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燕
摘要:“十三五”期間,是加快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不斷深化農村改革的重要時期,伴隨著農村集體經濟的長足的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制度的變革與創新、農村集體“三資”(資金、資產、資源)管理正規化的深入,我國農村集體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穩固和夯實,農村集體“三資”作為農民群眾勞動積攢的果實,其效益也在不斷的攀升。然而“三資”管理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不足和缺陷如果不加以重視和解決,就會嚴重影響和制約“三資”管理工作,從而對黨和國家的農村事業造成不良的影響。
關鍵詞:農村集體;經濟;“三資”管理;問題
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簡稱“三資”)管理工作,是新時期農村社會經濟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抓手,是農村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是農村群眾關注的熱點和焦點,不斷強化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增加農民群眾的合法財產性收入,維護和保證農村集體經濟與農民群眾合法權益,是農民致富與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基礎和保障;也是不斷加強和深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廉政建設、密切聯系黨群關系,進一步推進農村社會經濟和諧發展的重要領域,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一、當前農村集體經濟“三資”管理正規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工作基礎薄弱,原始數據不明確、不清晰。由于歷史原因,很多村集體的登記管理十分不完善、不健全,“三資”涉及面太廣,既有實物又有資金還有土地(機動地)、林木、水面等等移動的抑或固定的,又有多年來國家和各級政府的支農資金、強農惠農資金和補助補貼等,部分村集體對屬于自家家底登記不全、紀錄不清、管理不力,相當之混亂,導致很多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存在產權不清且長期閑置浪費,嚴重流失或挪轉他用等諸多問題,帶來了管理上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不利于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展開。
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工作體系凌亂,管理架構不健全、不規范。一些層級的管理部門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不嚴,致使村級“三資”管理體系不健全、管理不規范,辦公設施和人員等資金投入不足,很多管理工作沒有開展。多年來,各級領導和政府部門對村級財務公開工作都很重視,出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規范制度,但是部分村干部大局意識淡薄、思想認識局限,群眾民主監督意識薄弱,使得這些財務管理制度的執行都不到位,“三資”管理公開的程度十分有限。一些村干部為了用錢便利,經手的資金坐收坐支,一些項目款項不按規定結算或抵扣,甚至有一些收入都不入賬。沒有合同的規范簽訂與管理,村集體的利益自然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證,村集體經營租賃、工程建設、產權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等項目合同發包時,隨意簽訂、條款不明、義務和權利不對等,有的地方搞暗箱操作,不進行公開招投標,也不按民主程序辦理,擅自變更合同事項或者延長合同期限,有的甚至沒有合同,嚴重違反相關規定導致集體利益的損失和集體資金嚴重流失。村級民主議事組織不完善不健全,村民管理存在不民主、不公開的問題,有的村集體干部假公濟私、中飽私囊,幾個村干部見個面就把事情定下來,資源管理、資產處置、資金開支、債務賬目,都缺乏民主監督。這些問題處理不好,極容易引發群眾和村集體的矛盾,給農村社會經濟造成不穩定,進而影響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的持續、良性、有效的開展。
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工作監管缺失,監管力度不到位、不順暢。首先是缺乏司法監督,其次是缺乏同級或上級的紀律檢查部門的監督,還有是缺乏村級領導集體班子的內部監督,再就是缺乏群眾的監督。缺乏有效的監督,在農村集體經濟的運行和權益上,就會導致對工作的不認真不負責,審批審核不嚴,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缺失,沒有建立健全的主體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更加沒有形成切實可行的長效機制,致使很多地方“三資”管理力度薄弱,“三資”流失嚴重,給廣大農民群眾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二、對于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正規化的建議
首先是制度建設,把國家和農業部的法律法規和有關文件的指示精神貫徹落實到農村集體經濟“三資”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上級或者業務主管部門協助村集體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并把此項制度建設納入到黨風廉政建設系統中,不斷建立健全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制度,用制度的邊框去約束村級干部和相關財務工作者,在工作中要遵守法律法規也要遵守財經紀律。例如,制定《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財務管理制度》、《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辦法》、《違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規定責任追究辦法》等文件規章,建立收支預決算制度、庫存現金限額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審批權限管理制度、票據管理制度、工程項目招投標管理制度、內部控制制度、民主管理制度、違規責任查處制度等等。
其次是隊伍建設,“三資”管理工作工作量大且事務性強,對“三資”管理工作人員能力素養的要求很高,各級政府部門在職能、編制、和待遇等方面要加以重視,把熟練掌握會計核算基本技能的“三資”管理人才留住。各級政府部門要加大支持的力度,增加業務培訓的深度和頻度,不斷提升“三資”管理工作人員業務水平,加強法律法規、業務理論與職業道德等各個方面的知識學習,全面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管理“三資”規范化人才隊伍的建設工作,夯實“三資”管理工作順利實施的基礎。
還有是有效監督,要以強化監督為手段,切實提升“三資”管理工作的實效,監督是各項政策制度落地實施的根本保障,要不斷加強民主監督、審計監督、部門監督等機制。加強民主監督,要發揮村民監督委員會的職能強化民主管理與財務公開對村集體重大“三資”管理事項實行監督;加強會計監督,嚴格把好財務審核關;加強審計監督,建設審計隊伍,配備專職審計人員,加大對村集體“三資”管理審計監督力度。擴大審計監督的透明度與群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嚴肅查處村干部違法亂紀行為,推進審計結果公告制度,促進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審計的規范化和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