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藝璇
摘 要:著眼新目標——“十三五”規劃明確了教育改革發展的任務,涉及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從城市教育到農村教育,其中最首要的是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根據這一目標,我團隊首次探索農村小學家政體驗教育進課堂方案有了新發現,旨在從農村家庭層面加強對孩子安全健康、成長成才的引導,希望能在農村教育方面有新的突破。
關鍵詞:農村小學家政體驗;課堂方案
一、研究小學家政體驗教育的初衷
本論文以湖南省永州市雙牌縣五里牌鎮中心小學、瀧泊鎮明德小學、尚仁里鄉中心小學為例,采集的數據作為依托,從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采訪了小學學齡階段六個年級的學員家庭,調查對象近一千二百人。
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落地,伴隨著出現的是“產假式缺員”,二孩政策更帶來生源數量結構性變動的壓力。近期,教育“十三五”規劃提出對策:繼續擴大普惠性學前及小學學齡教育資源,鼓勵通過政府購買崗位等方式解決保育員、保健員短缺問題,著力解決鄉村教師結構性缺員和城鎮師資不足問題。我們做此項調查研究旨在切實幫助小學學齡的學生掌握家政基本技能,合理管理自己、有效減輕二孩或非二孩家庭中家長的負擔,主要研究對象就是二孩或非二孩的家長態度,作為家政學專業的學生,有責任更有義務做好此項研究工作,從而發揮自身學習內容的價值。
小學家政體驗教育是基于“生活教育”理念,從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生活知能,通過家政教育課程學習和實踐體驗,讓學生在學校、家庭、社區中進行自然和諧的獨立生活能力的鍛煉。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成功、體驗創造、體驗自主、體驗快樂,從而將家政教育目的內化為自身的行為品質。進一步轉變學習家政教育就是為了掌握家政技能的簡單認識,樹立通過家政體驗教育來培養學生生活能力和責任感的科學思想。
二、農村小學家政體驗教育存在的問題
被訪者普遍對相關概念了解不多,我們無法確定這些被調查對象是真正了解小學家政體驗教育的全部概念。可見在農村地區,即使是鄉鎮,也無法保證教育資源的更新,這就是農村教育中公平與效益的博弈意義之所在。簡言之,存在的問題如下:
1.堅持要學習應先做人的觀點,以家政體驗教育載體,讓學生回歸生活,開展綜合實踐,增強獨立生活能力和社會責任感。
2.以家政體驗教育為載體,形成學校、家庭、社區教育資源整合,并建立相應的學習實踐平臺,豐富家政體驗的空間。
3.為學校開發校本課程提供了更加豐富多元的路徑,實現了學校課程、家庭課程、社區課程三位一體的校本課程體系。
三、農村地區進課堂方案的方案探索
主要內容是構建家政體驗教育特色文化和建立家政體驗教育的評價機制。
特色文化包括:特色課程、特色活動、特色資源、特色校園文化環境的相關內容,其中“特色課程”和“特色活動”成為亮點。有家長提到“農村資源有限,該方案可向城市小學發展”、“校園文化在農村小學難以實現,孩子們放學一般就是群聚玩?;蛘呋丶覍懽鳂I、看電視,基本不會參與此類活動”,這些都給我們的調研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比如,在瀧泊鎮明德小學適宜在周一至周五的大課間開展家政特色活動,孩子們對評優評先較為敏感,態度積極、你追我趕、氛圍良好,校園內宣傳欄更新頻率高,可通過多種方式推進家政體驗教育。
評價機制有三點:1.家政教育內容更新。有家政態度、家政習慣、生活自理能力、家政技能、實踐應用等五個方面。2.教師要從活動設計、小組實踐、組織展示交流等階段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性”自我評價、磋商交流式同學互評等。要利用“成長記錄”加強實踐過程指導,幫助學生找問題、看亮點,學會“溫故知新”。3.按期舉行學生自評。例如每學期對學生的家政表現設定評價指標,加之老師的評價結果的反饋,可以從正反兩方面促進學生對自己進行自我評價。
四、針對農村地區進課堂方案今后研究方向的思考
“兩會”之后談教育,其中出現一個新詞匯是“創新教育”,即以使整個教育過程被賦予人類創新活動為特征,以培養創新人才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的,以提高創新能力為核心,帶動學生整體素質的自主構建和協調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的教育理念與機制。不管是在農村地區還是在城市地區,家政體驗式教育都符合“創新教育”這一理念,并終將綻放獨特的活力和魅力。
我們有幸見到了雙牌縣團縣委書記,和她匯報了此次調查的初步結果。政府部門表示大學生如有想法在此地諫言有關學校教育的內容,不止是“三下鄉”義務支教,最好能接近農村小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有關家政教育的課題目前研究甚少,書記指示教育類的課題探索“任重道遠”、“貴在堅持”,我們一定不會放棄個性化方案的探索,期待與三所小學的再次相見。
五、研究的反思
1.對建設特色課程的新認識
比如學校的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等都是連接家庭和學校的重要途徑。通過“校本課程+體驗活動+社會實踐”的實施模式,將家庭有機地融入學校的特色建設和發展中來。
2.家政體驗教育是學生自主性、主體性發揮的重要載體
生活的邊界就是教育的邊界,生活的范圍就是課程的范圍。家政體驗教育是讓孩子們回歸生活、品味生活的實踐活動,在自理能力、禮儀交往、情趣生活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認識和訓練,而學生在這些活動就是學生自主性、主體性充分彰顯的過程。
3.開展家政體驗教育的思考
家政體驗教育評價的思考:作為實踐課程的評價,農村環境中可借鑒經驗較少,而家政教育對學生的學校評價、家庭評價、社會評價的標準、體系和評價辦法有待進一步研究。
家政教育內容更新與教師教學的思考: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中不斷面臨的新問題值得教育者的關注,如安全防范、接送時與父母的默契和溝通、接聽家庭陌生電話的注意事項、高技術新產品的使用等等新話題與家政內容的更新,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新挑戰。
家政體驗在家庭生活中地位的思考:從學生、家長乃至教師的認識是家政體驗教育僅僅是一種實踐活動,不應該是長期的、自發的開展下去,在家庭生活中僅僅有一次或兩次實踐活動就行了,沒有當成是孩子成長所必需掌握一門技能來對待。這難道僅僅是思想未轉變的因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