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榮
讓《經濟政治與社會》的教學充滿活力
文/張榮
要讓《經濟政治與社會》這門“枯燥”的課“鮮活”起來,要靠教師在課堂中進行充滿活力和生機的教學。教師若能滿懷激情,生動傳神地講解,形式新鮮活潑,誘導學生積極投入,課堂教學歡聲笑語。那么學生就能學得主動,學得快樂,一堂乏味的政治課會處處彰顯其魅力所在。
《經濟政治與社會》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德育課,是一門時代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怎樣讓這門“枯燥”的課“鮮活”起來?怎樣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去領會知識和得到能力的提升?怎樣激發學生的“興奮點”,讓師生都能在課堂上感到輕松快樂,并且有所收獲呢?這些都要靠教師在課堂中進行充滿活力和生機的教學。教師若能滿懷激情,生動傳神地講解,誘導學生主動積極投入,課堂教學充滿歡聲笑語,那么,一堂乏味的政治課會處處彰顯其魅力所在。
課堂導入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精彩的導入,如同橋梁,聯系著舊課與新課,如同序幕,預示著后面的高潮和結局;如同路標,引導著學生的思維方向。在每一次的教學過程中,上課一開始的效果是最好的,這個時候同學們都想知道:這次課是講什么,感不感興趣?所以說,我們老師能在一上課的時候就能抓住這一關鍵點,在備課的時候這一環節備足,讓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調動起來,我們的教學效果就能達到目的。在講授“貨幣的基本職能”這一內容時,我用“印鈔女孩的絕密生活”和“紙如何變成錢”導入新課。我發現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眼神里流露出的是渴望,接下來的教學組織自然而又流暢,種種有關貨幣的知識點迎刃而解。
一首歌、一個笑話、一則新聞、一幅漫畫,當今時事熱點都等等,都能變成上課的導引素料,再經一些修飾,或者說添油加醋,都可以變成我們上課的很好教學導入。教學中,教師必須精心準備每一節課的開場白,讓每一個開場白幽默風趣、輕松活躍,使學生喜歡學習,學會學習,從而提高這門課教學的有效性。
這門課最大的特點就是它與我們的實際聯系特別的緊密,我們任課教師要充分抓住這一點,利用好。因為我們的學生對時事政治、時事評論感興趣,怎么樣引導我們中職生對這門功課感興趣呢?我建議同學們每天看新聞聯播,每天至少看一份報紙,甚至要求他們用手機上網看新聞和時事評論。我在每次上新課之前要用5-10分鐘講述近期的焦點話題,如釣魚島事件、中國的第一艘航母、美國總結競選、黨的十八大。他們從來沒有想過這門課是如此有用,讓他們大開眼界。很多學生課后向我提起關注新聞熱點已經成為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當然,對時事問題的評論教師要正確引導,幫助學生運用政治經濟學原理分析這些熱點背后隱藏的實質。
樸實生動的語言,鮮明歡快的節奏,幽默風趣的講解,入木三分的分析,難道不能讓我們的學生感興趣嗎?因此,從時事熱點引起理論,寓理論于時事熱點,一定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知識和成長,在成長的道路上又多了一份成熟和智慧。我們老師在平時的上課中,要注意我們的情緒和興奮點,抓住每一個機會,讓我們的學生從中收獲更多的有用的知識和美感,老師樂教,學生樂學!
《經濟政治與社會》作為新教材與老的教材相比有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降低了理論知識傳授部分,增加了社會實踐部分。每個章節都有走進生活、連線職場、互動空間等環節。學生通過參與這些環節的學習、思考、討論,都可以開動腦筋、積極思維。
我們的學生大都是初中畢業生,綜合基礎知識薄弱,所以,我們的老師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經歷,平時更要注重收集與教學有關的新聞熱點、時事政治、輿論評論等,要為我們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學提供更多更好的接地氣的“素材”。比如,在講授“樹立正確消費觀”時,那就可以讓我們學生自己談談在學校的消費情況,讓他們自己曬曬自己的消費賬單,引導學生養成勤儉節約,體諒家人,踐行科學、節約、綠色消費。這既與學生家庭生活密切相關,又增強學生做人的責任感。讓課堂洋溢著生活氣息,氣息感染課堂,用實踐的真諦引導學生,營造具有動感的課堂。
“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只有扎根現實生活的土壤中,這門課才能迸發勃勃生機。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讓他們上每次上課都有新的驚喜、新的收獲、新的成長,讓他們對學習有信心、有興趣。
學生們厭惡德育課,只能怪我們的任課老師照本宣科或者一成不變的教學內容。這就要求教師不能一心只教圣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而要拓寬教學視野,更新知識,在每次上課前,都要備足課,備充分的課,自己通過網絡、書籍、報刊等收集整理大量的案例、事例,成為對理論知識的有力論證。同時,教師在教學中經常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學生對所學的理論知識心悅誠服,才能激起他們對真理的向往追求,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信心、力量,才能達到感人、育人的目的。
事實上,在教學過程中,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但不管我們在教學上各自所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和手段,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做法,那就是揣摩如何上好這節課從而讓學生歡喜,進而延伸到佩服你這個老師,再到喜歡這門課程,這難道不是我們每個做教師都夢寐以求的事情嗎?如果是這樣,我們的德育課定會煥發出無盡的活力。
(作者單位:江西省電子信息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