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虹+朱文沛


〔摘要〕圖書館員的職業能力是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館員職業能力培養機制的構建是提升館員整體素質的重要途徑,各高校圖書館越來越重視對館員職業能力的培養。文章以職業能力理論為基礎,結合高校圖書館實際,構建提升館員職業能力培養模型與機制。
〔關鍵詞〕圖書館員;職業能力;培養;機制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7.04.017
〔中圖分類號〕G25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821(2017)04-0114-04
Research on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Training Mechanism of
University Librarians in Big Data 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fessional Ability DevelopmentTang HongZhu Wenpei
(Library,Hu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engyang 421008,China)
〔Abstract〕The one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library is the librarians professional ability,the construction of librarians professional ability training mechanism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librarians,universities library is emphasis on the cultivation of librarians professional ability.Based on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theory,the article discussed how to improve the librarians professional ability training and mechanism,combining the reality of university library.
〔Key words〕librarians;professional ability;training;mechanism
大數據時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促使數字圖書館應運而生,同時也伴隨著人們對智能信息迫切的需求,如何適應時代發展滿足人們需求,這為圖書館特別是高校圖書館的管理、服務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在大數據時代,衡量數字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標準是以其信息資源的有效獲取為依據,傳統的以館藏服務為標準的評估將逐漸弱化,與此同時,數字化圖書館建設必將成為高校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趨勢,多數高校圖書館都處于從資源能力到服務能力的轉型變革中,而高校圖書館的轉型成功與否則取決于高校圖書館員職業能力的高低[1]。因此,高校圖書館員必須加強職業能力的培養且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能力,才能應對大數據時代帶來的挑戰,更好地適應大數據時代圖書館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近年來,許多高校圖書館越來越重視對館員職業能力的培養,在構建圖書館員職業能力培養機制實踐上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但與社會發展和高校圖書館自身發展目標的差距仍較大,并沒有形成完整的機制體制,因此,高校圖書館都在不斷探索建立適合本館發展的館員職業能力培養機制。
1高校圖書館員職業能力培養的內涵
高校圖書館員職業能力是高校圖書館員職業能力培養的上位概念,在研究高校圖書館員職業能力的內涵的基礎上,我們要先了解職業能力的內涵。職業能力是個體將所獲得的知識、經驗、技能和態度在特定的職業活動或情景中進行類化遷移與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職業任務的能力。職業能力可為一般職業能力、專業能力和綜合能力[2]。根據前面所描述有關職業能力的內涵,課題組將高校圖書館員職業能力定義為:影響圖書館業態的信息環境和社會環境變化中,高校圖書館員的內在素質在從事高校圖書館服務工作任務中表現出來的,順利為讀者或用戶開展圖書、情報與知識服務所具備的能動力量。
