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教育系統中兒童美術教育的比重日益增長,在最近的一次教育改革中,兒童美術教育也成為焦點。但是如何培養兒童在藝術教育活動中的繪畫興趣,這也是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重點問題。
俗話說:“興趣才是學習最好的動力基礎”。而且興趣是從事一切活動的激素前提,對于感興趣的事物,兒童會在潛意識主動去學習探究,是自己變成整個活動中的主體,可以滿足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樣所獲得知識的效率要遠遠大于教師被動傳授的效果。并且充分發揮了兒童的創造力,想象力、審美力及動手動腦的能力,所以繪畫興趣的培養是完成優秀繪畫作品的前提。
為了更好地培養兒童繪畫興趣,筆者做了一定的探索研究,并且可以看出兒童繪畫興趣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就班上的實際調查得出了有70%的兒童并不是真的愿意從事美術活動,而愿意參加的兒童在活動中其畫面大多使用重復,內容比較簡單。
比如:班上的男孩大多喜歡畫“汽車”、“輪船”、“槍支”,而女孩總喜歡畫“太陽”、“小花”、“小草”、 “小白兔”等。兒童對周圍生活的感官感受、視覺認識和情感得不到充分表現,繪畫的教育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兒童在藝術活動中的受益較少。
通過實踐中的調查研究,可以看出男生和女生的興趣范圍是不相同的,但是對于知識的掌握卻沒有區分,因此對于如何培養兒童繪畫興趣?挖掘兒童的潛在能力開發,筆者認為要從兒童個體差異出發。因此本課題在以下幾個方面展開美術活動中的實踐教育。
一、營造美術活動中的創造氛圍是培養兒童繪畫興趣的前提
在現代教育系統中讓兒童學會學習,也是教育的目標之一。而培養兒童對于繪畫興趣的意義所在,正是為了培養兒童學習的原動力,使其養成學習知識的求知機制。杜威曾說:“在兒童的興趣和需要中,早已暗含這教育的東西?!?/p>
作為教育者的我們在教育活動中要站在兒童的角度,準確把握兒童的興趣,尋找其中的知識蘊含以及其背后所追求的的價值所在,從而結合兒童自身的特點創造適合的興趣空間。美術是一種視覺的藝術,是對有型材料的直觀感受,所以它具有直觀的特點,而且必須是可感受的,有極大的感染力。因此在創造興趣氛圍時要注意環境的設計,教室的裝飾性,墻壁上美化,色彩、形象等因素都是我們要注意的。
比如:在教室的墻壁上設置美術一角,用于兒童的自由的發揮,可以使兒童隨意涂畫,充分展示自己的所見所聞,調動兒童的積極性。擁有這樣的氛圍會是兒童有主動性去發現美,尋找繪畫的興趣,而且能夠及時的表現美,創造美。激發出其求知欲,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
二、為兒童繪畫提供方法,擁有創作的余地
瑞吉歐教育者認為:“兒童的學習并非成人教學的產物,相反,他更多要歸因于兒童自己在活動和成人所提供的環境中的所作所為。”兒童是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應該要主動學習。
在當今美術教育中,主要主張兒童心靈的培養,如,真善美的養成,對美好理想的追求。而這一目標的養成就需要教師的介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與示范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美術教育創造活動中。正確幽默的語言引導會直接影響兒童對于繪畫的興趣,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能只是刻板的示范,使兒童形成只會模仿的技能,而是要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啟發兒童,從而提高其繪畫的興趣,而不是技能的掌握。
通過正確的引導和氣氛的營造,兒童會在掌握一定技能基礎上,同時擁有感性的經驗,再有教師的引導啟發,兒童就會長出想象的翅膀,通過繪畫展現出來。為了豐富兒童對造型的理解,筆者還組織了兒童的外出參觀,有目的的讓兒童觀察各種動物、植物的特點,并且使兒童說出各個物體的組成形狀。
如:公交車是有長方形的,花朵是有半圓形、長方形、橢圓形組成。而且在參觀后先讓兒童準備各種顏色的紙片,教師示范拼貼了一組讓兒童欣賞,并且說出有什么形狀組成,然后有兒童自己進行創造拼貼。并且提問幾種圖片會有多少種組合方式,以及會拼出什么樣圖形,這樣的活動是兒童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發揮。
在兒童創造的過程中,會使兒童感到成就感,從而產生更大的積極性,增強其更大的求知欲。最后讓兒童遵從自己的意愿拼貼出想象的畫面,用勾勒的方法再把所拼貼出的事物繪畫出來,這就是對知識的進一步掌握。
三、將游戲的方法運用到繪畫活動中
游戲對于兒童階段的學生來說是最主要的活動,也是對其進行全面教育的重要手段,對于知識的學習興趣游戲是最容易引起兒童注意的途徑,對其極具吸引力。筆者根據兒童自身的特點,將會繪畫的教育過程故事化、游戲化。
如:幼兒畫“龜兔賽跑”命題組畫時,我先讓幼兒聽故事,然后去飼養角、自然角觀察兔子、烏龜,回到教室后再讓幼兒戴上頭飾玩“龜兔賽跑”的游戲,最后再讓兒童自己動手畫。
通過游戲活動的鋪墊,使兒童具有了一定的畫面感,所以在繪畫的過程中就不會感到壓力。使兒童在故事中產生興趣,在游戲中探索,在探索中發現,在發現中學習,并且從中進步。從而達到預想的目的,“玩中學、學中玩”的目的。這樣的過程充分調動了兒童的感官感受,發揮了兒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四、樹立信心,獲得成就感
培養兒童的繪畫興趣,首先就是要樹立兒童在繪畫過程中的自信心,使兒童從中獲得成就感。由于每個個體在兒童時期是心靈最純凈的時候,而且都具有不同的個性特點,所以在興趣需求,學習形式等方面都會有不同的特點,再加之由于家庭的不同所成長的環境就會有所不同,因此所具有的的經驗,行為習慣,價值觀念就會不同。
因此在美術繪畫過程中就要求教育工作要考慮每個兒童的不同特點,進行因材施教。需要正確的引導兒童的發現目標,并使其知道何為美?如何理解這種美的形式,這樣的教學要求,也是對教師=能力的考驗。由于教師在美術活動中的因材施教,會使不同層次的兒童獲得不同的畫面,并從中獲得成就感。此外筆者在現實的教學中,將教室的一面空墻作為美術長廊,兒童的美術繪畫都在此展示,并且讓每位兒童都有自己展示的位置,也可以講解自己的繪畫初衷,從而樹立信心。
通過一系列的教育活動,筆者認為在美術教育活動中培養兒童的繪畫興趣很有必要。經過這段時間的實踐,可以看出班上的兒童對繪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喜歡參加美術活動。并且會主動利用生活中的材料進行創作,不僅充實了畫面,發展了兒童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審美力,也提高了兒童的繪畫水平和想象力。
通過實踐,在美術教育活動中我體會到:只有充分發揮兒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只有讓兒童大膽地去想象,去創造,只有讓兒童都有充分表現的機會與條件,只有讓兒童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這樣,才能提高幼兒的繪畫興趣,使兒童對繪畫有足夠的自信心。
作者簡介:康興潔(1989-11-9),女,山東德州人,沈陽師范大學,14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