新型教學理念的帶動和影響下,對高校在校學生在藝術實踐能力方面的培養越來越受到社會上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如何才能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學措施,全面實行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改革與學生藝術實踐能力培養水平的提升,就成為了相關教師的重點研究內容。
關鍵詞: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實踐能力
在社會經濟、文化以及科學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不斷提升的帶動和影響下,我國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育教學工作無論是在教學方式的應用還是在教學工作開展的質量還是效率方面,都被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民族舞蹈憑借其獨有的藝術魅力表現形式,逐漸受到了廣大社會成員的追捧和喜愛。高校民族民間舞蹈課程的開設已經成為傳播我國民族舞蹈藝術內容最為主要的方式和途徑之一。
一、簡析我國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改革
民族文化豐富多彩、多種多樣,是我國民間民族文化最為主要的存在特征。在我國當今社會的發展階段,全國大部分地區高校民族民間舞蹈專業教育教學專業的授課教材,都是由相關授課教師在根據國家教育局相關部門工作人員設定的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育教學大綱相應教學規劃內容的基礎上編排而成。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我國漢族、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以及朝鮮族五大代表性民族的舞蹈教學。部分地區的授課教師在編排教學用書時,也可以根據授課地區當地特有的民族文化,將其結合引入到教學內容之中作為重點教學環節之一[1]。
在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新型教學理念的帶動和影響下,經過高校民族民間舞蹈專業授課教師堅持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其在學生藝術實踐能力的培養方面已經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教學效果。但由于受到應試教育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在具體教育培養工作開展的過程中依舊存在教材建設匱乏、教學方式單一以及教學理念守舊落后等一系列弊端現象。
二、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改革與學生藝術實踐能力的培養
(一)更新教學理念,開發創新能力
負責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授課教師應在素質教育新型教學理念的影響下積極轉變自身傳統的教學思想,將培養高校學生形成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作為自身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最終目標。傳統以培養民族民間舞蹈專業型結構人才的教學理念已經不能更好的適應和滿足現今社會較為嚴峻的就業發展現狀提出的基本需求。這就要求相關授課教師在自身教育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要將現代社會多元化的社會元素最大限度的融入教學設計的內容當中。在有效培養學生全面掌握民族民間舞蹈的存在形態的基礎之上,引導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各個民族其民間舞蹈的主要風格特點[2]。
教學理念的秉承是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工作最為主要的前提基礎,對教學模式的應用以及藝術實踐能力發展方向為主的培養方案的形成有極為重要的影響作用。授課教師可以在主修課程以及選修課程中適當加入與民族民間舞蹈人文知識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養成發散性思維的思考方式,最終有效提升其在民族民間舞蹈方面的創新能力。
(二)完善教材建設體系,培養創造能力
進一步精確民族民間舞蹈在地域特色以及種類繁多的民族風格方面的提煉與選擇,是在當前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育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相關授課教師尤為關注的重點工作改革內容。相關授課教師在安排設計教學內容時,可以將民族民間舞蹈進行規范性以及原生態兩種不同分類內容的劃分。對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內容的設計安排應當在高度強調民族民間特色精神內容的基礎上,將現代化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基本特點充分表現出來。在高校民族民間舞蹈專業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的影響下,傳統學院風的教材編制不能很好的培養學生在藝術實踐方面的能力水平。這就要求相關授課教師要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教材建設體系,必要時還可以通過社會走訪調查的方式,將授課所在地區民族風情等加入到教學內容設計當中,實現教材建設體系的因地制宜和有的放矢。
(三)豐富教學方式,提升實踐能力
豐富授課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對高校民族民間舞蹈專業在讀學生藝術實踐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前提條件。授課教師在自身民族民間舞蹈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可以適當引入多媒體的現代化教學設備。將與授課內容相關的民族民間舞蹈知識內容通過現代化教學設備以動態化的教學形式更加生動立體的展現在學生面前,能夠讓學生對民族民間舞蹈背后存在的社會自然風以及民族人文風的學習具有更加濃厚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3]。
授課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將蒙古族生動活潑的馬背舞蹈的體態發展特點、傣族舞蹈與自然相結合的發展趨勢以及朝鮮族舞蹈中體態步伐的文雅等通過照片、圖片以及視頻短片的方式,展現給班級的學生。現代化教學方式的應用能夠在幫助學生加深學習印象的同時,全面提升學生在動手實踐方面的學習能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素質教育全新教學理念的影響下,對學生藝術實踐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我國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育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相關授課教師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這一教學目標的形成是在當今社會藝術教育教學事業發展進程不斷推進的帶動和影響下產生的必然結果。只有相關授課教師真正認識到培養學生藝術實踐能力的重要性,才能采取科學的培養措施,最終實現教學質量和培養能力的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曾婕,孟夢,夏宇航.立足區域,傳承發展,放眼未來——第二屆“全國區域少數民族(蒙古族、維吾爾族、藏族、朝鮮族)舞蹈課程展示暨課程建設研討”[J].舞蹈,2016(08):10-15.
[2]馮墨凝.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研究[J].音樂時空,2016(05):169-170.
[3]王巖.僑系高校復合型舞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音樂探索,2015(04):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