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瑛杰
摘 要:本文通過回顧第二語言習得偏誤分析的發展歷程,說明該方法的理論基礎、分析方法和步驟,分析偏誤分析在實際運用中的優缺點,最后闡述該方法在第二語言習得中所占地位。
關鍵詞:偏誤分析
一、引言
1.偏誤分析的發展及在中國的運用
所謂偏誤分析(error analysis),就是對學生學習第二語言過程中所犯的偏誤進行分析,從而發現第二語言學習者產生偏誤的規律,包括偏誤的類型,產生偏誤的原因,某種偏誤產生的階段性等等。偏誤分析的目的是為了了解第二語言學習的過程,使第二語言教學更有針對性。
在偏誤分析的最初階段,也受到了結構主義語言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影響,比較多地從形式上去確定是否是偏誤。只是對比分析側重于通過對比學習者母語系統和目的語系統來預測學生可能會出現的語言錯誤,并不把學習者的語言系統作為分析的對象。這種停留在語言表面形式上的分析法,在偏誤產生的歸因上也只限于母語干擾,并沒有看到造成偏誤的其他原因,因此其解釋力和預測力都不強。
后來隨著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語言理論的興盛和認知心理學的發展。在20世紀60年代末產生了一種新理論——中介語(interlanguage)理論。中介語理論的發展促進了偏誤分析的發展和完善,并逐漸成為了偏誤分析的理論基礎。而偏誤分析本身又成為了中介語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上世紀80年代中期,魯健驥(1984)把偏誤分析的方法和中介語理論引用到對外漢語教學的研究中。時至今日,偏誤分析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依然是一個熱點,其研究范圍包括語音、詞語、語法、語篇和漢字等方面。
2.偏誤分析的步驟方法和偏誤原因的認識
根據Corder研究,進行偏誤分析主要包括通過觀察學習者語言收集樣本、鑒別偏誤、描述偏誤、解釋偏誤和最后評價偏誤五個步驟。
偏誤分析理論認為第二語言學習中造成的偏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母語干擾只是其中的一方面。而除了母語對目的語的負遷移即語際干擾以外,還有語內遷移、文化遷移、學習策略和教學失誤等。
在第二語言學習的初級階段語際遷移起主要的干擾作用,而隨著學習者水平的提高,語內遷移逐漸成為偏誤的主要因素,并且由大的語言規則的偏誤較多轉為具體地用詞上的偏誤。語內遷移主要表現為過度泛化(over-generalization)。
3.偏誤的分類
按照偏誤的嚴重性,可以將偏誤分為全局性偏誤(global errors)和局部性偏誤(local errors)。
按照學習者所處的學習階段,Corder將偏誤分為形成系統前的偏誤(pre-systematic errors)、系統的偏誤(systematic errors)和形成系統后的偏誤(post-systematic errors)。
按照偏誤的形式特征來分,可以將偏誤分為添加、遺漏、替代、錯序。
二、偏誤分析的優勢
相較于對比分析,偏誤分析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我們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第一,偏誤分析更加重視分辨偏誤產生的原因。認為第二語言學習中造成偏誤的原因有語際間、還有語內,同時還有文化、交際策略以及教師教學失誤。
第二,偏誤分析更加重視區分偏誤的類型。從多個角度對偏誤進行分類,可以讓教師對學生的偏誤情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
第三,偏誤分析要求對偏誤根據不同的種類進行不同的處理。否定了曾經有錯必究或者放任的兩種極端態度。例如,偏誤分析認為,對系統前的偏誤,教師可以采取容忍的態度;對于系統中的偏誤,教師應該作出正確的解釋并進行耐心地引導;對于系統后的偏誤,教師不必解釋,但應該加以提醒。
第四,偏誤分析是研究學習過程的第一步,因而也成為了中介語理論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第五,偏誤分析對偏誤進行細致的描寫和解釋,為教學提供了寶貴的反饋,并成為了教材編寫中重要的依據。
三、偏誤分析的局限
偏誤分析方法雖然已經界定了“偏誤”和“失誤”兩個概念。失誤是在特殊情境下產生的偶然現象,比如說話時臨時改變主意,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勞累緊張都會造成失誤。它是不成系統的,不能反映說話人的語言能力,出現錯誤時,說話人有能力改正。偏誤則是對正確的語言規則的偏離,這種錯誤是系統且有規律的,它反映了說話人的語言能力。就如漢語偏誤研究中偏誤預料的搜集方法主要通過三種方式:一種是來自實際教學,搜集學生的口頭表達(回答、聊天兒以及提問等)和書面表達(作業、試卷以及作文)的偏誤;一種是通過調查反饋目的性地收集;第三種就是通過語料庫調查某種偏誤。這三種收集方式中使用最多、論文量最大的一種是來自實際教學的,這種方式的缺點在于偏誤面窄,對象數量少,可能缺乏普遍性。有些文獻將失誤作為分析對象。肖奚強提到在《外國人學漢語病句分析》中一些勿用失誤的案例,例如我們漢語說得比他一點兒。我比他跑得一些。肖奚強認為這是馬虎大意出現的“成分殘缺”現象,并不帶有普遍性。第二種收集方法對于偏誤有目的性和針對性,操作和控制都比較容易,但是由于過度依賴所獲得的形式,可能會忽視學生的生心方面的原因。第三種收集覆蓋面廣,但是在現有的論文研究中還沒有廣泛地運用起來。
偏誤分析雖然從不同的角度對偏誤進行了分類,但是在具體操作需要將偏誤進行歸類,也會遇到困難,因為偏誤分析還沒有對每種類型的偏誤進行全面的描寫,無法得到一個量化的判斷標準。甚至有時候連偏誤還是事物都難以辨別。除此以外,偏誤分析對偏誤的分類多從形式上入手,即停留在語言要素的層面上,從而忽視篇章和語用等層面。但是我們通過觀察可以發現有些偏誤是出在語用上,而無法從語言形式中找出問題。
雖然在理論上已經對產生偏誤的原因進行了分析總結,但當具體使用時,還是常常有困難的,因為它常常不是單個原因,可能是多種原因的綜合結果,也可能是因人而異的。有關學生的認知策略、學習態度、簡單推理等都會引起的偏誤,由于心理學、認知語言學等相關學科研究的落后使得學者們對習得心理的研究還停留在初級階段,缺乏對學生內在的心理運行機制的系統研究。從現在的研究情況來看,對片無原因的分析缺乏層次性和系統性,解釋都太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