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書
摘要:在教育快速發展的今天,小學數學教學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關注,數學教學不能僅僅通過傳統的手段來開展,而是要采取一些創新性的教學模式。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在回歸生活本位方面做出嘗試,優化當前的教學體系,讓小學生積極地將知識與生活實際聯合起來,這樣才能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 回歸 生活本位 嘗試
就小學數學教師而言,應該通過應用多元化的方法來進行教學,不能總是應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否則很難得到預期的成績。從主觀的角度來分析,回歸生活本位的嘗試,本身具有較大的拓展性。教師需要對教學方法、手段進行相應的改革,而后才能在后續的教學上繼續革新。
一、小學數學教學回歸生活本位的意義
從以往的教學工作來看,應試教育持續時間較長,并且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家長的關注。我國在現代化的教育中,開始走向了素質教育的路線,希望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能夠更好的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而不是單純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本文認為,小學數學教學回歸生活本位的意義,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通過讓小學生積極的與身邊生活相互聯系,更好的體驗到數學知識的作用,讓自己的能力有所提升,進而在未來的學習上得到更大的提升。第二,回歸生活本位以后,小學數學教學的體系將得到更大的變革,在很多方面都減少了過往的缺失與不足,促使教師和學生能夠站在一個平等的平臺上對話,在師生關系的和諧上取得了較大的進步。第三,回歸生活本位以后,小學數學教學的素質教育將得到很大的改善,利用各種實踐上的問題,以及生活當中可能發生的情況,促使小學數學教學變得更加實際化,而不是單純在理論上做出研究。
二、小學數學教學回歸生活本位的嘗試方法
(一)在生活中引入新知
隨著教育改革的力度不斷加強,很多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都充分意識到了學生才是教學的重點,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否則很難保證最終的教學成果是符合需求的。在以往的工作當中,教師單純將自身的經驗和知識進行傳授,以至于很多學生都表現出了被迫接受的現象,并沒有辦法將數學知識更好的消化吸收,在最終獲得的成就上都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建議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可以從生活當中引入新知,促使回歸生活本位的嘗試,能夠更加的符合實際教學需求。例如,努力從學生身邊的生活事情入手,提出數學問題,學生會很高興來傾聽這種來自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學習興趣很快就調動起來,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在學習鐘表認識這節知識時,提出這樣幾個問題:“哪些同學知道自己什么時候該從家里出發?”“不要爸爸媽媽叫起床的有沒有?”“我們如果自己會看鐘表認時間就不再要大人操心了,想學怎樣看時間嗎?”面對老師提出的這些問題,學生在旺盛的求知欲的驅使下,興趣盎然地學習新課程,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把數學課堂生活化
小學數學教學在開展的過程中,多數情況下是在課堂當中完成教育的,而緊張的課堂氣氛以及教師的強硬態度,很容易對學生的學習造成負面影響,甚至是在心理上造成恐懼的現象。為此,通過將數學課堂生活化,可以讓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接受更加自然。例如,在日常的教學當中,可以讓不同的學生模擬差異化的角色,包括測量人員、買賣貨物人員等,由此來將數學當中的定價以及加減法、乘除法等更好的運算。除此之外,涉及到一些混合運算的知識,或者是等比例測量知識等,讓學生自己從生活中搜集素材,在課堂中進行分享,從而保證了回歸生活本位的科學化、合理化。
(三)把數學知識趣味化
與其他科目不同的是,小學數學教學有很多的規范與限制,即便在日常教學中能夠通過靈活的手段來開展,也需要遵守較多的定理與公理。在此種狀態下,建議將小學數學教學的趣味化程度不斷的提升,讓學生積極的轉變學習態度,達到回歸生活本位的目的。例如,日常教學當中,無論是課后作業,還是課堂學習任務的部署,都可以通過一定的獎勵方法來完成,讓學生看到成績以后的獎品,從而在內心上更好的接受數學知識,能夠將知識的學習作為一個目標來對待,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自身的思維也會不斷的健全,達到了多重教學的效果。
三、總結
本文對小學數學教學回歸生活本位的嘗試展開討論,就當下的教學情況而言,多數教師都在回歸生活本位上進行了嘗試,可是相應的方式方法,還是有待改善的,在各個層面上都應該做出提升,既要健全小學數學教學體系,又必須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形成教學上的良性循環,推動各項教學工作向前開展,減少固有的缺失與不足。相信在日后的小學數學教學當中,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1]陳惠芳.小學數學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05):59-61.
[2]李勝.“數學生活化”新釋[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5):72-75.
[3]汪樹林.“源本數學”的教學主張與實踐建構[J].江蘇教育研究,2016,(16):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