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軍林
摘要:廉政文化進校園是中央關于反腐倡廉教育思路和方法的重要創新。高校反腐倡廉建設面臨新的情況和挑戰,任務艱巨,努力探索適應新時期要求的校園廉政文化建設新途徑應成為高校的自覺行為。無論是高校領導干部、普通教師還是全體學生都應該認真結合自己的學習、工作,以實際行動凈化校園環境,創建廉政文化品牌,讓“崇廉尚潔”成為高校風尚,使廉潔真正深入人心,為高校文明建設,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打牢思想基礎。實踐證明,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能增強高校廉政文化進校園的實效性:提高認識、健全制度,構建反腐倡廉責任體系;加強學習、防腐拒變,把廉政文化與職業道德建設相結合;注重大學生廉政教育,多渠道開展廉政文化建設;搭建豐富的載體,營造濃厚的校園廉潔文化環境。
關鍵詞:高校 廉政文化 反腐倡廉
高校作為教育部門本應是文明高雅之地,但近年來高校已成為腐敗“重災區”,如何遏制高校腐敗勢頭,已成為社會焦點,引起了黨中央的高度重視。為樹立誠實守信、廉潔自律的崇高思想和道德情操,營造高校“人人思廉、人人保廉、人人促廉”的廉政文化氛圍,讓廉潔意識真正的深入人心,廉政文化進校園勢在必行,這是中央關于反腐倡廉教育思路和方法的重要創新,已成為當務之急,努力探索適應新時期要求的校園廉政文化建設新途徑應成為高校的自覺行為。
一、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廉政文化建設是反腐倡廉的重大任務之一。廉政文化,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廉政文化是人們關于廉政的知識、信仰、規范和與之相適應的生活方式和社會評價的總和,主要內涵是從政的思想和道德、從政的社會文化氛圍、從政人員的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其核心價值是清廉為民做事。
我黨歷來重視黨風廉政建設,對腐敗問題一直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和強烈的憂患意識,新形勢下更是把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來抓,近年來,我黨懲治了一批貪污腐敗的大案要案,充分說明我黨反腐倡廉的力度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是黨的建設的主線,使黨的建設理論達到了新境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身體力行、率先垂范,堅定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凈化黨內政治生態,黨內政治生活展現新氣象,贏得了黨心民心,為開創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證。
從我黨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來看,其中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理論和思想的新發展、新探索,從某種意義上說,廉政文化建設關系到我黨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廉政文化建設已成為反腐倡廉的重大任務之一。中央紀委四次全會指出要大力推進廉政文化建設,中紀委五次全會提出要把廉政文化建設作為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促進全社會形成“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良好風尚。當前我國總體上處于反腐敗斗爭的“相持階段”,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各行各業、各個領域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削弱廉政文化建設,高校也不例外,要以中共中央紀委、教育部、監察部出臺的《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反腐倡廉建設的意見》為依據,緊密結合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加強和推動高校反腐倡廉建設。
2.高校“廉政文化進校園”勢在必行。高校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場所,對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起著關鍵性作用。中共中央頒發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制實施綱要》特別指出,要把廉政教育作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培養青少年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這標志著“廉政文化進校園”已正式納入我國反腐倡廉教育的格局。
眾所周知,高校是教書育人的神圣殿堂,其根本任務是人才培養,即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新形勢下,一方面,高校蓬勃發展;另一方面,由于主客觀方面的原因,社會上的不正之風、以權謀私的腐敗行為影響到校園,高校反腐倡廉建設面臨新的情況和挑戰,形勢不容樂觀,任務依然艱巨。據統計,近年來高校職務犯罪案件數呈上升趨勢,占全國教育系統案件數的比例約為1/4,其中82%的案件集中在選人用人、基建、采購、財務、招生、科研、后勤服務等部位和環節,主要表現是貪污賄賂、挪用公款等經濟犯罪和瀆職侵權犯罪,高校出現的腐敗現象,其影響惡劣、后果嚴重。
