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詩歌具有的靈氣與情感在文學體裁中是最豐富的。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每個年級的小學語文教材中都編入了兒童詩作品,目的是為了陶冶學生情操、引導學生鑒賞和體會現代詩的藝術之美,從而給學生的生活中增添一份詩的愜意,給語文教學帶來異彩紛呈的感受。開展兒童詩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新突破,它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美的存在,而且可以熏陶學生情感,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
關鍵詞:低段;兒童詩;提高
中國是詩的國度,博大精深的詩詞文化,哺育了一代代士子學人,許多書生在“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的吟詠中度過了自己的一生。詩歌的生命力極其旺盛,幾乎每個民族的祖先都不約而同地選擇詩歌作為最初的母語文學形式。
人教版共安排現代詩87首,其中大多數以課文鏈接的形式呈現,其中絕大部分均為兒童詩歌(53首)。因此兒童詩歌作為人教版現代詩教學的“重頭戲”,就更應該引起我們教育者的重視。
首先,我根據學年段特點,按照學制特點,大致將兒童詩歌的寫作分為三個階段:
(一)低段:鼓勵引導學生進行兒歌寫作。
(二)中段:鼓勵引導學生進行兒歌寫作和兒童詩仿寫。
(三)高段:鼓勵引導學生進行兒童詩寫作。
這“三段”的具體實施是相對各學段特點而言比較突出且實用性強的方式,雖依據各學段而列,但他們之間是互為依存,相互滲透的,不能割裂,而我希望引導孩子們通過兒童詩的寫作,整合整個小學階段的兒童詩學習,并期望在此基礎上拓展語文學習的技能。本次交流的是從低段兒歌寫作為切入點,目的是為后續兒童詩歌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讀詩千遍不厭倦——與誦讀整合
“讀”可以欣賞,也可以背誦。創編兒童詩歌從欣賞開始,因此我們讓學生大量誦學生感受、領悟詩的神韻的最佳方式,教師應在兒童詩歌的品讀活動中有意識地滲透一些寫作技巧。
1.讀的形式
組織學生閱讀兒童詩歌,應采用多種方式,既有課內讀,也有課外讀,既有集中讀,也有分散讀。從讀的主體來看,主要形式有師生閱讀、伙伴閱讀和親子閱讀。師生閱讀是最常見的形式,因為教師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教師的思想深度,文化水準,人生經驗,審美水平要高于學生,可以起到向導的作用。
放學回家后或者在假期,親子閱讀又是很重要的一種形式,也是筆者班級特有的一種讀詩形式。通過家訪、家長會等多種渠道向家長宣傳閱讀對學生的重要意義,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議。每天堅持和孩子一起閱讀 20分鐘,讓讀書成為家庭生活中的一部分。讓學生在讀的同時有所收獲有所積累,我們還建立了《親子閱讀卡》,督促孩子自覺讀書,記錄閱讀收獲。
二、映日荷花別樣紅——與教學整合
教孩子寫作兒童詩歌,需要教師以多元的方法啟發學生,從一些平淡無奇的生活和事物中,努力捕捉靈感,用一顆童心去看世界,用獨特的視角觀察生活,挖掘其中的美,抒發詩意。
在實際教學中,具體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引導學生們寫作兒童詩歌的:
1.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各個教學過程滲透和寫作兒童詩歌
第一,在拼音教學中寫作兒歌。例如在拼音教學中,記憶拼音字母的時候可采用以兒歌助記的方法。在教學中,我根據低年級的小學生喜歡誦讀的特點,設計了許多兒歌讓他們背誦。
第二,在識字教學中寫作兒歌。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絕不能對不要求掌握的字輕描淡寫地走過場,如果對識字教學的重視不夠,日積月累下來的結果,就是在以后的作文教學中不斷地出現絆腳石。因此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要有針對性地由字組詞、串詞成句,引導學生將自己對字的認識表達出來,實際上也就是學生初步學習想象的過程,為將來的作文教學打下必備的基礎。為避免識字教學的枯燥,就可以采用編兒歌的形式來完成。
三、二月春風似剪刀——與生活中的語文整合
1.在常規教育中寫作兒歌
兒童詩歌描寫的是孩子們豐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們的喜怒哀樂,生活無疑是寫作兒童詩的不竭之源。所以,教學時,我們積極地引導孩子們走向大自然,走進自己的生活,讓詩情與童心融匯交合,產生共鳴。
2.觀察生活寫作兒童詩歌
語文學習要重視開拓學生的生活視野,引領學生,關注生活,與生活為伴,親近自然,與自然為友,走進社會,與社會對話,拓展編寫題材,通過課內向課外開放,培養兒童善于觀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思考問題,發現問題嘗試用語文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時,我們引導學生把有趣的人、事、物編成兒歌。 把紀念特定的人或事寫成兒童詩歌。在一些學?;顒又校視皶r引導,讓學生寫兒歌,如學雷鋒活動結束后,就有學生寫了這首《雷鋒》:雷鋒叔叔本領強,幫助弱小他最忙。他是主席好幫手,我們都說他最強。
四、更上一層樓——展示激勵法
1.課堂展示
我班在的課前三分鐘是展示兒歌的時間,學生養成了這個習慣,每天都會在我上課前把兒歌寫好交給我,讀給全班同學聽。
2.創設展示欄
我班還創設了《自編兒歌》展示欄,里面張貼著學生自創的優美詩歌。把學生寫作的兒童詩歌配上插圖,張貼在在教室的顯眼位置,形成和諧的教育氛圍,耳濡目染地影響學生的行為。
3.建立班級詩集
朱光潛先生曾說:“自從有了詩歌,人生就不是一件枯燥的東西?!币灿腥苏f:“孩子的眼睛是水晶做的,總能將物件折射出七彩的夢幻;孩子的心是詩做的,血脈里天然地流淌著祖先遺傳下來的詩人的基因?!彼晕覀兊脑姼杞虒W不僅可以使他們的審美能力向真向善向美,更應該保護孩子的詩興,讓孩子有詩意地棲居。總之,兒童詩歌寫作和語文教學的整合,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寫作熱情,而且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又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真是一舉多得。
參考文獻:
[1]王斌華.《發展性教師評價制度》[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薛彥華教育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278.
[3]范玉剛.睿思與歧誤_一種對海德格爾技術之思的審美解讀[M].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胡凡奇(1988-),女, 浙江省金華市, 民族:漢 ,職稱:小學二級教師, 學歷:本科,任教學科:語文,單位:浙江省金華市紅湖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