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瑜+蘇亞琪
【摘要】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靈魂,是一個民族進步的不竭動力。同樣,對于保險業來說,產品創新是保險業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險業的發展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現在,保險市場上有很多奇葩保險,這類保險確實想法獨特且受到廣大網民關注但其不滿足保險的基本特征,很快就被“叫停”了。本文從現有奇葩保險出發,分析這類特殊保險的借鑒意義及未來保險產品創新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產品創新 奇葩保險 發展現狀 發展對策
作為這個藍色星球上最睿智的動物,我們總是面臨著多種多樣的風險,比起這些永無止盡的風險,我們更需要通過創新來轉嫁我們的風險。比如,春運對每位中國人來說應該都是一種痛苦的體驗,當然春運途中也會有各種各樣的意外,因此春運險應運而生。然而這些“奇葩保險”大多都是看起能夠滿足投保人的需求,但事實上卻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保險創新,最終會在殘酷而嚴峻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保險創新應該真正從投保人轉嫁風險的角度出發設計合理的產品,滿足保險人投保的需要,同時使保險人和投保人達到效用最大化,設計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產品。
一、奇葩保險層出不窮
“只有你不敢想,沒有保險公司不敢保”,這句話用來形容近些年來的保險市場新產品應該不為過,在互聯網發展如此之快的新世紀里,保險業也趕上了時代的潮流,借著各種話題推出多樣富有“創意”的產品。比如借著京津冀地區嚴重的霧霾天氣為由頭,平安保險和人保財險分別推出了北京地區專屬的霧霾險和霧霾旅游險,但遺憾的是,推出不久就被保監會財產監管部門叫停了;再者,“老人摔倒扶不扶”這一嚴重有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行為也被利用登上支付寶,一時成為人們茶余飯后議論的話題;更有在中秋前后阿里巴巴推出“中秋賞月險”,中秋節家人團聚共賞明月本來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但是在中秋賞月險的推動下卻變了味。很明顯,這些保險產品不滿足保險的本質,即可保利益和大數法則。
這些吸引人眼球的創新型保險產品,雖然一時登上了“頭條”,引得人們駐足觀望,但就在這些創新型保險推出后不久,就惹得監管部門不得不“喊停”。直觀地說,對于能夠結合社會熱點以新穎的方式推出保險產品的公司來說,也許被保監會叫停是很沒面子的事情,但是硬幣也有正反面,也許正可以通過當了一把“網紅”的經歷讓他們的品牌效應隨之擴大,為其他保險產品的保費增長帶來可觀的收入。如今人們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物質生活豐富的同時,追求一些精神上的需求也無可厚非。
保險創新的應該回歸到保險的本質,同時滿足可保利益和大數法則。創新固然是發展的不竭動力之源,但是也不能盲目。比如日本是最早推出天氣保險的國家,其也推出過備受關注的奇葩保險,三井住友海上保險公司就推出了“櫻花保險”。日本推出的櫻花險雖然也帶有奇葩色彩,但是其符合保險的本質,在專家進行大數分析后預測櫻花盛開日期,投保人若不能如期觀賞櫻花即可獲得保險補償。
二、保險產品創新的現狀
我國保險行業發展尚不成熟,其中保險產品創新更是是新生兒,其成長的這幾年也遇到不少問題,面臨不少成長的壓力與挑戰:
(一)缺乏創新,各家保險公司產品差異化較低
目前保險市場上各家保險公司的產品都很相似,比如中國平安保險和中國人民保險兩家保險公司,他們推出的旅游保險,除了名字不同,其產品在設計中存在很高的相似度,對投保人來說選擇在很大程度都取決于其保險之外的增值服務,而各家保險公司在保險市場的競爭由保險產品本身轉移到保險所帶來的增值服務,脫離了保險公司服務的本質。其實,在我國有很多高風險、高賠付的險種需要保險公司涉足,保險公司在保險產品創新方面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二)產品創新嘩眾取寵,不能滿足客戶的真正需要
“空氣污染健康保險”,聽起來很高大上,但是推出后遭到大家的質疑聲音:首先北京曾出現過三天連續的霧霾天氣,但從未出現連續5天及以上的霧霾天氣,其明顯不滿足大數法則,且不能切實保護客戶的利益;其次,“因霾致病”認定困難較大,霧霾導致呼吸系統疾病發生并不能在保險期內明顯體現出來,甚至還帶有博彩性質。霧霾對津京冀市民來說確實是一大困擾,但目前推出的霧霾險確實有不妥之處,亟待改進。
(三)缺乏保險專業人才,缺乏自主創新
保險的創新必須滿足大數法則和可保利益,其中大數法則是保險精算中確定費率的主要原則,保險精算這門課程對大多院校來說是比較陌生的。前我國本科階段專門開設精算課程的院校只有人民大學統計學院、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上海財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湖南大學,與此同時研究生階段開設精算課程的院校所招收的人數也比較有限。目前我國保險行業剛剛起步不久,發展空間比較大,但是其人才實在匱乏之極。
三、保險創新的發展對策
目前,國際保險業進入成熟期,在若干發達國家的保險公司已經進入中國市場的情況下,中國保險業面臨嚴重挑戰。保險產品的設計不能閉門造車,離開保險市場,不考慮被保險人的具體要求和能力,忽略現存的法制環境。在改革創新的同時,仍應該汲取經驗,更快更好地發展。
(一)產品細化
保監會主席提出“保險姓保”,保險要成為人們生活的保障器,保險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保障群眾的利益補償損失。保險公司應從被保險人的不同職業風險出發細化保險產品的設計使其更好地貼合被保險人的需求。
如在快遞行業中,因快遞員爭分奪秒穿梭在大街小巷派送貨物的工作特征,極易在工作中發生意外事故,而意外事故往往會伴隨著較高后續的治療費用,雖然工傷險屬于國家的強制險種,但順豐作為快遞界的“一哥”,卻在2017年3月6日被爆出僅員工工資略高于其他快遞公司,暫時并沒有五險一金。在商業保險中也沒有一款專門保障快遞員的保險,如今我國有118.3萬人從事快遞運輸業,這一險種可為保險公司帶來巨大的收益。
(二)集成創新
保險產品大多針對一種特定的風險,但人們生活中所面臨的風險是多種多樣的,保險公司可根據不同人的需求來進行保險產品的綜合匹配各種“套餐”,由被保險人依據自己的風險狀況自行選擇。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被保險人的效率還可以帶動保險公司不同產品的銷量。
(三)培養人才
如今保險行業競爭激烈不再單純依靠保費收入,而是利用資金進行投資等活動帶來收益,保險公司需要引進復合型的人才,各大高校應主動引導學生全面發展,不僅熟練掌握保險知識更要強化投資的思維。保險公司需要珍惜人才,建立合理的評估措施和獎懲制度,做好人才的再培養工作,不斷提升優秀員工的業務能力來帶動其他員工的創造力。
(指導老師:劉 琳)
參考文獻
[1]石巖.從“賞月險”談我國保險產品創新問題[D].遼寧大學,2014.
[2]李克穆,李開斌.個人保險產品創新研究[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吳瑜(1995-),女,漢族,四川人,本科,作者單位:防災科技學院,研究方向:保險;蘇亞琪(1996-),女,漢族,河北人,本科,作者單位:防災科技學院(指導老師:劉琳),研究方向: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