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妮
(湖南省永州市祁陽向陽小學)
摘要:讀寫結合這種教學模式近些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被不斷提及,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加強對這一種教學模式的關注,并將其積極運用到語文教學活動之中。但是目前不少教師在運用讀寫結合教學的時候出現了一些問題,導致教學效果并未達到預期中的高度。在這樣的情況下,本文就針對讀寫結合教學作了簡單的分析,然后探究了當前教學實踐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最后提出了強化讀寫結合教學的一些措施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存在問題;措施方法
小學語文是語文教學活動的奠基階段,這一階段不僅要讓學生積累一定的字詞,還需要在閱讀、寫作等方面實現能力水平的提高。在傳統的教學中,閱讀和寫作往往是分開的,這樣降低了教學活動的整體性。于是有人提出了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將分離的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構建成為一個教學整體,通過實踐也表現出了不錯的效果。因此,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就應該對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進行研究,將其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當中。
一、讀寫結合教學
所謂的讀寫結合教學,從其字面意思上來理解就是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展開教學,即將原本分開的閱讀課和寫作課在內容或是形式上合二為一,形成整體教學。從語文教學的實質上來說,聽說讀寫是最基本的教學目標,也是學生所必須形成的能力。聽和說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有非常深入的接觸,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夠對聽和說的能力進行鍛煉,因此語文教學的重心應該放在讀和寫這兩個層次。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對閱讀的凝練,二者相輔相成,彼此聯系。由此就可以發現,將閱讀和寫作分隔開來進行教學的模式顯然違背了語文教學的本質初衷。所以,實現讀寫結合教學,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活動而言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的。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閱讀和寫作寫作能力的同步提升;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讀寫結合的環境下對語文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存在的問題不足
(一)運用不當
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關鍵就在于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其可以是內容上的結合,也可以是形式上的結合。比如在閱讀課的教學中加入寫作的環節,或者是在寫作課上加入閱讀的環節。但是部分教師在實踐教學中,對于讀寫結合的理解上存在一些偏差,導致對于教學方法的運用不是很恰當,從而影響到了教學效果。比如有的教師在實踐教學中,就是先讓學生進行寫作,然后再進行閱讀,這種模式從性質上來說就有點本末倒置了。讀寫結合的目的在于以讀促寫、以寫促讀,閱讀是首要環節。若是先開展寫作,那么寫作就沒有基礎和前提,這樣的教學效果就不是很好了。
(二)銜接不暢
讀寫結合教學要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但是二者不可能同時展開,必然有一定的先后順序,這就需要在先后之間做好銜接,確保教學活動的順暢。但是從實際教學發現,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對于閱讀和寫作的銜接并不是很順暢,使得教學活動的效果不佳。比如在閱讀課上融入寫作環節,部分教師并未在閱讀后立即展開寫作,而是讓學生進行練習后才進行寫作,這樣就降低了讀寫結合的效率。還有個別教師在環節安排上就不合理,比如還沒有閱讀完就讓學生進行寫作,這樣也就導致了對讀寫結合的教學銜接不暢,進而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設計不合理
讀寫結合教學相比單純的閱讀教學或是寫作教學在教學設計上要更加復雜一些,需要同時考慮到兩個方面的相互配合與融入。但是從實際的教學活動來看,還是存在教學設計不合理的問題。比如在閱讀課中融入寫作環節,部分教師在寫作部分的設計上,就存在寫作主題和閱讀主題不相符的情況?;蛘呤窃O計較為主觀,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再比如在寫作教學中融入閱讀,部分教師在閱讀的設計上也存在閱讀材料過長、閱讀材料主題不明確等穩定,從而影響到寫作教學的質量。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的措施方法
(一)正確運用
要想讀寫結合這種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起到實際的作用,那么一定要對其形成正確的理解,從而正確進行運用。因此,首先教師要對這種教學方法形成正確認識,明確讀寫結合的內涵本質,以及其具體的實現模式,即在閱讀課中融入寫作,或是在寫作課中融入閱讀,這兩種形式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前者側重閱讀,后者側重寫作。其次,教師要正確規劃教學流程。在明確了讀寫結合教學本質內涵的基礎上,那么就需要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來合理規劃教學流程。比如,在對課文《爬天都峰》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在課文內容講解完成之后設置一個寫作環節,讓學生針對課文進行讀后感的寫作。通過這樣的形式不僅可以強化學生對課文的認知,也實現了對其寫作能力的培養。再比如在寫作課中,針對《我愛春天》這樣一個題目進行寫作教學,在開始前就可以安排一段關于描寫春天美景的閱讀材料,讓學生先閱讀材料,再展開寫作,如此學生在閱讀材料的刺激下自然就能有感而發,從而寫作出高水平的作文。通過這樣的教學流程,就實現了讀寫結合的正確運用。
(二)做好銜接
想要讀寫結合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在閱讀和寫作的銜接上就一定要把握好,讓閱讀和寫作環節實現良好的過渡。具體而言,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就是先讀后寫,閱讀在前邊,寫作在后邊,在寫作之后,還可以再設計一個閱讀的環節,以此構建起讀-寫-讀的教學流程,并且在這一流程中做好讀與寫、寫與讀的銜接。比如,在教學《陶罐和鐵罐》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安排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在閱讀后就立即設計一個簡短的寫作練習,即對文章的大意進行簡單歸納總結。在學生完成之后,教師可以隨機抽取幾名學生對自己的寫作進行朗讀,以便掌握學生的閱讀成果。然后在此基礎上,教師就可以順勢展開課文的講解,對陶罐和鐵罐之間發生的故事進行分析。在講解完課文之后,教師可以再一次組織學生進行讀后感的寫作。如此一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就實現了讀-寫-讀-寫這樣的一個完成流程。學生通過閱讀為寫作奠定了基礎,又通過寫作對閱讀進行了反饋,真正意義上達到了以讀促寫和以寫促讀的教學目的。
(三)合理設計
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下,由于其復雜性更高,因此在教學設計上就一定要合理可行,確保教學活動可以達到預期中的效果。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教師一定要對閱讀和寫作的重點進行把握,確保二者能夠相互對應起來。比如還是針對《陶罐和鐵罐》這篇課文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在教學完課文之后,教師不一定非要讓學生進行讀后感的寫作,可以讓學生從課文中自主選擇角度進行寫作。如此一來,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思維。比如有的學生就從陶罐和鐵罐千百年來都一直在一起這個點出發,以“真正的朋友”作為題目進行了作文的寫作。還有的學生從千百年后陶罐被發掘出來所體現出的價值著手,以“時間就是價值”作為題目進行寫作。如此,學生不僅對課文實現了多層次的透視,也在寫作上實現了全面化的發展。再比如針對“班級中的一件小事”這個題目進行寫作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入一些趣味性的班級故事閱讀素材,讓學生先對這些素材展開閱讀,興趣被激發起來之后再切入寫作,如此也必然可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結束語:
讀寫結合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成為了語文教師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良好方法,因此教師要加強對讀寫結合的認識,在教學中正確使用,同時要加強讀與寫之間各個環節的銜接,最后還要在教學設計的環節不斷優化,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效果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賈曉娟.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讀寫結合[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4,(01):91-92.
[2]丁璇.淺析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策略探究[J].亞太教育,2016,(23):195.
[3]伏鳳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探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09):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