界定高校圖書館員職業能力培養的內涵,還需要了解培養的內涵。《新英漢—漢英詞典》對“培養”的解釋如下:(教育和訓練)Foster;Train;Develop;Educate。本論文從語義學的視角將“培養”界定為根據一定目的,在一定環境影響下,通過教育和訓練使其成長的活動過程[3]。根據高校圖書館員職業能力和培養的內涵,對于高校圖書館員職業能力培養,本文將其界定為國家、單位或個人根據一定目的,在社會環境的影響下,通過教育和訓練提升高校圖書館員職業能力的活動過程。
2高校圖書館員職業能力培養機制體制存在的問題
2.1缺乏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
雖然,理論上說圖書館是高校文獻信息資源中心,是為全校教學和科研服務的學術性機構,起著無法替代的作用,但長期以來,由于高校領導和有關部門對圖書館不重識,導致高校圖書館員職業能力的培養受到極大的阻礙。主要存在的問題是高校領導、人事部門缺乏主動利用高校圖書館員智力資源的意識、缺乏人才培養的全員意識,因此,缺少對圖書館員職業能力培養的統籌。主要表現在:一是不愿有效投入資金;二是對圖書館人才培養計劃接納程度不夠;三是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
2.2館員培養運行模式單調、陳舊
大多數高校圖書館員培養的形式和內容都比較陳舊。主要表現在于:一是形式單調、缺乏創新。絕大多數館員職業能力的培養一直都是采取短期培訓的形式,如講座培訓、參觀學習等,而在館員職業能力培養的深度與厚度方面缺乏改革、創新,缺少生機、活力;二是內容缺乏多樣性和針對性。大部分館員職業能力的培訓與教育活動沒有結合個人實際情況,沒考慮到館員個體之間的差異化。
2.3對職業能力培養缺乏正確的認識
一是目前多數高校圖書館沒有將館員職業能力提升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去考慮,進而對館員職業能力培養缺乏整體規劃和系統設計;二是一些館員職業意識相對淡薄,因意識存在偏差而認為與自己沒有關系或關系不大;三是一些館員受傳統觀念影響,缺乏提升職業能力的自覺性與主動性,受職業倦怠情緒的影響往往只是被動地參與進來。
3構建基于職業能力成長模型的高校圖書館員職業能力培養機制3.1館員職業能力培養模型
高校圖書館員職業能力的成長是為“映射式金字塔”模型,在模型中各層級圖書館員,他們所凸顯的能力相對一一印證了這樣的模型構建,具體見圖1,在高校圖書館員隊伍專業化和職業化建設過程中,如何做好館員的職業能力培養,筆者認為首先要突出基礎層、其次要關心發展層、最后要造就專家層,3個層級都要循序漸進協同發展。
3.1.1核心映射:職業品質
職業品質指圖書館員作為專業人士應具有的專業態度和行為規范。它對圖書館員的行為提供指導,同時也是圖書館員職業能力的前提和基礎。它是決定從業者職業活動能力、工作狀況及工作質量的基本因素[4]。保存和傳承人類知識的記錄與最大限度的滿足和保障對讀者知識信息需求是圖書館所承擔的社會責任,這就要求圖書館員具備能夠完成這些職責的職業素質。館員的職責是通過自己的專業勞動,將館內所收藏或保存的信息、思想加以優化整合,通過圖書館制度傳遞給所需要的讀者或用戶,從而實現為個人、社會和國家的文明發展服務[5]。在模型中它更是各層級館員開展服務工作的核心和基礎。職業品質包括職業道德、職業素養、職業風范、職業理想、職業責任、職業精神、社會責任、追求卓越等。
3.1.2基礎層——職業認同與通識技能
處于基礎層的初級圖書館員,要通過崗前培訓掌握圖書館專業基本知識和基礎技能,通過日常服務工作培養自己良好的職業品質,不斷了解館情和認知崗位,提高適應崗位的職業能力和服務意識,增強對圖書館崗位的職業認同感和歸屬感。同時,隨著圖書館的發展更新,要知道發展方向和對崗位技能的新要求,要注重在工作中不斷掌握圖書館新發展和新技術,提高自己的通識技能,及時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適應現代職業技能管理,為職業生涯發展夯實基礎。因此突出基礎層的發展,是為了讓管理者正確把握圖書館員隊伍建設的方向。從高校圖書館的發展來看,圖書館員隊伍的主體應為學科館員與嵌入式信息專員,在人才發展目標導向明確的前提下,我們要不斷向模型中的“金字塔”上層輸送復合型的圖書館員人才,以此支撐圖書館新的功能定位和轉型變革的發展需要。
3.1.3發展層——業務凸顯與自治服務
