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焦志平
緊貼學生心理,變革小學體育在“教”與“學”
文/焦志平
筆者通過對小學生體育活動的心理特點進行全面的綜合分析,并以此對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各種問題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總結,并提出了相應的教學方法改進建議.針對這些建議,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了一定的控制和改變,最終實現對學生內心的激發,確保了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并以此改善小學體育教學的教學效果。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社會在進步,體育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變革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對于 當今小學體育來說十分必要。本人現根據自身多年的小學體育教學經驗,結合所查詢的相關資料,對小學生體育活動的心理特點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小學體育教學改進的幾點建議和體會。
1.1 依賴教師很明顯
兒童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都有其不同的心理特征,這些特征主要以兒童的主導活動作為主要的標志。小學階段的兒童在進入小學教育后,就開始在教師的指導下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系統的學校教育。由于低年齡段的兒童對大人具有一種崇拜、仰視的特征,因此,對教師往往會產生絕對的信任感,并將在家中對父母的依賴轉變為在學校中對教師的依賴。比如,多數小學生都會對教師產生崇拜的心理,認為教師說的每句話都是絕對正確的,要完全按照教師的要求去做,并力爭獲取教師的認同和表揚。為了獲取教師的表揚,小學生會盡可能地在教師面前表現自己優秀的一面,并與班級里的其他同學進行競爭以求得教師的注意。這個特征在小學的低年齡階段尤其明顯。正是由于小學階段兒童的這一心理特征,使得小學階段的兒童能夠遵照教師的要求進行自我約束和鍛煉,完成教師的學習任務要求。在這一階段的小學體育教師應該盡可能地利用學生對教師的絕對信任和崇拜,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
1.2 直接動機起主導
體育課具有與其他學科不同的特點。由于小學生天生精力充足,好玩、愛動,喜歡進行戶外運動和嘗試,而多數學科卻需要暫時禁錮住學生的這一特點,讓學生集中在教室進行專業學習,并要在規定的時間內達到預定的學習目標。這就對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學習壓力。再加上受傳統因素影響,我國在學校教育中重視灌輸式教育、填鴨式教育,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師道尊嚴,重視教師的作用,片面強調學生的考試成績,夸大考試成績的重要作用,忽視學生體、美、勞等其他方面的發展……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學生的厭學心理。但體育課卻能迎合小學階段兒童的發展心理,給了學生一定的身體鍛煉、運動的機會,并且體育課不會進行卷面考試。對學生來說,學習的壓力不大,這就形成了多數小學生喜愛進行體育課鍛煉的結果。由于學生本身對體育課具有興趣,而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大的動力,是學生學習的直接動機,能讓學生主動的、積極的進行體育課學習。
1.3 興趣廣泛不專一
小學階段的學生天真活潑,具有廣泛的興趣愛好,好奇心重,對于新鮮事物都喜歡進行嘗試和探索。同時,由于學生的向師性,崇拜、喜愛教師,愿意服從教師的規定和命令,樂于參與教師布置的活動和任務。但是,由于小學階段學生注意力能夠集中的時間較短,并且注意力輕易被分散,所以對于任務重、時間長、較為單一枯燥的任務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分散注意力的情況,甚至對任務出現排斥、厭煩的心理。同時,小學階段學生的還沒有形成穩固的興趣愛好,不穩定,經常存在更改興趣愛好的現象。對于體育課,學生也可能會產生由感興趣變為不感興趣的現象,甚至是對體育課產生抵觸、厭煩的心理。
2.1 根據特點,創設情境
新課改積極倡導“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重視學生主體性、積極性的發揮。因此在具體的體育教學中,我常常通過創設一個具體的情境,將學生帶入情境中,這樣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2 滿足需要,創建空間
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往往較短且容易分散,其中無意注意占據主導地位。因此,如何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就成為教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如果在體育課教學中,我們教師整節課都進行單燥的講解,那么學生很難集中注意力進行體育課學習;同時也容易造成學生對體育課產生抵觸心理。在課堂教學時,我給予學生一定的自我活動的時間和空間,還充分利用各種條件將學生的活動與課堂實際教學相結合,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效果很明顯。
對于小學生來說,體育教學是小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而且小學生本身處于身體和心理快速發育的時期,是需要對其進行全面的控制,并確保學生素質的快速提高。由于傳統教育的局限性,傳統的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為教學內容比較單一,而且教學方法刻板,教學效果差強人意。針對小學階段兒童的心理和身體特點,體育課教學中應該注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養成喜愛體育鍛煉的興趣,以達到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理想境界。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縣角斜鎮老壩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