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學云
摘 要: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如果學生不進行一定數量的識字學習,怎么能進行閱讀呢?進而聰明的人們說“人生聰明識字始”,由此可知,識字學習是多么的重要啊!
關鍵詞:音義記憶;形義聯想;信息查檢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的特征,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如何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效的獲得并運用識字學習策略?我深感任重而道遠,下面我將我知道的幾點識字學習策略與大家共勉。
一、音義記憶策略
音義記憶策略指的是利用漢字讀音和意義之間的聯系進行記憶的方法、手段和技巧,其特點把讀音和意義結合起來記憶,根據音義規律科學地記憶漢字。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掌握漢字不僅要分別認識音、形、義這三個要素,還要建立起音、形、義三者之間的統一聯系。在三者之間,字義的掌握是識字的中心環節,兒童只有對字義理解了,才認識客觀事物,也只有對字義理解了,才認字越多,進而將認識成果保存,傳遞下去。如,我在教學《小青蛙》(人教版一年級下冊)一文時,為了便于孩子們發現它們(情,請,晴,睛,清)讀音上字形上的相似和細微區別之處,我示范圈畫第一個生字的“青”,孩子們也學著老師在文中圈出其它的四個生字的“青”,然后我又把事先做好的五個生字的卡片(折疊式的)以給生字作自我介紹的形式示范:我是清,清水的清,所以我是三點水。接著我再示范:我是眼睛的睛,所以,我是目字旁。我一邊說,一邊用手指著我自己的眼睛,這時孩子們都明白了。剩下的游戲就是孩子們在小組內完成了游戲后,我把生字展開,孩子們很自然的就讀起來:清——水,眼——睛,晴——天,事——情,請——求。緊接著又來了個“我來問,你來答”的游戲:青加氵變成什么?青加氵變成了清,清水的清。青加日變成什么?青加日變成晴,晴天的晴。青加目變成了什么?青加目變成了睛,眼睛的的睛。青加忄變成了什么?青加忄變成情,事情的情。青加讠變成了什么?青加讠變成請,請求的請。通過這一問一答的方式,進一步引導學生鞏固生字的偏旁和字義的關系,幫助學生建立“音、形、義”的聯系,這樣我根據漢字的特點,以及學生的特點教給相應的識字學習策略,能從科學識記的角度,逐步引導學生區分、記憶。不但幫助學生提高識字效率,而且也注意漢字音、形、義在教學方法中的有效結合。
二、形義聯想策略
顧名思義是指通過事物之間的聯系,由這事物聯系那事物并形成一定規律的記憶方法。因為漢字是以象形文字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一種表意文字。其特點是“因義構形”,“以形表意”。雖經歷漫長歲月的演化和近代的簡化,漢字形體仍有形說義,使聯想教學成為可能。我從諸多教法的得失中針對漢字的特點,運用兒童豐富奇特的聯想力來識記漢字的方法和手段,該策略有許多種,低年級識字教學常用看圖識字、字形歸類。例如,我在教“身”字就是采用了看圖識字,先出示“身”字從甲骨文到楷書的演變過程,再引導學生觀察“身”在甲骨文時期像什么,經過師生互動交流,學生發現“身”像人形,本義是身軀的總體。同樣的方法教學生識“高”時,學生發現“高”像一幢二層樓,上面的“、”“—”是由樓頂演變而來的,上下的兩個“口”代表房間的窗戶,下面的“冂”像一樓的房間,這樣找到“高”所像的物體,對字形所像之物進行聯想,認識字義,了解其字形是怎樣演變的。既給學生留下了鮮明生動的印象,又揭示了“高”的造字內涵,我用看圖識字策略把“高”的字形與字義聯系起來,不僅僅使學生認識了“高”,更為重要的是長期堅持下去,于潛移默化中在學生的頭腦里建立起一種科學的漢字體,于日積月累中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在教學中,我還利用形聲字的造字規律幫助學生以“基本字帶字”識記生字,比如“包”(基本字)填空:花(),水(),火(),吃(),引導學生認識了“苞”“泡”“炮”“飽”四個字,還有“抓部首帶一串”的方法,如“神話”“祝福”“祖先”,我引導學生觀察“礻”的示字旁像什么?看看圖,讀讀詞,學生知道“礻”這個偏旁的字都與“神仙、祖宗”有關。同法教“衤”,學生知道,“衤”做偏旁的字都與衣服有關……這種識字策略不僅能提高學生識字的正確率,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對細微之處的觀察力,同時也降低了學習漢字的難度,能夠使學生快速、準確的識字。
三、信息查檢策略
小學生信息查檢的主要工具是《新華字典》——是學生學習上不說話的“老師”,要讓孩子們掌握信息查檢策略,一是要教給他們查字典的方法。“萬丈高樓平地起”,一年級是查字典的開始,要掌握的是音序查字法,這一方法的學習,我是這樣做的:1、引導學生復習鞏固字母表;2、在課堂中開展各種趣味小游戲,如字母表背誦比賽、在音序表中快速找字母比賽,讓學生對26個字母的讀音和字形充分掌握了,指導學生快速翻閱字典正文頁碼的方法;4、在學生基本掌握查字典的方法的同時背誦《音序查字法口訣》:音序查字要記牢,先把大寫字母找,字母下面找音節,看看它在第幾頁。二是要培養孩子們查字典的習慣,低年級的孩子們掌握查字典的方法并不難,難的是養成查字典的習慣,學生一旦養成這種良好的習慣就好比結識了一位良師益友。簡單的說,我在上每篇課文時,都對本課的生字新詞做一番分析:哪些是常用的;哪些是不常用的;哪些是學生已經掌握的;哪些比較困難;哪些詞義簡單;哪些是文中的關鍵詞語……然后,分輕重緩急,做通盤考慮,根據學習的重點,查幾個關鍵詞語或難讀、難懂的詞語,為的是不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不讓學生產生畏懼心理,挫傷它們的積極性。因此,我嚴格要求,嚴格訓練,細水長流,堅持不懈,把握住小學生學習查字典的黃金時段,讓小學生養成自覺使用字典的習慣,使學生在字典中受益,培養和提高信息查檢能力。
總之,我深深地知道識字學習是語文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掌握書面語言的基本環節,也是學生將來進行閱讀和寫作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學習策略方法教學問題診斷與引導:小學語文》 [M]楊華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