此外,高校腐敗之風,例如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功利主義等錯誤思潮的滲透,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和榮辱判斷產生了重要影響,導致有的大學生入黨動機不純、功利性太強,現在某些大學生干部缺乏實際的理論學習,他們的知識水平和生活閱歷還不足以抵制社會上的負面影響,不能很好地結合自身情況加強廉潔教育,所存在的沾染社會風氣等問題應該受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關注。面對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勢,要求高校重視和加強對大學生進行廉政教育,認真落實《教育部關于在大中校學全面開展廉潔教育的意見》,不斷提高他們的政治覺悟和思想水平,這對成長在市場經濟體制建立過程中的青年一代將來立足社會、服務社會,樹立廉潔奉公的高尚情操,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基礎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高校廉政文化進校園,有助于廉政文化的教育和普及,高校應該認識到在大學生中開展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關系到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的成長,關系到我國能不能培養出千百萬合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關系到民族文化的現在和未來能不能始終朝著中國先進文化前進的方向發展,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實現。
二、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途徑
1.提高認識、健全制度,構建反腐倡廉責任體系。從實踐來看,高校腐敗現象和腐敗思潮的產生既有來自社會的原因,也有來自學校內部以及學生自身的原因。高校不能回避責任,要把反腐倡廉建設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進一步加深對黨的十八大反腐倡廉精神的理解,認真學習十八屆六中全會主要內容,提高認識,把廉政教育擺在重要位置,以此規范高校領導的辦學行為、高校教師的從教行為、高校學生的道德行為,尤其是高校領導班子成員要抵制各種腐朽思想的誘惑和侵蝕,模范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加強組織紀律觀念,增強監督意識,自覺接受監督,結合年度考核進行述職述廉。為了增強廉政教育的實效性,各級各類高校首先應結合實際情況,從學校層面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做出總體部署,制定諸如《廉政文化文化建設工作實施方案》《師德建設工作實施方案》《大學生廉潔教育實施方案》等方案,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如健全干部選拔任用制度、內部財務管理制度、物質(設備)采購管理制度、科研經費管理制度、招生工作管理制度等,明確推進校園廉政文化建設的具體目標任務和考核獎懲制度,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為重點,以體制、機制、制度創新為核心,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完善民主監督機制,構建反腐倡廉責任體系,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紀委組織協調,部門各負其責,依靠師生支持和參與的良好局面,整體推進教育、制度、監督、改革、糾風、懲處六項工作,層層加強校風、教風、學風建設,確保反腐倡廉工作任務落實到位,保證廉政文化進校園工作的順利開展,從而實現凈化校園環境,構建和諧校園。
2.加強學習、防腐拒變,把廉政文化與職業道德建設相結合。實踐證明,思想松懈,理想信念就會動搖、思想道德就會滑坡,因此,鏟除腐敗思潮,杜絕腐敗現象,加強學習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加強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法制觀的學習,組織高校領導、教師觀看反腐倡廉教育片,重溫“入黨誓詞”,定期開展討論,撰寫廉潔治校心得體會,書寫廉潔格言警句等。同時,強化師德師風建設,把廉政文化與職業道德建設相結合,把廉潔教育和誠信教育貫穿師德建設的各個環節,針對性地開展廉潔教育主題活動,切實改進領導干部的作風問題,讓他們牢記“心正則廉潔,身正則剛直,行正則威嚴”“師魂常沐春色遠,德馨永育桃李芳”“勤廉一身為學生,高風亮節留后人”等廉政格言警句,樹立先進思想意識,筑牢思想道德和黨紀國法兩道防線,預防各種違紀違法案件的發生。