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開琴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陶縣雪松中學 新疆阿克陶 845550)
摘要:現如今信息時代讓一個人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更趨多元化,初中思想品德課的開設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和思想道德修養水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因此,打造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課堂,重點強化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學是教師的首要任務。本文對當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學進行分析,結合本人對高效課堂的認知及應采取的做法做一些總結。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課堂;德育
初中生的道德學習和道德成長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下開創了新格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傳統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課堂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確保初中生德育的健康、科學發展。此時,重點打造高效課堂,提升學生生的聽課效率,引導學生形成正確、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具有重要意義。
一、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特點
沒有道德和人格的支撐,科技越發達,人文層次越高,對人類社會危害也就越大,德教已經超過了“立身之教”。一個人的優良道德素質在于青少年時期的引導和教育,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應由淺至深,由表及里。同時,還應針對學生的年齡采取合適的教育方式,使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學現狀分析
2.1教學模式單一
傳統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學通常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師按照教材在講臺上講,在黑板上寫,學生在下邊快速做筆記,沒有互動,學生不會獨立思考,被動的死記硬背,個人素質沒有明顯提升,還有可能引發學生厭煩情緒,喪失學習動力。
2.2應試教學
“一切為考試而教,一切為考試而學”,教師教學時只向學生講解考試考點,學生以題海戰術專攻考點,導致了教師教學古板老套,學生思想品德學習水平沒有得到提升,以至于各種學生不道德行為的新聞層出不窮以及越來越多學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三、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學高效課堂的建立措施
3.1根據課標,分析學情,設立教學目標
目前教育仍是以考試考核為主,參照教材課程標準要求科學合理制定教學目標,保證思想品德教育的方向和成效。上新課之前,認真研究課程標準,深入鉆研教材,結合學生的基礎及接受能力,確定教材主干知識,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確定與學生實際相符合的能力目標,帶領學生積極開展社會道德辯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人生觀、世界觀。
3.2依據教材,豐富課程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強調“三貼近”,即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例如,可增加互動教學、時政教學。互動教學可分為教師提問和學生提問兩部分,既能增加課程的趣味性,還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同時,教師能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各層次學生都能得到肯定,增強學生們的學習信心,激發其學習主動性,在問答過程中還能增強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時政教學則能引導學生關注社會時政問題,做到活學活用。
3.3借助現代教學使教學多樣化
初中思想品德分為四部分內容:心理、道德、 法律、 國情。一可根據這四部分教學內容可選擇不同教學方式和不同的信息技術手段,心理部分可采用小組合作討論、小組情景體驗、一對一心理測試、集體心理訓練等教學方式。道德部分可采用名人榜樣示范式、情景回放體驗式、模擬問題解決式、真人體驗式。法律部分可采用典型案例教學和現場模擬等方式。國情部分可采用啟發式課堂講授、主題情境式授課。同時,運用現代的教學手段,如計算機教學、學校的數字博物館學習、3D模擬教室教學。二則根據不同的學生實際需要選擇不同教學方式。比如有的學生喜歡聽故事,做游戲。這類學生采取情境模擬式和小組合作式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另外,社會發展教育研究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都是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或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吸引起學生參與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心理機能得到發展。
3.4開展實踐教學,拓寬學生視野
教師甄選出具有正反兩面典型的社會時事或社會風土人情,組織學生實地調查,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在課堂上展開討論發表個人觀點,更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同時,實踐教學活動能夠使學生在無形中提升個人素養,精神上得到滿足與鼓舞,也拓寬學生的視野,開拓思維,培養其實踐能力。
四、總結
綜合所述,高效課堂教學過程最優化,教育效果才能最大化。研究表明,中學生的感性思維強于理性思維,“造境轉新,設景生情”,只有情景交融,心境一體,學生才能領悟個人價值樹立正確價值觀。然而,欲速則不達,高效課堂有待仔細探討。既要學生在課堂上思想活躍,語言表達正確流利,有感情投入和充滿激情,又要具有較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教師從全方位、多層面的考慮與實踐,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享受到“學的”過程,并生成主動學習的能力。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通過高效課堂即可走向高效學習,從而實現終身學習。
參考文獻:
[1]劉慶榮.信息技術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7):136-137
[2]馮同云.石傳剛.信息技術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有效整合[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5):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