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喜平
【關鍵詞】 班級文化;個性;環境;文體
活動;人際關系
【中圖分類號】 G6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08—0027—01
在新課程實施的背景下,班級文化建設作為學校全方位育人的一個重要方面,已越來越受到各級各類學校的重視,成為深化教育改革,優化育人環境的一項重要課題。因此,研究農村初中班級文化建設,正確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使他們能夠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對于我們農村中學教師來講任重而道遠。
一、對建設班級文化的再認識
班級文化是指依托并通過班級這個載體來反映和傳播的文化現象。它反映的是班級這個特定的社會組織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是一種滲透在班級一切活動中的東西。它是以班級為主要活動空間,以師生為主體,以班級物質環境、價值觀念和心理傾向等為主要特征的群體文化。班級文化體現了一個班級特有的風格。班級文化以其特定的行為模式影響著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它通過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熏陶,對班集體、群體行為會產生很大程度的影響。可以稱得上是一種“潛在的教育”、“隱形的教育”。它的形態包括以教室環境為主要內容的班級物質文化,以開展文化娛樂活動為主的班級行為文化,以班級組織與規章制度為內容的班級制度文化和以班風、學風為主要內容的班級精神文化。
二、農村中學班級文化建設具體策略
1. 班級文化建設要尊重學生個性。初中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強,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但學生生活在集體中多有“從眾心理”,思想行為容易受到集體輿論的制約和同化,因此,我們首先要重視輿論文化的建設,真正做到“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
要加強集體主義教育,注意示范引導。通過愛校愛班教育,讓學生逐漸形成集體榮譽感,讓班級產生凝聚力。教師自身的言行對學生有巨大的影響,因此,我們應真正做到“身正為師”。同時,我們應多給學生講講時代先進人物的事跡,樹立我們身邊各方面出眾的先進典型,發揮榜樣的作用。
2. 創設良好的班級環境。心理學認為,自然環境對人的影響主要是通地客觀現實對人的心理產生影響。優美的教室環境能給學生增添生活與學習的樂趣,消除學習后的疲勞。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熱愛班級,熱愛學校的感情。另外優美的教室環境還可以增強班級的向心力、凝聚力。因此,在班級環境文化建設上,我非常重視教室環境的美化,督促搞好班級環境衛生,保證教室窗明幾凈,以創造一個整潔的學習環境。
3. 開展積極向上的班級文體活動。班級行為文化是學生學校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班級行為文化建設,就是班主任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和開展形式多樣、內容健康的文化活動。班主任要善于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并且形式和內容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意愿,力求貼近學生生活和已有經驗,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發展,通過活動打造積極向上、團結拼搏的班級精神。
班會是班主任面對班集體的寶貴時間,更是班主任倡導和引領班級文化的主渠道。班委會,團支部組織的輕松活躍的文體活動,有利于愉悅心情、鍛煉身體、陶冶情操。行動指南,班級公約不能“自上而下”由班主任強加給學生,而應該“自下而上”由學生討論而產生,讓他們感到這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他們是制定者、執行者和維護者。
4. 積極建立班級良好的班風
(1)創設和諧的人際關系。融洽的師生關系及和睦的同學關系,能營造出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進而能塑造學生良好的人格品質。師生關系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熱情。學生都喜歡平易近人、理解同學、待人公平、樂于交談的教師,因為這樣的教師更像個大朋友,會用真情去打動學生的真心,從而也使學生樂意接受教育。
(2)培養學生如何做人。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進人的成長和全面發展,只有培養學生的品德與修養,激發他們的夢想與激情,才是教育的成就。班主任是學生的楷模,言談舉止對學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班主任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由此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3)培養創新精神。創新是新時代的主旋律,而創新人才的培養又取決于創新教育。我深知“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珍貴的生命,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幅生動的畫卷”,關注學生成長與發展的每一點進步,幫助學生發現自己、肯定自己,使學生能夠自主尋找適合自己發展的最佳途徑,從而造就出會觀察、會思考、能獨立面對困境、能獨立生存的新一代人才。
由上可見,班級成長的動力與成功的關鍵在于班級文化建設。班級文化建設是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需要班主任和全體同學的長期共同的努力,才能形成。班級文化構成了班集體形成和發展的最穩固、最有活力的基礎,體現了一個班級特有的風格。在班級文化的浸潤下,班級建設才能取得新成效,學生才能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才。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