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丹
摘要:在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的社會發展形勢下,中小企業的建立和發展為我國市場經濟增添了一筆濃重的色彩。健全完善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可以為中小企業打造出良好的發展支持環境。本文從中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的內涵出發,剖析了我國中小企平臺發展的現狀,分析國外發達國家平臺建設的特點,最后對我國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提出了相關方法和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 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啟示
中圖分類號:F2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5-0065-02
一、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的涵義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是以特定區域內的中小企業服務中心或機構為核心,在政府積極引導、社會多元主體共同參與下,依靠現代化的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手段,發揮這些服務機構或中心平臺開放性、服務公益性或有償性和技術便利性、實用性的作用,為中小企業提供基本數據信息查詢、既定法律法規標準、產品質量檢測、企業運營咨詢、中小企業創業指導、新市場開發、企業員工技能培訓、創新技術應用、物流資源共享等服務的社會化服務網絡及運行體系。它具有服務體系網絡化、服務內容普惠性、服務方式集成化、運作模式統一化等特征。
二、我國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發展現狀
近年來,政府支持力度不斷加強,但政府和社會公共服務供給仍不足。從中央政府層面來看,我國加大了政府購買力度,大力推進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支持和投入。從2007年開始,從滿足中小企業企業發展中的共性公共服務需求出發,以加大投資補助的方式,加強支持了在中小企業集聚的省區、地區和行業內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資金投入。2009 年以來,我國陸續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快推進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國務院關于扶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等文件,明確了對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和平臺建設的要求,希望逐步建立和健全針對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的各項功能,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從實踐來看,大多數中小企業因研發、創新能力的不足會受到資源環境保護等要素的制約,很多中小企業面臨多重要素的稀缺,比如:很多地區土地供應還是會向規模大的企業傾斜,中小企業很難拿到土地的使用權。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很難吸引和留住高素質人才,而且還要面臨招工難的問題。另外,很多中小企業還面臨土地使用權審批和建設程序復雜、耗時的難題,勞動力使用成本的上升、土地價格的上漲和企業用地租賃價格的提高都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因素。
中小企業獲取資金難在中小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一直都存在。從銀行和中小企業供求雙方來看,銀行存在“恐小”的心理,為了降低資產流失的風險,銀行會進行嚴格的資產評估和升級等,這使得中小企業融資的成本上升。而中小企業則因自身實力薄弱、管理不規范,缺乏創新和研發總在銀行吃閉門羹。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較弱。中小企業很少建有研發機構,它們在產業鏈的低端,難以獲得其他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的服務支持。絕大多數中小企業沒有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存在內部管理不規范、經營管理盲目等問題,這其實造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三、國外發達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特點
(一)美國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的主要特點
美國的中小企業被稱為“美國經濟發展的脊梁”,美國政府非常重視發揮中小企業作用,在1953年就頒布了《小企業法》(在美國,中小企業被稱為“小企業”),旨在為中小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鼓勵企業之間自由公平競爭。美國的中小企業發展迅速,為美國的國民經濟作出了重要貢獻。其特點有:(1)美國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框架由官方、半官方和社會組織等部分組成。美國政府為小企業提供的諸多服務的主導機構是小企業管理局(SBA),它直接隸屬于聯邦政府,向美國很多中小企業提供綜合性的服務。小企業管理局要聽取并整合全國各州中小企業的意見、建議和需求,以維護中小企業合法權益為中心,提出有效的政策和建議,促進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2)美國80%以上的中小企業服務機構都是由非官方的組織設立的,是中小企業服務系統的主要力量。這些中介組織是以公司的形式來經營和運行的,遵循《公司法》的相關規定。(3)在運作過程中,美國政府重視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以打造公平合理的競爭環境和激發中小企業自身活力為基點,真正體現了政府“適度參與、整體把控”的原則。
(二)日本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的主要特點
日本有著很多世界矚目的大企業,但日本政府從沒有忽視中過中小企業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戰之后日本的經濟經歷了恢復、增長、穩定、衰退的過程,中小企業也在起伏中不斷成長成熟,這得益于日本企業獨到的發展理念和經營特色。其特點有:(1)日本建立了自上而下的一整套從中央到地方的、非常完善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這個體系由國家組織和私營組織構成。中央政府有中小企業廳,地方各地有中小企業協會、行業交流聯合會等民間組織。
(2)日本政府對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介入的程度要比美國大得多,在一些問題上,日本政府會采取直接干預的模式,但與此同時日本也尊重經濟規律,重視發揮政府的指導性作用。
(3)日本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中最與眾不同的是日本有著中小企業診斷制度,并且在長達數十年的時間里長盛不衰,該制度向日本中小企業提供了兩類高素質的服務人才,就是診斷師和技術士。他們幫助中小企業診斷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
四、國外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對我國的啟示
(一)重視地位,健全體系
中小企業的良好發展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些體現在: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會帶動國民經濟的發展,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它們的健康發展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和增強國家競爭力。所以必須高度關注中小企業的發展。完善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法律法規體系會助力于中小企業發展,有益于公共服務平臺規范、良好的運作,但我國目前針對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專門法律法規還不夠。因此要從規范性的角度出發,加強完善法律法規,以此打造獨立的、自治的、服務性強的平臺,政府要準確定位,中介機構要明確地位,合力為中小企業發展清除體制和其他層面的障礙,創造出有利于中小企業大發展的制度環境。
(二)統一模式,措施可行
從以上發達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建設的經驗來看,既有“自上而下”又有“自下而上”的模式。在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中,既可以政府宏觀引導和規劃為推動起點,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在指導下有序、分階段、有層次地開展活動,也可以民間機構發揮積極主動性,逐步建立基層基礎好、服務種類多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系統為推動企業和政府的戰略對接的形式。只有實現二者的有效銜接,才能有政府的合理決策和民間機構公共服務平臺的市場化運作的規模化建設。另外在制定法規和政策時,一定要從中小企業實際出發,增強有關政策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真正助力中小企業發展。
(三)引入人才,發揮作用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和完善離不開專業建設人才的支持,各地政府在人才引進方面要有清晰準確的規劃,避免盲目,從實際情況出發,保證計劃、規劃切實可行。引進之前要對這些專業人才進行嚴格而公正的考核,重知識水平,更要看實踐能力。要健全人才引進體系,可與當地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也可以通過組織專項招聘會吸引人才、發掘人才,還可以加強與創新產業、金融機構的合作,實現優勢互補。要以各種優惠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比如各地可以建立中小企業公共服務貢獻基金,鼓勵創新,使專業人才能夠脫穎而出。只有不斷充實這些組織的人員結構,吸引和留住更多的專業人才,建設更加專業、注重應用性的公共服務平臺,才能更好地帶動中小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芳.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狀況與政策研究——新形勢下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問 題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14.
[2]劉泉紅,劉方.當前中小企業發展態勢及政策建議[J].中小企業,2013.
[3]張振剛,薛捷.國外產業共性技術創新平臺建設的經驗分析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6.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