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旨在總結“好不AP”類羨余否定(如:她好不漂亮。“好不漂亮”表示“好漂亮”)的研究現狀,認為以往研究注重描寫該現象的語義、語用特征,未觸及成因,從認知的視角探究其生成機制,初見成效,有待進一步深化。
關鍵詞:好不AP;語義;語用;成因
作者簡介:吳雋(1992.9-),女,漢族,陜西西安人,現就讀于陜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2015級英語語言文學專業,主要研究方向:認知句法。
[中圖分類號]:H1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2--01
一、前言
羨余否定是現代漢語語法中一種特殊的否定結構,即在一些語境中,否定標記失去了原有的否定功能,仍然表示肯定意義。“好不AP”屬于該類結構的一種,如:桂花節那幾天桂花路好不熱鬧!這里“好不熱鬧”表示肯定義,作“好熱鬧”解。
需注意不是所有運用該結構的語言事實都可以稱為羨余否定,如:如他好不講理。這里“好不講理”表示否定義。又如:他好容易考上大學。這里“好容易”表否定作“好不容易”解。這些就不能稱為羨余否定。但上述幾者與羨余否定“好不AP”同出“好不AP”結構,可看做是該結構的幾種不同解讀,對研究該類現象不可或缺,所以研究文獻中不免提及。現將以往該類羨余否定研究做一簡要綜述。
二、“好不AP”類羨余否定研究現狀
對于"好不AP"類羨余否定,早期的研究以袁賓(1984)最具代表性,他將“好不AP”結構的不同解讀分別闡釋,并通過大量的歷史語料說明該結構的羨余否定用法早在近代漢語中就已出現,該現象具有歷史繼承性。
90年代后,學界對此現象的研究聚焦于不同解讀的分布規律,“不”的角色多樣性,以及“好不AP”為羨余否定時“不”做何解。Biq(1989)認為“好不AP”等于“好AP”,“不”是個元語否定詞,不否定句子的真值,而是用來加強語氣,傳遞說話人的主觀態度。但這種解釋不能說明“好A”(好容易)表否定用法。沈家煊(1994)對AP做出分類,據此歸類“好不AP”的不同解讀。AP為帶有社會性的褒義詞時(如安分,講理等),“好不AP”作否定解;AP為其他性質的褒義詞(如高興,熱鬧等)或貶義詞(如蠻橫,糊涂等)時,做羨余否定解。同時,他運用禮貌原則和反語用法語法化,解釋了羨余否定的生成理據。周明強(1998)鄒立志(2006)都是在沈家煊的基礎上,對不同解讀下的AP的特征做出更細致的分類,逐類分析語義成因,解釋了不同解讀之間存在的聯系和區別,并說明其之間的語用差異。
江藍生(2010)在構式化理論框架下分析了“好容易”的否定義形成過程。認為“好容易”和“好不容易”在現代漢語中語義相同,可以互換,但二者的生成機制完全不同。“好不容易”是正常的心理寫實。而“好容易”的生成體現了構式化過程。這一過程主要體現在“好”的功能演變上。“好”最早作助動詞隨著使用頻率的增加固化后形成反詰副詞,并最終用于陳述句形成“好不容易”。由此,她認為“好不漂亮”、“好不悲傷”等表示肯定義,是經歷了由反問句轉化為感嘆句的過程,表示反語的功能虛化,語氣的功能強化。從歷時的角度,雖然可以闡述該類結構形成,但并不能解釋現代人為什么會選擇該類表達方式。
楊子,王雪明(2013)另辟蹊徑從構式語法的角度對“好不AP”重新解讀。他們認為羨余否定類“好不AP”結構,與程度強調構式(好AP)和元語言否定構式(不AP)存在缺省繼承關系,屬于結構間遞進性羨余,其構式義為“不只是AP,而是很AP”。對AP的語義特征進一步深入,說明了AP進入該構式需滿足的條件。從認知的角度分析才剛剛起步,還有待于人們做進一步探討。
三、結語
縱觀現代漢語中“好不AP”類羨余否定的研究可以看出,該研究呈現出歷史考證到語義語用考察,再到認知語用探究的趨勢。歷史考證注重平面描寫,語料收集較充分,描述較細致,但不足以看做生成依據。語義語用考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在探究該結構形成機制時,往往是用表達效果替代形成原因,仍沒有深挖該現象。認知角度探究,更為準確的理解了該結構的含義,并提供了更為充分的生成理據,但該視角的研究才剛剛起步,有待發展。總之,“好不AP”類羨余否定現象體現了語言形式和意義的不相匹配,這一現象的研究不僅能為其他類羨余否定研究提供借鑒,同時對語言研究本身具有啟發性。
參考文獻:
[1]Biq, Yung-O. 1989. Metalinguistic negation in Mandarin[J].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 (17).
[2]江藍生. 2010. “好容易”和“好不容易”[J]. 歷史語言學研究,(3).
[3]沈家煊. 1994. “好不”不對稱用法的語義和語用解釋[J]. 中國語文,(4).
[4]楊子,王雪明. 2013. “好不AP”的構式新解——兼談詞匯壓制下的構式穩定性[J]. 外語與外語教學,(4).
[5]袁賓. 1984. 近代漢語“好不”考[J]. 中國語文,(3).
[6]周明強. 1998. 論“好不AP”、“好AP”中的AP[J]. 漢語學習,(1).
[7]鄒立志. 2006. “好不A”諸現象的語義語用考察[J]. 世界漢語教學,(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