處于發展層的中級圖書館員,他們是圖書館發展的重要生力軍與中堅力量。應該格外注重自身全面的業務能力的發展,這個階層的館員有一定的工作年限,都具備了初級館員的業務能力與標準,但在職業能力上會有更高的要求,尤其在業務凸顯、自治服務這些方面體現明顯。大數據時代由于知識的獲取方式產生變化,也對館員的信息檢索和處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處于這個層面的館員要具有大數據時代信息處理能力,要有大數據時代為讀者或用戶服務的能力。這個層級館員業務凸顯與自治服務,能夠豐富自身崗位服務工作的方式,通過促使自己積累更多的工作經驗來提高在館的工作信度。同時,高校圖書館的服務職能需要館員注重培養自我約束與自我管理能力,并且通過增強服務意識來提高服務能力,因此館員要不斷強化自治服務的觀念。關心發展層則有利于進一步堅定高校圖書館員培養的專業化目標導向,高校圖書館員個體理想的角色定位是學科情報專家,這是學科館員角色價值實現的最終目標,其核心是研究能力與教學能力兼備,這是由圖書館知識服務的性質和定位所決定的[6]。
3.1.4專家層——服務創新與帶頭示范
專家層的圖書館員是圖書館人才中的佼佼者,具有多年的工作經驗,能進一步在崗位上發揮關鍵性作用的優秀管理與服務人才,在業務工作或某一學術領域有一定的研究,成為該領域的專家,具有綜合素質過硬、事業心強、工作業績突出、引領作用明顯的特點,能在學術、業務、管理、服務等方面發揮示范能力,并起到典型帶動作用。處于這個層級的館員即精通圖書館業務、熟悉現代管理服務方式,同時具備管理創新能力、信息服務能力,這些能力與優勢都是這個層級的館員能在專家層構建中立足的重要因素,他們可通過熟練地運用專業理論,指導基礎層和發展層的館員開展工作,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做好“傳、幫、帶”工作,相比其他館員,專家層館員的比較優勢在于快速和精準觸及問題的關鍵,能更好地面對和迅速融入不一樣的工作情景和工作現場。造就專家層有利于高校圖書館員職業化隊伍建設,處于這個層級的館員突出標記是通過發揮其輻射帶頭示范作用,體現圖書館員職業的社會認同、職業地位和實現自我價值。
據此,筆者認為,高校圖書館員職業能力成長模型有兩條主線貫穿其中,一條為模型中最高級層的專家層通過“輻射帶動”對發展層、基礎層的線路;另一條為模型中由低級層的基礎層通過“目標導向”向發展層、專家層生長的線路,通過這兩條線索對模型的串聯形成了“基礎層、發展層、專家層”三層館員職業能力循序漸進、協同發展的關系。構建以“目標導向和輻射帶動”為主線的“映射式金字塔”為特點的高校圖書館員職業能力成長模型,對于進一步確立高校圖書館員職業能力成長模型中“職業品質”的核心映射地位,對確立以“基礎層、發展層、專家層”三層圖書館員職業能力漸進協同成長模式為框架,制定圖書館員職業能力培養機制、提高圖書館員職業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3.2館員職業能力的培養機制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圖書館員職業能力的提升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根據館員所從事的服務崗位的特征,從基礎層、發展層和專家層這3個層面,對館員進行科學有效的培養和激勵,達到有效提升其業務水平、服務能力和職業能力的目的。因此,管理者要針對性地從基礎層、發展層、專家層3個層面,綜合利用現有政策空間,統籌協調物質、組織與制度等形成長效機制,對各層級館員進行培訓與激勵,才能有效地培養和提高圖書館員職業能力。具體方式由圖2模型所示。
3.2.1圖書館人才隊伍保障機制
高校圖書館人才隊伍保障機制是通過崗前招聘、在崗培訓與進修、“傳、幫、帶”制度的實施,保障圖書館員的業務水平,并為他們提供圖書館業務繼續教育與培訓的平臺。
首先,圖書館工作是一門技術專業,同時又是一項服務性的工作,對從事圖書館工作的人員要求很高,包括對其職業品質、業務水平與職業技能等,因此,通過嚴格規范館員選聘制度逐步實現科學的人才漸進工引進。形成合理的人才引進結構比例,使知識型人才的重點引進與多層次、多樣化等其它類型人員的引進工作能有機結合。
其次,通過分層次、分類別和重實效、有保障原則,逐步完善圖書館員的在崗培訓與進修制度。積極依托國家、省、市各級圖書館學會,以及開設有圖書情報學專業的高校,通過雙方協商可建立一套多渠道和多形式,并且有穩定協作關系的融培訓、進修與交流三位一體的高校圖書館員差異化培養體系,從而形成能滿足本館業務與服務發展需求的高素質、高能力的館員服務隊伍。
最后,建立例行化的“傳、幫、帶”培養制度,如輔導制和定期交流學習制度。通過實施輔導制,可讓新館員能最快地融入工作環境,及時了解本職崗位的業務工作,讓他們順利成長,并在館員隊伍中建立和維系良好的關系,實現無障礙的經驗交流;定期交流則有助于館員之間建立服務共識、知識共享并加強團體協作服務機制,這個交流平臺可以讓館員們通過互補、互助等協作增強對圖書館的歸屬感與隊伍的凝聚力[7]。
3.2.2崗位管理促進機制
從職業發展的角度上考慮,實行崗位管理機制可幫助館員克服惰性,有利于優化其自身的事務工作安排,并在人才選拔、獎賞激勵與晉升評優制度的引導下,提高工作效率,實現職業發展。
首先,眾所周知,由于館員職業定位與實際待遇落差、長時間高重復低創造性的工作、缺乏培訓機會、職業前景堪憂等因素的不斷侵蝕,越來越多的高校圖書館館員養成了普遍性、傳染性的館員惰性現象[8]。因此,必須加快完善圖書館管理體制,靈活運用政策導向、通過思想教育和物質利益杠桿,積極轉換思想觀念,改變傳統管理模式,在圖書館內部形成有效的競爭機制、自我約束、自我調控機制,并在合理健康的職業生涯規劃引導下調動館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破解館員的工作惰性。
