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代勇
摘 要:《國家九年義務教育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7-9年級)》指出:綜合實踐活動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注重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學生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體,它客觀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性學習的全過程,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自主學習、自主實踐、自主反思。指導教師對學生實踐學習的全過程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不包攬學生的活動。
關鍵詞:實踐活動;教師教育;指導作用
實踐教師在學生的實踐過程中對學生活動的指導作用發揮的如何,直接影響著學生實踐活動的效果。那么實踐教師應該如何指導學生,在什么方面指導學生,才能使學生的實踐活動高效開展,收到預想的效果呢?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實踐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實踐活動與普通課堂的區別,以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實踐活動
傳統課堂受過去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習活動以教師講學生聽為其主要形式,而綜合實踐活動的最大特點是實踐性。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以“實踐學習”為主要特征。在活動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親身經歷各種實踐的學習方式,積極參與各項社會實踐活動,在“調查”、“考察”、“實驗”、“探究”、“設計”、“操作”、“制作”、“服務”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積累和豐富經驗,自主獲取知識,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發展。學生只有知道了實踐活動的特點,才能在活動過程中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來,通過活動,達到目的。
二、教師要指導學生克服害羞、恐懼心理,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參與活動
雖然學生對實踐活動充滿好奇,愿意積極參與活動,但學生從原來的學校來到實踐基地,他們對實踐基地、基地教師、基地的一切規章制度等等都是未知的,因此他們在心理上感到恐懼,有緊張感,他們害怕如果自己的行為失當會被別人笑話,因此很害羞,不敢出頭露面。教師要了解學生的這一心理,在活動前或活動中做好引導、鼓勵,使學生消除害羞、恐懼心理,輕輕松松地參與到活動中來。
三、教師要讓學生盡快明白本活動室的主要活動內容
由于實踐基地活動課程的特點及安排與普通學校的課程不同,學生每進行一個活動,就要更換一個活動場地,而且每個實踐活動的內容互不相同,因此在進行每個活動前,該活動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應該如何活動,學生心里是不清楚的,因此教師在活動開始前就要把本活動室的主要活動告訴學生,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只有如此,才能保證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否則,學生做了前一步不知下一步如何做,而不同的學生的動手能力是不同的,做的快的只能等著做的慢的,這樣就會影響活動效率及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四、教師要指導好學生如何進行實踐活動
受家庭、學校教育和社會輿論氛圍的影響,學生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參與的實踐活動是很少的,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因此,對實踐基地的每個實踐活動,他們都是很陌生的,對每個活動的每個步驟該如何做,應該注意些什么,應該出現什么效果,他們都是不清楚的。因此教師在學生的實踐過程中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要善于觀察,善于發現問題,并對出現的問題及時有效地解決。同時教師還要善于總結,對在活動中經常出現的問題要提前告知學生,以免出現或減少類似問題的出現,提高活動效率。
五、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活動總結
活動總結也是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總結的好不好,全面不全面,直接影響到活動的效果。雖然學生即使口頭不總結,但由于這個活動是他自己親自參與的,他總有些收獲,但經過口頭總結后,可以把一些零碎的認識形成體系,在頭腦中建構成自己的知識經驗系統。傳統教學只注重學生知識的獲得,而新課程的目標已經多元化,不僅有知識目標,還有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的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從過往學生對成長記錄的填寫來看,學生對過程與方法,尤其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總結的較少,因此教師要對此有所突破,想盡辦法,看自己組織的活動中有哪些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目標,這些目標在活動中是如何體現的,學生如何才能感悟到,通過什么方式讓學生總結出來,這需要教師好好琢磨。
六、教師要防止被學生引導
在活動過程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在活動中起引導作用、指導作用。但在實際活動中也發現不少教師不僅沒有引導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反而自己被學生引導過去,學生沒有受到教師的影響,反而教師受到了學生的很大影響,活動沒有向教師希望的方向上來,反而滑向教師不希望的方向。比如由于學生不遵守紀律、不積極參與活動,導致教師情緒變差,很多該活動的內容沒有活動,造成活動不能按期完成,或者不能高質量地完成。
綜上所述,實踐教師只有對實踐活動的全過程做好指導,明白學生在哪里容易出現問題,容易出現什么樣的問題,應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了如指掌,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保證實踐活動的順利、高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