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
摘 要:現代社會中,計算機應用技術已經在各行各業中得到了普及,所以高校在培養計算機應用人才方面,必須注重實際技能的掌握。傳統的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教學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忽略學生實際操作的練習。新時期,高校必須充分利用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中的上機實訓教學,從而提升學生計算機技術的實際應用技能。基于此,該文對高校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中上機實訓教學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探討了高校計算機公共基礎課上機實訓教學的改革與實踐方向,希望對提高高校的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教學質量有所幫助。
關鍵詞:計算機公共基礎課 上機實訓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3(b)-0172-02
作為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機實訓課程教學更能夠體現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這對于未來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具有重要影響。因此,提高計算機公共基礎課上機實訓教學質量,變革上機實訓教學模式,已經成為當前高校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改革的主要方向。
1 高校計算機公共基礎課上機實訓教學現狀
1.1 學生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
大部分的高校都是對全國進行招生,所以高校學生有來自一線發達城市的,也有來自貧困山區農村的。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本身對計算機知識的掌握程度就存在很大差異。例如,相對發達的一線城市,生活水平較高,學生自小就可能接觸計算機,一些基本的計算機知識早已牢記。而來自貧困山區的部分學生,由于家庭條件有限,即使高中階段接觸過計算機知識,也只是簡單的皮毛知識。這樣一來,高校在開設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的時候,由于學生基礎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遷就計算機基礎薄弱的學生,從最基本的計算機知識開始講解。此時,就會使得具有一定計算機基礎能力的學生產生反感,甚至失去對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的學習興趣。而在上機實訓課程當中,這部分學生同樣不愿意跟著教師的進度進行,大大降低了計算機上機實訓教學質量。
1.2 計算機教學與實際運用脫節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計算機技術也在時刻變化,新的計算機技術不斷出現,但是大部分的高校在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的教學中,卻沒有及時對教學內容進行更新,使得學生學習的計算機公共基礎知識遠遠落后于實際需要。尤其是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的上機實訓,更是千篇一律,幾乎每屆學生都做著同樣的實訓內容,而這些實訓內容卻早已被淘汰,對學生未來的就業毫無意義。此外,很多學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都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學生想要真正掌握這些知識點,必須通過上機實訓課程,然而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的上機實訓是有課時限制的,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想要自主進行學習也非常困難,不利于計算機公共基礎教學質量的提升。
1.3 計算機教學模式單一
三尺講臺,一根粉筆加一塊黑板,是傳統教學模式的真實寫照。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這種單調的教學模式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導致學生在課堂上開小差、搞小動作的現象時有發生。為了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很多學校開始引進多媒體教學,但是卻成為部分教師省力的工具。他們照搬課本內容,并將其做成課件,美其名曰多媒體教學,其實質還是沿用以往的教學模式,教學效果自然得不到改善。
2 高校計算機公共基礎課上機實訓教學的改革方向
2.1 改革上機實訓教學內容
計算機公共基礎教學中,理論部分與上機實訓密切相關,所以高校可以適當增加學生上機實訓課時,將每學期中的一半時間進行上機實訓。同時,在學生上機實訓過程當中,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布置一定量的作業,讓學生在動手實踐操作的基礎上加深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1]。筆者建議,高校將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的上機實訓分為3個層次,即計劃內上機實訓、開放性上機實訓以及大型綜合類上機實訓。首先,計劃內上機實訓。該層次主要針對的是計算機公共基礎課時較少的學生而設定的。計劃內上機實訓中,學生能夠掌握正確的程序設計思路,并且能夠獨立編寫簡單的程序就算是完成了教學目標;其次,開放性上機實訓。該層次主要針對的是計算機公共基礎課時較多的學生而設定的。當學生完全掌握了基礎的上機實訓課程內容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安排一些開放性實訓內容,讓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任務書,進行自主設計,最終達到任務書的目的和要求。這種開放性的上機實訓,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知識的不足之處,對于學生實際的動手操作能力也有積極作用;最后,大型綜合類上機實訓。高校學生眾多,他們在知識掌握、動手實踐上都存在很大差異,教師可以選擇非常優秀的學生,進一步鍛煉他們的實踐能力。通過開設第二課堂,也有助于拓展學生們的思維,讓學生在實際中發揮自我的創新能力,對于學生未來的計算機應用意義重大。
2.2 教學方式的改革
根據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內容,教師在進行上級實訓時,應該盡量采用開放式教學方式。例如,開放式的教學指導、開放式的實訓設備、開放式的實訓時間、開放式的評價方法等。在這種開放式的教學環境中,學生會更加樂于參與,而且也愿意動手操作,有利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此外,將部分課程內容放到上機實訓中進行講解,讓學生邊做邊練,能夠促進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一旦知識與實踐發生沖突,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幫助學生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當然,為了能夠激發學生的開發與設計欲望,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設置專門的實訓演示中心,隨時隨地供學生進行演練,強化教學成果。
2.3 編寫一系列高質量的上機實訓教程
教科書是教學的參照物,是實施教學的基本依據,其優劣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2]。實驗課不同于理論課,不同高校的計算機實驗室的設備情況、學生基礎和其他條件不盡相同,尤其是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使用統一的、固定不變的教材是不合適。學校組織有經驗的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開放式的教學方式,編寫一套有層次、學生多選擇的實驗教材,為了適應開放式的教學體系,其重點應放在選題上。
2.4 加強上機實訓教師隊伍建設
學生在進行上機實訓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此時就需要上機實訓教師給予必要的幫助,而如果教師綜合素質不夠,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無法解決,不僅會引起學生的質疑,而且更加不利于學生實踐經驗的增加。可見,上機實訓教師隊伍綜合素質能力非常關鍵。加強上機實訓隊伍建設,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選擇高職稱的教師擔當上機實訓教師,例如教授職稱、副教授職稱或者高級工程師職稱的教師;二是加強對上機實訓教師隊伍的培養力度,例如定期組織實訓教師進行進修或者培訓等。
2.5 完善上機實訓教學考核體系
計算機上機實訓考核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它不僅可以鞏固和提高已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應該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形成。因此,考核的方式、方法和內容要多樣化。比如程序設計、大型的綜合課程設計,采用20%的平時成績、30%的演示效果、30%的回答教師的提問和20%的課程設計報告。
3 結語
總之,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教學中,上機實訓是非常重要的,其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而且在上機的過程中,學生還能夠發現自己學習中的薄弱環節,從而加以強化,對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內容極為重要。此外,通過上機實訓,學生的實踐能力進一步增強,學習潛力也被進一步激發,完全符合現代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因此,改革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的上機實訓,是當前高校面臨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 李燕.高校計算機公共基礎課上機實訓教學改革與實踐[J].學園,2016(10):69,80.
[2] 王海燕,劉路,李偉超.高校計算機公共基礎課上機實訓教學改革與實踐[J].軟件導刊,2014(10):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