其次,要完善晉升、評優制度,打破穩定的環境,形成相對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通過建立一個相對公開、透明與合理有效的人才選拔制度與制定科學、長效的評優評先辦法,增強館員的職業競爭意識,能夠使發展層優秀的人才脫穎而出,主動培養和發揮創新能力,激活人才隊伍,給這個層級的館員們提供更好的職業發展機會。
最后,獎賞激勵制度是為了提高館員工作的積極性,對館員的行為進行獎賞激勵,在館員處于個人職業發展的上升時期,與適應新崗位和層級變化的時候,管理者通過適當運用獎賞激勵機制,可使館員獲得精神滿足而且會主動改善自身素質與能力結構,將職業發展道路可視化可以進行有效的層級質量管理。
3.2.3服務能力強化機制
強化機制旨在發展和培育圖書館員的核心競爭力,并在人才隊伍保障機制、崗位管理機制的基礎上,通過對館員實行工作考評制度、建立館內學術團隊的交流平臺和監督管理制度不斷提高館員服務效能,建設一支高效、綜合素質過硬的館員職業化隊伍。
首先,考慮到專家層級館員工作的靈活性特點,在制定工作考評制度時,即要為這個層級的館員提供寬松的工作環境,又要明確其具體的崗位職責,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考評時可從工作效率與數量、履行職責與完成的情況、服務態度等指標對其工作業績進行綜合考核,考評的結果可有助于館員客觀地認識自己的工作效果,能有效地促使他們經常自覺地反思其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其次,應在圖書館內組建學術團隊,為館員搭建研究交流平臺,促進館員借鑒經驗與探討問題,形成合力,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定期開展主題研討活動,從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業務學習與科研研究氛圍,樹立良好館風,提高圖書館的整體業務、學術水平。
最后,要有一定的監督制度,它也是促進考核制度、獎懲制度、職務、職稱晉升制度建設的必備條件。專家層級館員工作的自由度較高,這就需要結合自律與相應的他律機制,通過施行學年服務工作量、服務質量、服務效果和用戶滿意度的考察與監督,有效地防止館員懈怠、瀆職,促進館員提高工作與服務效率。
4結語
以上筆者分別從圖書館員職業能力成長模型和職業能力培養機制的3個層面進行了針對性的制度保障與相關刺激,但它們是相互關聯,而不是互不相干與各自為政的,管理者只有綜合平衡地運用上述3種機制,循序漸進協同發展形成一個有機培養模式,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實現圖書館員職業能力的提高,促進圖書館員職業化的發展。當今,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信息服務對傳統圖書館的挑戰日益嚴峻,加強圖書館員職業能力建設,一方面是圖書館發展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提升的館員職業地位和維護館員職業形象的迫切需要,為適應大數據時代的發展趨勢,滿足讀者多樣化、個性化的服務需求,圖書館迫切需要一批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我們的人力資源管理才要與時俱進,不斷探索新機制與學習新方法,主動推進圖書館的變革。
參考文獻
[1]張敏.高校圖書館館員職業能力構建研究[J].圖書館研究,2016,(3):1-4.
[2]胡建波,湯伶俐.職業能力的內涵與要素分析[J].職教論壇,2008,(4):25-27.
[3]費萍.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培養的內涵界定與解析[J].教育觀察,2016,(8):38-39.
[4]丘東曉,劉楚佳.職業核心能力的內涵分析及培養[J].教育導刊,2011,(5):70-72.
[5]余明玉.高校圖書館員職業發展研究[J].職業,2012,(27):20-21.
[6]黃孝群.轉型變革期高校圖書館館員能力建設策略[J].圖書情報工作,2014,(9):51-56.
[7]李金芳.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梯隊的設計、培養與管理[J].圖書館,2013,(5):19-21.
[8]林建清.高校圖書館館員惰性現象成因與解決方法探析[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1,(4):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