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芝
摘要:與其他年齡段的學生相比,小學生認知、思辨等能力尚處于早期發展階段。為了幫助小學生對低碳生活形成正確的認識,學校需要利用合理的培養策略,開展合理的低碳生活意識培養活動。本文從培養小學生形成低碳生活意識的必要性入手,對小學生低碳生活意識的培養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培養;小學生;低碳生活意識
一、培養小學生低碳生活意識的必要性
從本質角度來講,培養小學生低碳生活意識的必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小學生可塑造性方面。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也是國家未來發展的棟梁。結合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可知,倡導環保理念、實現低碳生活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基于小學生良好的可塑造特點,學校應該通過教學培養的方式提升小學生的低碳生活意識。在小學生的帶動下,其家長原有的生活理念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1]。因此,小學生低碳生活意識的培養有利于我國民眾整體低碳生活意識水平的良性發展。
2、小學生生活現狀方面。調查表明,當前我國小學生在飲食、學習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資源浪費問題。以我國某小學的食堂為例,約31.58%的小學生存在浪費食物的問題。通過對這些小學生觀點的詢問可以發現,在存在浪費食物行為的小學生中,近半數小學生將剩飯剩菜看成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他們對綠色環保理念、低碳生活等嚴重缺乏理解。
二、小學生低碳生活意識的培養策略
為了培養小學生低碳生活意識,在實際的教學教育工作中,需要對以下幾種培養策略的應用加以重視:
1、實踐活動方面。就實踐活動方面而言,小學學校應該在充分了解小學生愛好、日常生活習慣等內容的基礎上,開展有針對性的低碳生活意識培養活動。例如,某小學學校發現該學校小學生家中兒童繪本、兒童讀物等書籍的數量相對較多,且大多數小學生在看完一本書之后,會再次向家長提出購買要求,并將已經讀完的書籍仍在一邊,甚至有可能扔掉。根據上述信息,該小學舉辦了一次書籍交換與分享活動。在這次活動中,首先由教師出面為學生講解一本書籍的生產流程,為小學生低碳生活意識的提升奠定基礎。在活動的正式環節中,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與其他同學進行兒童繪本、兒童讀物等書籍資料的交換和分享[2]。這一活動的應用優勢在于:其實現小學生低碳生活意識培養策略的同時,有效滿足了學生閱讀新書的需求。
2、課程教學方面。就課程教學方面而言,可被應用在小學生低碳生活意識培養工作中的培養策略主要包含以下幾種:(1)環保教學策略。除了傳道受業之外,教師這一角色還背負著以身作則的重要使命。為了幫助小學生獲得良好的低碳生活意識,教師首先應該注重自身低碳生活意識的提升。除了生活方面的低碳行為之外,教師可以通過環保教學的方式將自身的低碳生活意識體現出來。以小學美術課程為例,當教師在課堂上當眾為學生繪制一幅示范畫之后,可以將畫作翻到空白的一面繼續使用。相對于單純的口頭表述及要求而言,教師這種言傳身教的方式能夠發揮出更加顯著的效果[3]。因此,將環保教學策略應用在小學生課程教學工作中,可以促進小學生低碳生活意識培養目標的實現。(2)低碳生活技能融入策略。從本質角度來講,可以將低碳生活意識的表現途徑看成是低碳生活技能。因此,為了實現培養小學生低碳生活意識目的,在日常的課程教學過程中,小學教師應該在充分了解小學生生活習慣、行為特點等因素的基礎上,選擇適宜的低碳生活技能應用在課堂教學中。例如,教師在提及飲食話題時,應該倡導學生盡量使用食堂中的消毒筷子,結合一次性筷子生產工藝的介紹及其對我國森林資源產生威脅等內容的講解,逐步提升小學生的低碳生活意識[4]。隨著低碳生活技能課程教學活動的不斷開展,小學生會不由自主地將在課堂上習得的技能應用在實際生活中,進而促進我國整體綠色環保、低碳生活目標的實現。
3、培養氛圍營造方面。就營造培養低碳生活意識氛圍方面而言,可被利用在小學生培養工作中的培養策略主要包含以下幾種:(1)基于低碳理念的校園文化建設策略。就小學學校而言,建設校園文化是其學校發展的重要工作,同時,這一任務也是營造低碳生活意識培養氛圍的關鍵。為了提升小學生的低碳生活意識,學校除了需要加強低碳理念在日常教學及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應用之外,還應該將這一理念作為建設校園文化的基本原則。這種融合低碳理念的校園文化會對小學生的行為、舉止以及認知等方面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長期處于這種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中,小學生能夠形成諸如浪費糧食是不良行為的正確認知。(2)基于宣傳模式的低碳生活意識培養策略。從本質角度來講,宣傳是營造氛圍的基本方式。為了實現培養目的,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小學學校可以利用以下途徑開展小學生低碳生活意識的宣傳:第一,板報、宣傳欄途徑。就這一途徑而言,學校可以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繪制出圖文并茂、簡單易懂的宣傳海報和板報,使得小學生通過對上述內容的觀察,主動獲得一定的低碳生活意識,減少浪費行為的發生概率。第二,校園廣播途徑。除了視覺層面之外,小學學校還應該加強對聽覺層面途徑的利用。在編寫及選擇校園廣播內容的過程中,相關人員可以將內容設置為小學生通過低碳行為獲得獎勵的笑話和故事。小學生在聽校園廣播的過程中,自身的行為及認識會受到具有教育性作用笑話及故事的影響,進而產生一定的低碳生活意識[5]。
三、結語
調查結果表明,當前我國小學生對綠色環保、低碳生活理念的了解相對較少。為了實現環保目的,學校應該承擔起這一培養責任,在實踐活動、課程教學等方面利用低碳生活意識宣傳、低碳理念與校園文化建設融合、環保教學技能應用等策略,合理開展各項培養活動。
參考文獻
[1] 李寶斌,楊霞.參與校園文化構建養成低碳行為習慣——基于湖南安鄉城東小學低碳教育的實驗研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4,(12):1-4.
[2] 鄧璧瑩.讓“低碳生活”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06):42-46+69+108.
[3] 麥清,郝琦.當前我國中小學生對低碳生活理念的了解和相關行為調查[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3,(06):53-54+69.
[4] 楊莉.關于開展中小學低碳生活教育的思考[J].課程教學研究,2013,(01):77-81.
[5] 張冠秀.中小學生低碳生活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以山東壽光世紀學校為例[J].環境教育,2012,(07):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