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然林
摘 要:青少年犯罪問題是全世界都在關注的一個問題,特別是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的比例越來越高,有些國家認為青少年需要為他們的犯罪行為付一些刑事責任,而中國的刑事司法制度對于青少年犯罪的要求是以教育為主,盡量做到從輕發落,希望能夠通過教育使這些青少年改邪歸正,然后更好地適應社會,重新做人,但是我國的青少年犯罪的刑事司法制度也有其缺陷,本文旨在對關于青少年犯罪的刑事責任若干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青少年犯罪;刑事責任;若干問題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有些青少年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他們還比較年輕,未來還有無限可能,我國的刑事司法制度也是比較人性化的,不希望因為他們的錯誤就毀滅了他們的整個人生,因此對青少年的處罰大都是以教育為主,但是這樣的處罰方式也是存在有一定的問題的,很多人都在思考這樣一些問題,青少年犯罪是否適用無期徒刑?青少年犯罪是否適用剝奪政治權利?青少年犯罪是否適用罰金刑?筆者對于這些問題也有一定的探究,接下來,筆者將在下文詳細談論這些問題。
一、關于青少年犯罪是否適用無期徒刑問題
對于少年犯罪行為是否適用無期徒行這個問題一直有較大的爭議,有些人覺得青少年的一生還很長,不能夠因為他們曾經做錯過事就否定了一生,既然他們來到了這個世界,就不能讓他們只是白白地來過,在我國《刑法》的第四十九中也有明確的規定:"審判不滿十八歲犯罪嫌疑人和懷孕婦女不能判處死刑。"由此可見,在青少年發生犯罪行為的時候不能夠對他們判處死刑,在不能夠對青少年判處死刑的情況下,無期徒刑就是最高的懲罰標準,但是在《刑法》中又有這樣的規定:"對青少年犯罪應減輕或從輕處罰"。由此可見,法律對于青少年是非常仁慈的,即使依照一個青少年的犯罪記錄他應該被判處無期徒刑,在真正審判結果出來的時候也不會是無期徒刑,都會減輕處罰方式。法律的這種規定其實是可以理解的,每個人都會做錯事,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法律給了青少年最大的改正空間,讓他們能夠有機會重新做人。
雖然按照我國刑法,未成年人犯罪依法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盡量不要出現無期徒刑,但是我們可以發現,我國仍然會出現未成年人被判處無期徒刑的案例,這是因為有些未成年人犯罪的手法極其殘忍,對整個社會都產生了很惡劣的影響也給其他人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傷害,因此被判處最高刑期無期徒刑每年都有很多未成年人搶劫造成他人死亡的案例,還有偷竊殺害他人的惡性案件。這里我們就要來談論另一個觀點,就是青少年是可以被判處無期徒刑的,這種情況是因為青少年的犯罪情節比較嚴重,給他們的生命造成了威脅和損壞,也給整個社會帶來了巨大的惶恐,只有對他們進行嚴厲的懲罰,才能夠保持社會和諧,也能夠讓其他人引以為戒,減少此類事件的發生。經常會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罪責有綁架勒索、故意殺人、搶劫造成他人死亡等。我們會發現這里的規定跟上文講述的另一種觀點的規定是截然相反的,這就是因為法律是人性化的,在盡可能為青少年的未來考慮,但是這樣的處罰也會給青少年造成一些不良影響,處罰的程度太輕,他們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而且他們會仗著出發輕,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
那么,到底該不該對青少年判處無期徒刑呢?法律中的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就說明我國的立法還不夠嚴密,對于青少年采用無期徒刑是必要的,這樣在青少年犯罪情節非常嚴重的時候才能夠給予他們最大的震懾,也能夠給一些受害者報以最大的安慰,因為我們是無法對青少年判處死刑的,在這種情況下對青少年判處無期徒刑就是最嚴重的懲罰,而且無期徒刑是可以改造的,只要表現良好,在不斷的改正自己的錯誤,就可能會不斷地減刑。
二、關于青少年犯罪是否適用剝奪政治權利問題
作為一個公民,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權利,那么,在青少年犯罪的時候是否應該剝奪他們的政治權利呢?這一個問題也是很多人在研究的一個問題,因為根據刑法中的描述,青少年犯罪是不應該被判處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的,但是有些人認為當青少年犯罪情節嚴重的時候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又是非常必要的。在刑法中有明確的規定,公民享有,但是其中的一些權利青少年本身就不具有,因為他們沒有滿十八歲,我國刑法規定在哪幾種情況下會被剝奪政治權利呢?主要是犯罪者故意殺人、故意放火、搶劫、強奸等,這些犯罪行為會破壞社會的安定,也會破壞國家的團結,只有剝奪了這些犯罪分子的政治權利才能夠避免他們出現更多更嚴重的問題,不少犯罪分子都會在刑滿釋放之后再次犯罪,給社會帶來更大的危害。但是青少年在犯罪的時候本身就還沒有享有那些政治權利,而且我國的刑法規定對青少年的犯罪懲罰主要是以教育為主,被剝奪了政治權利以后,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就業都是有很大影響的,不利于青少年的長遠發展。
三、關于青少年犯罪是否適用罰金刑問題
對于青少年犯罪是否適用罰金刑也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一個問題,罰金刑是一個并不嚴重的懲罰方式,通常被處以罰金刑的煩人犯罪的罪責比較小,也沒有對他人和社會造成較大的傷害,還有一些會被處以罰金刑的犯人是因為他們屬于經濟犯罪。我國的刑法中并沒有對青少年是否可以處以罰金刑進行明確的規定,因此就有很多人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探究,有些人認為青少年還不能夠做到經濟獨立,就算他們被處以罰金刑,也是父母代替他們交罰款,根本不能夠引起青少年的重視,也不能夠對青少年起到很好的教化作用,還有一種觀點是視情況而定,有些青少年已經能夠掙錢了,有自己的收入,這時候就可以對他們處以罰金刑,但是有些青少年還不具備經濟獨立的能力,就不能夠對他們處以罰金刑,可以讓他們用勞動來代替交罰金,這樣既能夠讓青少年為他們的犯罪行為負責,也能夠對青少年進行教化,這樣的處罰方式比讓青少年的父母代為繳罰款更有效。
四、結語
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的幾率在不斷增長,我國刑法中對于青少年犯罪的一些規定有些模棱兩可,還需要不斷地修改不斷完善,要多借鑒一下其他國家的立法情況,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維護社會穩定團結,也有利于對青少年的教化。
參考文獻:
[1] 康樹華. 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概念的界定與涵義[J]. 公安學刊,浙江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59(2):15-18 .
[2] 龍麗達.青少年罪錯行為分析與矯治對策探究[J].東北師范大學,2012,12(1):82-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