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央
(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級中學)
摘要:高中階段的學生處于身體發展高峰階段及心理的萌芽階段,高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相比小學、初中階段增加了難度。因此,班主任作為學生人生中的指導者,要用科學的方法、高尚的品德及專業的學科知識傳道授業解惑,幫助學生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根據自身教學經驗,本文簡要論述“以人為本”理念在高中班級管理中的應用
關鍵詞:“以人為本”;高中班級管理;應用
作為一名高中班主任,經常會聽到許多資深教師說:“現在的高中生跟以前的學生太不一樣了,難以管束。在學生面前就需要樹立威信,氛圍嚴肅,否則以后學生就不會聽從教導。”結合自身教學經驗,我是不太贊同這種觀點的。學生都迫切希望自己能得到教師的關愛與真誠對待。只有學生信賴教師,教師的教誨才能發揮真正作用。結合我國高中班級管理的實際發展情況,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闡述。
一、關心愛護學生
班主任扮演著多重角色,即是朋友,又是教師,也是父母。與學生的相處過程中,班主任要關心愛護學生,多與學生進行心靈上的溝通,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生活環境等,找到學生的問題點,從實際出發,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教師與學生在人格尊嚴上是相互平等的,教師與學生交談中要根據實際情況分析,面對自尊心強的學生,不要以一幅長者的姿態要求學生如何做是正確的,怎樣做是錯誤的。首先,班主任要像朋友一樣傾聽學生的想法,換位思考接受學生的觀點,面對學生的缺點時,應該有一顆包容的心,與學生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喜悅。在相處中,當學生感受到被尊重后,會逐漸產生上進心,學生是發展中的人,為博取更多的關愛,可能會在某學科方面展現潛力,可以說被尊重是學生上進的動力來源。比如:面對班上的某差生,作為班主任從來沒有嫌棄過他的表現,雖然成績不好,但是在班級活動上卻默默無聞的為班級做出貢獻,表現出樂于助人的性格特征,經過及時的鼓勵與查漏補缺,加上該學生努力學習,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了優異的學習成績。另外,班主任需要理解學生的想法,而不是將自己的思想觀念強加給學生,例如:當學生的理想是成為一名優秀的演員時,不能加以打擊與嘲笑,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不能用自身的價值觀念去評價學生的發展。
二、建立師生平等關系
班級管理主要涉及兩種關系的管理:一種是學生之間的同學情誼,一種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師生情。身為老師,要想進行有效的班級管理,必須在老師和學生之間建立一種平等的關系,因為高中生不同于小學生,已經在很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加上他們正好處于青春期,不喜歡受到別人的管束,所以如果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地位不對等,高中生極易產生一種逆反心理,處處和老師作對,不聽從老師的教誨,這不僅不利于班級的管理,而且也十分不利于學生本身的發展。雖然老師和學生雙方的角色不同,承擔著不同的責任,老師需要將知識傳遞給學生,學生在學校要積極學習知識,但是從法律地位上來講,老師和學生各自作為獨立的個體,法律地位是平等的。
師生地位平等在法律上是客觀存在的,但在大多數的班級管理中,并沒有建立起兩者的平等關系,往往是學生處于較弱的地位,比如學生總會覺得老師就是一味的管束自己,在這樣的狀態下,學生往往難以從內心深處對老師這個人產生一種認可感。有效的班級管理離不開師生平等關系的建立,要想在實際生活中建立起雙方的平等關系,應做到以下幾點:1、老師本身要從內心深處渴望建立師生平等關系,并是真正的認同這種關系的存在,而不是為了對班級進行有效管理所采取的表面功夫;2、以身作則,怎么要求學生的就怎么要求自己,并且不偏不倚,在學生面前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當著學生的面做一套,在學生的背后又做一套,事情總會有東窗事發的一天,不能懷有僥幸心理;3、不能在課后當著學生的面擺譜,作為老師,應該明白自己主要的責任就是將知識傳授給自己的學生,所以當學生有問題向自己請教時,不能覺得自己是老師,應該和學生有什么不一樣而特意在學生面前說題目太過于簡單,你怎么做不出來之類的話語,而應認真細致的為學生解答疑惑。
三、積極組織班級活動,提升班級凝聚力
班級管理其實是通過規章制度的建立及情感的紐帶,使班級日常生活不出現什么亂子,其本質是促進班級凝聚力的形成。因為當班級的凝聚力強大時,這個班級就成為了一個真正的整體,也間接表明了班級管理的有效性。身為班主任,不僅應該關注學生的成績,更應該關心班上學生之間的同學情誼,如果班上的同學只知道關心自己的學習而不注重和同學之間的交往,那說明班級管理是極為失敗的,因為不管學生處于哪個階段,進入學校的目的絕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而是希望在學習的這個過程中,通過和他人的接觸,促使自身的成長。因此,身為班主任不僅要在日常生活中關心學生之間的情誼,還應該積極組織班級集體活動,提升班級凝聚力。幫助提升班級凝聚力的集體活動有:1、主題班會,主題班會的形式不應單一化,而且不應追求理論知識的學習,會顯得枯燥無味,對班級凝聚力的形成發揮不了作用,主題班會的重點在于激發班級全體人員的積極性,比如可以就學生日常生活中關注的話題讓全班進行討論;2、游戲,這里提到的游戲并非手機或者電腦上的游戲,而是實際生活中的游戲,中學生剛好處于一個愛玩的年級,也極易在游戲中開啟自己的心扉,集體參與游戲能夠讓學生之間在學習之外的情境下認識彼此,加深對雙方的了解。
四、結語
綜上所述,要想對班級實行有效的管理,關鍵就是要用心,首先,應明確自己作為老師身上的責任和義務,另外,要明白高中生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每一個個體都擁有自己的想法,沒必要將自己的意識強加在每個人的身上,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及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和獨特性。
參考文獻:
[1]郭穎.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7(11)
[2]王石蘭.學校德育最優化整合的實踐與理論[M].北京:百家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