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程建設是教學改革的中心環節,是衡量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志,因此,應根據醫學實驗技術專業的特點及培養目標,對實驗技術課程進行教材建設,優化教學設計,更新整合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優化考核方式,改革實驗教學,以提高實驗技術課程的建設水平,為深化醫學實驗技術專業的教學探索提供參考。
關鍵詞:課程建設;實驗技術;醫學實驗技術專業
醫學實驗技術本科專業是近年來為滿足醫學實驗和醫學研究的需求而開設的專業,哈爾濱醫科大學大慶校區于2013年開設醫學實驗技術本科專業,培養具備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實驗技術等基本理論知識、基本技能和技術,富有創業精神和創新能力,能在各級醫院、血站、疾病控制中心、醫學院校和科研院所等部門的實驗室從事醫學實驗和醫學研究的應用型人才。在培養醫學實驗技術人才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技能的培養,而且要更加注重醫學實驗技術的培養,為各大醫學院校和科研院所輸送實驗型人才,因此在醫學實驗技術專業開設實驗培訓課十分必要。但由于學校的教學實驗條件無法滿足需要,因此我們利用已有的滿足該門課程開設條件的科研實驗室來開展實驗教學。
一、結合本實驗室條件和研究方向選擇教學內容
哈爾濱醫科大學(大慶)(以下簡稱“我校”)中心實驗室于2011年整合改建完成,擁有實驗室面積1200平方米,屬于校級開放性實驗室,現為黑龍江省醫科院生物制藥研究所所在地,面向全校科研人員開放,同時接納校內外的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進行科研工作。實驗室具備標準的分子生物學研究室、細胞培養室、動物飼養室、功能學實驗室、病理學實驗室等。設備有大型精密儀器——活細胞成像系統、小動物活體成像系統、小動物超聲、飛行質譜—液質聯用系統、BD流式細胞檢測系統、激光共聚焦掃描系統、膜片鉗系統、血管張力及血壓測定系統等,此外還包括氣相色譜、制備色譜、Real-time PCR儀、分子間相互作用儀、低氧工作站、細胞能量代謝分析系統、免疫印記系統、凝膠成像系統、Bio-Rad蛋白純化系列、倒置式熒光生物顯微鏡等一系列先進實驗儀器。為了使以上儀器不僅在科研上得到充分利用,同時也能夠充分發揮中心實驗室在教學上的作用,根據我校自身的實驗條件和師資力量,開拓創新,為醫學實驗技術本科專業開設科研實驗技術課程,為實驗技術本科專業在今后就業過程中增添砝碼;為實驗技術專業的就業前景提供了新的方向。在課程開設上,我校根據自身的實驗條件和目前醫學實驗和醫學研究對實驗技術人員的需求開設相應的實驗教學內容,如組織總RNA提取及cDNA制備、PCR引物設計及基因擴增、TA克隆及質粒提取、載體構建、重組子的篩選及驗證、外源基因在原核生物中的表達、外源基因的表達和鑒定、蛋白質定量及SDS-PAGE電泳、蛋白質的純化、蛋白質理化性質分析、蛋白質的化學修飾、Western Blot、蛋白質組學研究相關技術。我們通過反復摸索,將常用的十幾個實驗串聯成一個完整的科研實驗訓練實驗課程,總共144學時。
二、統籌實驗室技術,從基礎型實驗到綜合型實驗,一條線貫穿始終
在實驗教學中,我校的實驗設計由基礎型實驗逐漸向綜合型實驗靠攏,將所有實驗貫穿其中,由簡到難,一環扣住一環。將科研實驗室常用的技術按順序連接起來,包括體內水平實驗的動物飼養和造模、體外水平的不同類型細胞(貼壁、半貼壁、懸浮)的培養、動物組織和細胞的總RNA的提取、RNA的濃度測定及cDNA的制備、引物的設計及基因的擴增(普通PCR擴增和Real-time PCR的擴增)、TA克隆及質粒提取、載體構建、重組子的篩選及驗證、外源基因在原核生物中的表達、外源基因的表達和鑒定、動物組織和細胞的總蛋白的提取、蛋白質定量及Western Blot、蛋白質的純化、蛋白質理化性質分析、蛋白質的化學修飾、蛋白質組學等研究。以上實驗設計可以將第一天提取出來的實驗產物作為第二天的實驗原料,這樣實驗就可以一環套一環地連續進行,同時也能給學生帶來滿足感,因為實驗材料是由學生自己的實驗產物來提供的。開設課程3年來,我校從實踐中吸取經驗,不斷彌補漏洞。為了避免之前的實驗失敗影響到接下來的實驗,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預先準備一些實驗材料以便于實驗能夠順利進行。
三、授課教師隊伍的配備
一門課程的開設,授課教師的配備至關重要,我校開設的該門課程的主講教師有國家二級教授、歸國的分子生物學技術方面的專家,并配備了多名海外留學歸來的年輕教師,實現教師授課團隊梯度配置。該授課團隊不僅在科研方面擁有雄厚的實力,同時掌握了國內外先進的實驗技術,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無論是理論授課還是實踐授課,該授課隊伍都為科研實驗技術課程順利進行提供了基本保障。
四、正確處理好教學和科研的關系
我校實驗室承擔了多項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如黑龍江省省自然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后項目、黑龍江省博士后項目等課題,同時培養了多名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并且該實驗室面向全校開放。一些從事科研工作的教師在本實驗室從事分子生物實驗,因此研究任務十分繁重,這就要求我們充分協調好教學與科研的關系。為了更好地協調教學與科研的關系,我們制訂了如下措施:①集中教學授課時間與科研時間適當分離,我們將所有實驗課程集中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②將教學和實驗室研究人員的實驗相結合,將學生分組,派到各個實驗課題組,由已經熟練掌握實驗室技術的各位老師、博士、碩士研究生帶著他們參加實驗技術培訓,進行小班教學。
五、重點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和獨立的工作能力
我校對醫學實驗技術本科專業學生的培養不僅僅是從實驗技術上進行培養,我校更加注重對學生科研思維的啟發和獨立工作能力的培養。我校對學生的科研思維進行培養時主要是通過如下方法:①讓學生每周進行文獻抄讀,通過文獻的形式了解國內外醫學領域實驗技術與疾病的最新研究進展。通過文獻抄讀和討論分析實驗設計的原理、實驗操作的意義、實驗設計的可行性,讓學生深入了解所學習的實驗室技術的應用。②加強實踐操作,在實驗前進行預習實驗,由學生獨立準備實驗耗材和試劑,培養學生的獨立能力,使他們以后開展一項新的實驗時能夠通過自學掌握所需的實驗耗材并能自行準備,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③培養學生實驗記錄的書寫習慣:原始實驗記錄是找出問題、對出現問題加以分析并找到解決辦法的最有力的依據,因此要培養學生一絲不茍地做好原始實驗結果記錄。
目前我校的第一屆醫學實驗技術本科生已經進入各個實驗點進行實習,正在完成其畢業論文的研究工作,根據學生們的反饋情況,我們了解到實驗室開設實驗課對他們在實習過程中有極大幫助。盡管我校在開設醫學實驗技術課程方面取得了一些經驗,但與學校的希望和實驗室技術的要求還有一定距離,我們會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探索新的方法,以提高我校新專業的建設水平。
參考文獻:
[1]路 萍,孫樹秦,王映強,等.注重在實踐中培養醫學實驗技術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J].基礎醫學教育,2003,5(2):153-154.
[2]朱華慶,周 青,汪 淵.利用實驗室條件開設生物技術本科生基因工程實驗課程的探索[J].安徽醫藥,2003,7(2):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