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晨+沈天爾+李賢露
(浙江師范大學 浙江金華 321004)
摘要:當今社會變動激烈、日趨多元,對人才提出全新要求,如何提高學生內在驅動力是培養新型人才的關鍵問題。《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德育大綱》中明確指出 “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三育人”工作。與之相適應 ,學校也對在校大學生提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三項具體要求,旨在激發大學生自主意識,優化學生到服務社會的人才水平。本文以在校大學生為主要調查對象,就當代大學生對“三自教育”的實施現狀以及“三自教育”對其在校行為產生的影響進行調研、深入分析與探究,共同提升當代大學生內在綜合素質。
關鍵詞:三自教育;在校大學生;行為影響;人才培養
“三自教育”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其核心內容是突出受教育者的主體性在教育、管理、服務中的發揮,是完善高校學生管理機制的必然要求。當下,國內大學的教育模式相對于高中的教育模式來說差別甚大,主要表現在大學生自主安排時間激增、課程教學速度加快、行政班級概念弱化等方面,一些大學生對于突如其來的變化感到無所適從,有的甚至因無法適應這種變化而荒廢了學業,從而導致大學畢業后仍然無法適應社會,最終陷入窘境。因此,開展高校開展大學生“三自教育”,從而提高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創建氛圍更為和諧的校園勢在必行。
本文立足于促進開展“三自教育”這個熱點問題,從大學生自身和高校兩個不同角度,對大學生在校學習所受影響進行調查與分析,旨在通過考察“三自教育”提出后大學生的思想以及行動變化,更好地使大學生意識到從學生到服務社會的依賴到適應過程重要性,創造更有利的教育環境提高大學生內在綜合素質,從而更好地應環境之變。
通過調研我們采用問卷調查與對話訪談兩種形式,由此我們發現由于高校對開展“三自教育”活動的宣傳不夠廣泛。或大學生群體本身對“三自教育”缺乏關注導致被調查大學生了解三自教育程度較弱。同時我們發現各高校對“三自教育”宣傳不到位,導致大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對“三自教育”概念模糊,從而無法很好的感知到院校中“三自教育”的開展。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在校大學生對三自教育的開展呈支持態度,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可見高校能在教育教學各個方面融入三自教育思想,且產生一定成效。但是也存在少部分大學生持否定態度。
自我教育方面,該教育對高校學生學習習慣有較好的矯正作用,使課程選擇更有方向性,增強了前進的動力,并且,使大部分大學生初步形成了自我評價,對自身特點也較為了解。由此,加強自我教育可以從低年級抓起,從職業規劃做起,及早引導低年級學生進行自我教育。
在自我管理方面大部分學生對自身情況了解較為明確,對絕大多數大學生的自我認知和目標管理都有較大的積極作用,使他們重新認識自我,定位自己。同時該教育使學生有合理的經濟規劃,但也存在少部分學生持懷疑觀點。此外,通過調研發現,自我管理也能使大部分大學生合理安排自控時間,保持生理及心理健康狀態和有效分析不良情緒來源。
在自我服務方面,近五成低年級學生表示自己能積極參與,并且高質量完成,同時大學生屬于盲目從眾心理,也存在少部分同學迫于某種原因而參加導致完成水平較低。院校應加強他們自我服務意識,鼓勵其多與師長交流,形成較為健康的關系。
對此我們給出如下建議。
1.著力推進教育宣傳,加強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抓好三自教育宣傳工作,一方面可以通過組織學生聽相關講座、海報宣傳等傳統媒體的宣傳方式,還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等網絡新媒體進行宣傳。在校大學生應該積極配合院校,學習相關三自教育的理論知識,這有助于提高三自教育的實施效率,也使大學生實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時更有條理。
2.充分利用第二課堂,針對強化實踐創新
大學教育模式與高中教育模式相去甚遠,主要表現在自主安排時間多以及行政班概念弱化。大學生的課余時間相對充足,同時,大學生的很多活動,都是以寢室為單位開展的。大學生利用好第二課堂,不僅可以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自我教育,同時還能增添學習地趣味性以及綜合性。
3.鼓勵促進自我認知,權衡優劣全面規劃
結合問卷調查和教師訪談的結果,我們認為自我管理的第一步是適應外部環境,關鍵是要提高對自我的認識。當今社會日新月異,大學生所處的環境變化快,涉及的事務繁多,這就要求大學生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及時轉換角色。與此同時,在學習工作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自身的優勢與劣勢,這些發現就成為自我認識的基礎。自我認識主要需要大學生深刻剖析自我,規劃發展方向,我校每學期開展的職業規劃課程能有效提高自我剖析能力,更全面認識自己,對規劃未來起到較好作用。最終,要有目的性地開展活動,不斷地完善發展特長,彌補劣勢,將就業等實際問題作為最終目標,不斷提升自我競爭力,最終成為未來生活與目標的管理者,達到自我實現。
4.完善學生自治組織,活躍校園文化
通過參加自治組織工作,不僅使空余時間更充實,也使大學生懂得如何管理自己,如何自我服務,如何自我教育,進而三自教育的實施也會更高效。學生干部的文化水平以及協調能力上的突出表現有助于提高學生干部的自然權威,因此,培養學生干部的綜合素質尤為重要。學校要引導班干盡己所能,充分營造健康活躍的團隊文化,形成良性互動,從而使“三自”活動從學生自發的管理到有組織的自覺行動,達到質的飛躍。
5.把握健康溝通關系,創建“三自”導向模式
開展班集體導向式“三自”,落實學生的自主行為,共同參與班級管理,從而獲得鍛煉機會。寢室作為在校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可促進形成學生宿舍導向式“三自”模式,高校要經常開展以宿舍為單位的第二課堂活動,提高官大學生的宿舍責任感,增強凝聚力,增進情感,是學生在宿舍導向式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中相互監督,不斷完善,創造安全、文明、和諧、健康的宿舍環境,使宿舍管理規范化科學化。
近年來,“三自教育”教育理念在各大院校的教育管理中不斷滲透,旨在發揮大學生作為受教育者的主體性。在學校的指導下,學生把自身作為教育、管理、服務的對象,按社會和自身發展的需要,發揮主體能動性,提高能力、培養綜合素質的一系列活動。推行“三自”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大學生的民主情操和責任感。但根據調研結果顯示,盡管大部分高校較為重視“三自教育”,并將其體現在課程設置以及日常安排中,但高校大學生對于“三自教育”的了解仍尚為欠缺。當今有部分高校大學生面臨高校和中學的模式差異帶來的無法適應的問題,“三自教育”作為提高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途徑,其開展勢在必行。為應對此問題,學校與學生應采取措施積極應對,學生應明晰自我情況,將自律與他律結合,從而有效提高內驅力;學校應積極鼓勵自組織建設以及安排更為合理的課程進行教育,共同營造和諧學習生活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