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密歇根大學學習和教學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開發(fā)出一種基于問題的系統(tǒng)備課策略,這套策略共有6個步驟,分別是:列出課堂目標、導課設計、課堂活動設計、學生理解程度測試設計、講解總結設計和時間線設計。這種策略具有顯而易見的系統(tǒng)性、邏輯性和可操作性,能夠幫助教師為有效教學做好準備、打好基礎。
【關鍵詞】備課 策略 有效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3-0246-02
教師的整個授課行為可以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備課、講解和總結。備課的目的是為授課制定行動指南,指明學生需要學習的內容,設定講解活動的具體過程。在備課時,教師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為自己的授課確定目標。然后,設計出適當的學習活動。最后,要準備好一些方法獲得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總之,成功的備課必然包含三個關鍵要素:授課目標;教和學的活動;學習效果測試。
在備課知識方面,密歇根大學學習和教學研究中心制作了“六步備課法”,每一步開始于一個或幾個具體的問題。現在將每一個備課步驟介紹如下:
1.第一步:列出課堂目標
備課的第一步就是要列出課堂目標。為此,教師要首先回答以下四個問題:
(1)這堂課的主題是什么?
(2)我想要學生學什么?
(3)當課堂結束時,我要學生學會什么,要學生會做什么?
(4)當課堂結束時,學生從這堂課中帶走什么?
當你列出所有的目標后,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按照重要程度將這些目標進行排序。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每堂課的時間是有限的,你不可能達成所有的目標,所以有必要進行取舍。為此,教師要回答以下四個問題:
(1)我要讓學生學會和掌握的最重要的概念、理論和技能是什么?
(2)為什么它是重要的?
(3)如果時間不足,哪個必須保留?
(4)如果時間不足,哪個可以略去?
2.第二步:導課設計
在確定了具體的、必要的課堂目標后,教師需要想辦法提前了解學生認知現狀。因為學生的認知水平可能參差不齊,其中一些學生可能已熟悉你要講解的主題,所以需要想出辦法了解詳細情況。比如,教師可以做個小調查“你們有誰聽說過X嗎?”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媒介發(fā)送調查,問問學生關于將要講解主題的背景知識等。當你了解了學生對講解主題的熟悉程度,你便知曉自己的講解重點該放在何處,這樣非常有助于課堂主題的導入。
精心設計的導課環(huán)節(jié)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和思考的興趣。教師們可以用的激勵方法很多,比如個人軼事、歷史事件、兩難哲理、時事案例、簡短視頻、運用實例、探索性問題等等。為此,回答以下問題將有助于教師的導課設計:
(1)我如何才能知道學生在課前對講解主題的熟悉程度?
(2)關于講解主題,學生們都有哪些慣常看法,其中哪些是錯誤的?
(3)我該如何導入主題?
3.第三步:教學活動設計
為了讓學生集中注意,教師有必要準備幾種方法去解釋學習材料(生活實例、推理、圖表等)。有了這些學習材料后,教師需要評估講解這些材料可能花費的課堂時間。及時拓展說明或探討,了解學生的理解程度,同時不忘轉進到下一個問題。以下問題將幫助教師設計出好的教學活動:
(1)我該如何解讀主題?
(2)還有沒有其它方法用來闡明主題?
(3)如何才能把學生吸引到主題上來?
(4)有哪些生活實例、推理或是情景能幫助學生理解主題?
(5)為了加深學生對主題的理解,還需要做什么?
4.第四步:學生理解程度測試設計
當主題解釋和案例闡釋完畢,老師需要及時了解學生的理解情況。怎樣才能得知學生是在學習?老師需要準備幾個具體的問題,為的是了解學生的理解程度,并且給這些具體問題羅列出可能得到的答案。然后,想好學生要口頭還是書面回答這些具體問題。為此,教師首先要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1)為了測試學生的理解程度,我要問他們什么問題?
(2)學生怎樣的表現,證明他們真的在學?
(3)回顧學習目標,什么樣的教學活動可以幫助判斷每一名學生是否達到目標?
這個階段,回應學生的問題對教師把控課堂時間很有幫助。在備課時,決定好哪類問題有利于授課效率,哪類問題會導致授課進程偏離目標。達成授課目標和確保學生理解之間,需要仔細權衡。
5.第五步:講解總結設計
當所有的材料都已講解完畢,教師需要做的是歸納出課堂要點。有幾種方法可供采用:教師可以直接說出講解要點(比如“今天我們講了……”),可以要求學生幫助歸納要點,或者要求學生寫下他們認為的要點。檢查學生們的答案,判斷哪些要點是學生理解不透徹的,以便在下次課堂加強理解。講解總結,不僅僅是歸納出要點,也是為下一堂課做好前瞻準備。本次課堂主題與下次主題有何關聯?總結時提及這一關聯,有助于學生聯系地看問題。
6.第六步:時間線設計
教齡較長的老師們懂得,講解超時或是未能講完所有要點是經常發(fā)生的事。鑒于課堂時長有限,為自己的課堂設定十個目標并不現實,因此把目標削減至兩到三個關鍵的概念、理論和技能上是很有必要的。老教師們也會承認,他們經常按照學生需要調整自己的授課計劃。準備一些額外的案例或是教學活動,能讓課堂富于彈性。課堂授課時間線,能夠彰顯教師的靈活性,以及對課堂實際情境的適應性。以下策略可以幫助老師制定出授課時間線:
(1)評估每個教學活動要花費的時間,給這些活動留一些額外時間。
(2)相鄰教學活動的時間可以表明你設定的預期時間。
(3)時間常有剩余,所以需要準備一些額外活動或問題探討。
(4)要有時間彈性,不可刻板地按照時間線授課,隨時準備按照學生的實際需要調整進程。
作者簡介:
陳小剛(1979-),男,回族,甘肅臨夏市人,碩士研究生,工程師,陜西師范大學,就職西安科技大學建工學院,研究方向是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