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達文
摘 要:專業設置是應用技術大學生存的基礎。應用技術大學是直接為區域經濟服務,為地方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區域產業結構和地方支柱產業對應用技術大學專業結構的改革與調整影響很大,反過來說區域產業結構是應用技術大學專業結構調整及專業設置的主要依據。應用技術大學專業設置與調整上必須立足地區經濟發展需要,從產業結構的調整、支柱產業的大局出發,考慮和研究區域范圍內的專業結構布局。
關鍵詞:“應用技術大學”;“專業設置”;“區域經濟發展”
一、應用技術大學人才培養目標及服務面向
應用技術大學培養人才培養目標比較明確,要適應社會需要,不僅在辦學定位上應堅持應用型的方向,而且其專業設置也應以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新興專業和新的專業培養方向為主體,主要培養工程應用型、技術應用型、服務應用型、職業應用型、復合應用型等專業人才,突出應用型和實踐性,直接面向社會經濟生活,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
二、云南工商學院專業設置情況
云南工商學院自建校以來,堅持關注國內外應用科技前沿發展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實際的路子,積極凝練學科方向,提升應用型科研水平,重點開展管理學、計算機應用科學、汽車應用技術、本土藝術發展、滇西青年創業發展等方面的研究和實踐,培養了一批促進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建設的優秀應用型人才。
1.積極開展專業設置調研
學院根據《云南工商學院戰略發展規劃》和《云南工商學院學科專業建設規劃》,積極組織開展專業調研與社會需求調研,準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信息,明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改革方向,積極開展同行、同專業調研,了解國內外同行、同專業的發展基礎、發展現狀和發展方向,找出自己的發展方向和路徑,走差異化發展道路;積極開展社會調研,了解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業發展對本專業的需求信息,圍繞地方經濟社會和行業發展需求,積極培育學科專業增長點;利用校際交流、教師出國訪學等機會,積極開展國外同行、同專業發展狀況調研,學習借鑒他們的先進經驗和做法;積極開展相關學科專業發展狀況調研,明確專業建設和專業交叉融合發展的方向。目前,學院已經形成了涵蓋管理學、工學兩大學科專業群,積極建設教育學、藝術學、經濟學和文學等6個學科的辦學格局。
2.堅定遵循專業設置原則
圍繞滇中產業新區建設、云南八大新興產業中的汽車及先進裝備、電子信息等產業發展需求、云南省現代服務業及社會文化發展的需求,建立起符合社會需求的專業布局。按照“鞏固優勢、突出特色、優化結構、協調發展”的專業建設思路,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在專業建設中突出特色與優勢。推進專業群建設重點建設工商管理類、計算機類、機械類、土木類、設計學類等專業群。
3.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
學院在專業設置過程中不斷貼近市場,隨時對市場進行分析研究,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制定專業建設規劃,建立招生、就業聯動機制。
學院在學科專業建設中,主動適應云南、西南、東盟經濟圈經濟發展的需要,每年派出人員進行市場調研和反饋,不斷完善培養方案,調整專業結構,豐富專業內涵,主動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為“橋頭堡”人才建設提供服務。
三、云南區域經濟發展專業需求分析
在《云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在“十三五”期間要以發展暢通、快捷、安全、大容量、低成本交通運輸為目標,構建與全面小康社會相適應、輻射南亞東南亞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積極推動鐵路、公路、航空等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我省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的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發揮好在“孟中印緬”和“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建設中的主體省份作用。加快運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廣應用集成制造、柔性制造、精密制造等先進制造模式,積極支持骨干企業建設“數字車間”、“智能生產線”、“智能工廠”。順應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時代潮流,全面實施“云上云”行動計劃和“互聯網+”行動,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充分發揮互聯網在促進產業升級以及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中的平臺作用,推動互聯網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拓展,引導要素資源向實體經濟集聚,推動生產方式和發展模式變革,培育滿足個性化、多樣化消費需求的新業態。大力發展醫療、護理、健康養老、健康保險、中醫藥醫療保健、健康體檢和咨詢、健康文化等健康服務,提高生活服務品質。著力建設區域性國際經濟貿易中心,依托獨特的區位優勢,良好的交通物流綜合配套設施和口岸,以及與周邊國家傳統的經貿基礎,聯動國內長三角、珠三角和成渝經濟圈等發達地區市場,積極拓展與南亞東南亞乃至非洲和歐美的經濟貿易往來,深化與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的經貿合作。
