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丹
摘要:稅收制度是國家征稅職能的具體體現,將稅收制度細化,有利于國家籌集財政收入,使各級稅務機關、單位和個人有法可依、有據可查、執法有序。這便體現出稅收法律制度制定的重要性。本文本著稅收重要性的原則分析了營改增和個人所得稅法現行稅收法制的問題,并根據這些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議和對策,望稅收制度有所完善。
關鍵詞:我國稅收制度;問題;對策
一、現行稅收制度背景
我國現行的稅收法律體系主要由23個稅種組成。在若干年的調整中,各稅種的監管部門也發生著變化,國家以暫行條例、國家法律的形式進行了頒布實施,按照不同的稅收法律制度,分別由不同的管理部門進行負責,稅收實體法和稅收法律制度構成了我國現行稅法體系,由特定的國家機構監管并發揮調節作用。
二、現行稅收制度存在的問題
稅收法律制度配合著國家財政的經濟政策,發揮著稅收的經濟杠桿作用。然而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很多問題。本文將例舉幾點加以概述。
(一)營改增的實行及所存在的問題
營改增是國家對營業稅和增值稅的一項重大的綜合性改革,其目的就是減輕企業稅賦及納稅環節,各企業面臨著營改增帶來的問題和挑戰,分析營改增所帶來的影響,具有重大的意義。
1.個人素質影響著營改增順利實施
各行業財務人員對以往的營業稅申報等工作形成了固定的思維模式,在有限的過渡時間內,尚不能及時的了解營改增政策具體實施辦法。如稅務工作人員依靠自己對政策的理解,對納稅人進行解答和操作,企業財務人員也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進行營改增工作。在此過程中,勢必會產生一系列問題。
2.對各行業發票、使用的影響
營改增后各行業需要注銷地稅的營業稅項目,在國稅局建立相應業務,領取增值稅發票。由于行業的特殊性及受時間限制,各行業取得發票時會有不同的問題。例如,5月份各二級學院營改增時,國稅并沒有相應的發票申領政策和程序,對于申領發票造成一定困難;而對地質勘探企業來說,面對的非企業個人取得成本費用的進項發票是最大的問題;對建筑業來說,原來建筑業實行的都是代扣代繳營業稅開具發票,實行營改增后,建筑業企業將自己開具增值稅發票,當期向稅務局納稅,企業負擔加重。而建筑企業取得的進項發票有可能稅率不同,增加了企業抵扣的難度。
3.營改增后對于各行業一刀切的改革政策
對于營改增政策來說,年收入額大于或等于500萬即認定為一般納稅人。以學校為例,學校所取得的收入一般為學費收入、省市或是國家下發的科研經費、扶持費用等,所發生的費用也是由各科研項目自行承擔。而學費的收入和支出也不是經常性的項目,有其特殊的收費區間,不適合國稅部門的增值稅發票,對其認定為一般納稅人并不適合。對于各項目費用發票取得進項稅發票也有難度,故無形中增加了賦稅。
(二)個人所得稅的實行及所存在的問題
個人所得稅于2011年調整,降低了中低收入人員的稅收負擔,增加了高收入人群的納稅負擔,從而調節收入分配,加大對高收入人群的稅收調節導向。然而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對個稅征收的監管缺乏有效措施
個人所得稅的調整是為了調節高低收入人群的工資差異,有效的提高人們工作的積極性和熱情,促進競爭和提高效率。然而,通過目前的個稅,只能調節高低收入人群的相對差距,并不能調節高低收入人群的絕對差距,不能最有效的調節根本差距。
高收入人群多半有著各種收入渠道,而個稅的申報除了由所在單位對其正常工資進行申報,仍需由納稅個人自行申報,而兩處以上收入和其他隱形收入需要納稅個人自覺申報繳納,這就需要納稅人提高依法納稅的認識,現行法律缺乏有效措施進行約束。
2.征管方式有待改進
目前我國的個人所得稅是按收入類別,由主要收入源頭進行申報,個人申報為輔。由收入扣除可以免稅的項目進行申報,而對于不以工資等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個人,則無法取得扣除,不能體現個稅的調節作用。再者,為了更好的調節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差異,更應考慮整個家庭的整體收入,家庭中每個人的收入都有差異,單純的看獨立個人的收入,不能有效的達到調節的目的。
3.中央和地方分享會加大地區經濟的差異
我國的個人所得稅是由國家和地方分享的,并下發一部分手續費給代扣繳企業。經濟發達的地區會讓勞動者取得更多的經濟收入,也就會吸引更多的勞動者進入高收入地區,地方和國家將在此區域而得更多的個稅收入,而偏遠地區的個稅申報工作也存在困難。將此以往,地區差異將越來越大。
三、提高稅收政策的對策研究
(一)通過政策宣傳和培訓,提高稅務人員服務能力
加大對有關人員的政策培訓力度,提高法律常識、業務能力和應變能力。通過業務培訓,使稅務人員對政策有更好的理解,提高對納稅人的服務。根據行業的特殊性,對納稅企業進行政策的宣傳,使納稅企業財務人員有針對性的了解自己行業營改增后的稅收政策。
(二)提高財務人員的個人素質和能力
企業財務人員需要提高自身素質,改變自身思維模式,由原有的營業稅的模式轉換為現有的增值稅申報模式,了解行業內自己所需要的進銷項發票的要求,對于自己行業內需要抵扣的成本費用發票有正確、深刻的認識,有效的合理避稅。
(三)對于特殊行業制定相關政策
對于特殊行業,國家和地區可制定相關的稅收政策,以適應納稅人納稅活動所需。
(四)提高納稅人依法納稅的意識,完善征管力度
加大對個人所得稅自行申報的宣傳,提高納稅人依法納稅的意識,使納稅人自覺的申報兩處及兩處以上收入的納稅所得。完善稅務系統和企業、金融系統的電子信息的聯系,有效的監控個人自行申報的行為,加以監管。
(五)征管方式有待改善
對于整個社會的個稅征收,可考慮減少稅率的等級數目,將一個家庭中只有一個人有收入來源,以及不以工資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人群考慮到其中。制定相應的扣除政策,加入醫療政策的扣除等等,使社會的人們生活更有保證。
(六)各地區稅率可有差異性
為更好地提高個稅調節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差異,可依當地情況對不同地區制定不同的稅率政策,減少收入的高低對個稅征收的影響,和個人所得稅對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
以上為本文的幾點看法,望對現行的稅收政策的問題能有所改善,以提高稅收政策的調節職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