通過廉政文化與職業道德建設相結合,突出思想教育,大力表彰和樹立優秀教師先進典型,使廣大教師從思想深處認識到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和廉潔從教的重要性,并增強自我教育、自我改進、自我提高的自覺性,從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嚴謹篤學,無私奉獻,從嚴自律,表里如一,淡泊名利,潛心教書育人,以實際行動恪守職業道德、學術道德,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以高尚的思想品質、高尚的生活情趣,以及高尚的師德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任,成為他們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3.重視大學生廉政教育,多渠道開展廉政文化建設。大學生廉政教育是高校運用黨和政府反腐倡廉理論、廉潔思想觀念和廉潔自律等道德規范,對大學生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以培養廉潔公正的素質和提高大學生抵御腐敗免疫能力的教育實踐活動。大學生的廉政意識有很強的時代性,對整個社會的主流文化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主力軍,也是受廉政文化影響最為深刻、最為廣泛的群體,他們是否具有堅定的廉潔信念,將直接影響到若干年之后中國的社會廉政風氣。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視大學生廉政教育,進一步改進大學生廉政教育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堅決防止形式主義、空洞說教和單一灌輸,要充分發揮專業教師隊伍的主導作用,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引導作用,充分利用“廉政教育進課堂”、主題班會、社會實踐、各種校園文化活動,綜合運用思想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等手段,多渠道開展廉政文化建設,要把廉政文化的觸角延伸到大學生學習與生活的各個角度、各個層面,積極推進廉政文化進課堂、進校園、進頭腦,力求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有效加強大學生(尤其是黨員學生)廉政教育,不斷增強廉政教育的針對性、吸引力、感染力,從而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法律意識和廉政意識,使大學生能正確對待現階段社會的腐敗現象,增強對黨和政府的信任,自覺提高政治覺悟和思想水平,牢固樹立“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觀念,認認真真學習,老老實實做人,為在將來的工作中堅守廉潔信念,永葆廉潔本質打下了基礎,實現“廉潔修身、和諧發展”。
4.搭建豐富的載體,營造濃厚的校園廉潔文化環境。廉政文化進校園教育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使廉政文化進校園產生良好效果,氛圍的營造、環境的打造十分重要。例如,開展廉政教育的征文演講、廉政知識競賽、學習交流會、主題辯論會、文藝匯演、參觀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征集廉潔自律格言、組織好學生公益活動和志愿服務活動及社會共建社區等活動,融思想性、知識性、藝術性于一體,加強精神境界、價值觀念、道德修養、敬業精神、人格品德、廉潔操守、社會責任等方面的教育,營造廉政文化聲勢,進一步擴大校園文化的內涵,創廉政文化品牌,提升校園文化品位,構筑精神家園,陶冶師生情操、凈化師生心靈,從而行之有效地對高校師生開展生動、直觀、具體的教育,進行“真、善、美”的塑造和教化,培養正確、積極、健康的理想信念、道德觀念、法制意識和社會責任,促進校風、教風、學風的根本好轉,創造學校內部廉潔、清正、和諧、守法的氛圍,使高校鏟除滋生腐敗的土壤,真正成為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強陣地,使廉榮貪恥的價值觀成為普遍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
三、結束語
中國正在探索一條中國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廉政文化進校園不僅是高校可持續發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更是黨的事業發展的需要。廉政文化進校園應當是一個持久性的建設,通過在高校領導、教師以及全體學生中大力開展廉政教育,能促進他們增強廉潔意識,養成健康向上的積極人生態度。無論是高校領導干部、普通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認真結合自己的學習、工作,以實際行動凈化校園環境,創建廉政文化品牌,讓“崇廉尚潔”成為高校風尚,使廉潔真正深入人心,為高校文明建設,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打牢思想基礎,確保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姜潔.高校,守住“一方凈土”[N].人民日報,2010-05-18.
[2]王征.新時期高校廉政文化進校園工作新途徑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工教育,2012,(09).
[3]陳延慶,陳出新.論高校腐敗及其治理[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2016,(12).
[4]任新明.讓德育工作煥發永恒的魅力——廉政文化進校園初探[J].科教文匯,2013,(01).
[5]袁志修,陳桂清.高校廉政文化進校園的嘗試與思考[J].滄州師范學院學報,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