根據目前云南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在交通建設與服務、制造業、國際貿易、基礎建設、電商等方面需要大量的應用型人才。
四、云南產業升級專業需求分析
1.“十三五”規劃綱要指出,在“十三五”期間要加快“八出省、五出境”鐵路骨架網、“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主骨架網建設,面對云南復雜的自然地理環境,道路建設的測量將是一個復雜的工程,這將導致急需大量的道橋和測繪專業人才。
2.在云南“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加快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大力推進信息、科技在建筑業生產、管理、服務等方面的應用、滲透和融合,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信息科學相關專業的發展大有可為。
3.規劃中指出,要培育壯大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即:現代生物、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根據全面實施“云上云”行動計劃,加快推進呈貢云南大數據中心、旅游數據中心及交易平臺、林業大數據中心及交易平臺等項目建設,推動政務云、旅游云、教育云、衛生云、科技云、產業云等一批示范云建設,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的離岸數據中心、超級計算中心,推進大數據開放共享,發展云計算、大數據產業。積極發展物聯網、移動互聯網、高端軟件和信息服務等新技術產業。
4.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強重要物流節點、口岸、綜合交通樞紐等物流、倉儲基礎設施和通道建設,加快推進現代物流基地、示范園區等重大項目建設。大力推進國際物流發展,加快機場、鐵路、高等級公路、口岸、園區之間的連線和多式聯運設施建設,強化集疏運服務功能,構建便捷、高效的跨境物流體系。加快物流信息化、裝備現代化和標準化建設。可見在未來物流行業將是一大發展機遇,同時也急需更多的物流專業人才。
5.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充分發揮城市設計在完善城市空間形態、塑造城市特色風貌、提高城市運營效率等方面的綜合作用,聚焦城市重點區域,編制完成城市色彩、生態廊道、建筑立面、景觀照明等專項規劃。因此,“城市管理、環境設計、風景園林”等專業也將帶來新的需求。
6.推進健康云南建設。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全面加強臨床重點學科和重點專科建,帶動整體疾病診療水平和醫院綜合競爭力的提高。大健康范疇專業也會出現新的增長需求。
7.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創新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多元投入機制、資源配置機制、服務保障機制、動態調整機制、供需協調機制。擴大財政支出中對公共服務支出的比重,建立多元化的供給制度,集中更多財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對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養老服務、醫療衛生、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支出,逐步縮小區域間基本公共服務差距等規劃將為“公共事業管理”等專業帶來機遇。
五、圍繞區域經濟發展增設專業取得新發展
云南工商學院在近幾年新專業的申報中,緊密圍繞區域經濟發展需求開展,不但彌補了學院在經管類、護理、機械交通、建工專業群建設上的不足,完善專業建設與學科布局。同時帶動各重點專業將教學、師資資源輻射到相近專業,帶動其他專業的培育和成長。
專業設置是應用技術大學生存的基礎。應用技術大學是直接為區域經濟服務,為地方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區域產業結構和地方支柱產業對應用技術大學專業結構的改革與調整影響很大,反過來說區域產業結構是應用技術大學專業結構調整及專業設置的主要依據。應用技術大學專業設置與調整上必須立足地區經濟發展需要,從產業結構的調整、支柱產業的大局出發,考慮和研究區域范圍內的專業結構布局。
參考文獻:
[1]傅正泰.高職高專教育專業設置與管理問題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姜大源.職業學校專業設置的理論、策略與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馬樹超,郭揚.高等職業教育跨越·轉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顏莉芝.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研究[M].長沙: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
[5]周建松.高等職業教育專業建設理論與探索[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6]《云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基金資助項目:云南省高等職業教育研究會第三批高職教育科研課題;
項目課題題目:應用技術大學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
項目編號:2015YGZ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