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國瑞
摘要:在當前,由于學校在給予學生進行個體性的鍛煉道德實踐能力的平臺較小,因此讓學生較難有效的提升自我的道德水平與實際經驗,另外,學校影響力也要弱于現實生活當中的綜合影響力。學校所能夠發揮的作用,僅僅是限于道德的基礎層面,因此,在當前開展德育教育時,既要以學校教育作為重點,同時也以社會教育為輔,并進一步向全社會來進行延展,而要達到這一教育目標,就必須讓學校、家庭、社會三者進行緊密結合,共同發揮出合力。因此,本文重點闡述了學校、家庭和社會一體化的德育模式。
關鍵詞:高職;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德語模式
在現今,我國全社會都在致力于“培養實用型的專業人才”,社會有培養“有用人才”的期望、學校具有人才培育的責任與義務,家庭則有“盼望子女成才“的愿望。怎么樣來有效的增強對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進一步彰顯出德育工作所具有的實效性,是當前全社會都必須共同面對的一個重要的教育實踐研究課題面。因此,在本文當中,借助于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的德育模式”,進一步分析與研究此種全方位的教育方式,并在教育實踐當中進行科學合理的應用,來有效的的提升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實效性[1]。
一、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的德育模式的內涵
“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的德育模式”即為通過以學校來作為教育的基礎平臺,較好的體現出學校德育的重要地位,利用好家庭與社會當中所具有的各項豐富的德育資源,充分整合兩者之間的資源,發揮出整體的優勢,讓各項資源形成較好的合力作用,并將以往單一的德育途徑,拓展為多元化德育的途徑,緊密結合將學校、家庭、社會此三項資源。進一步構建起覆蓋范圍廣泛的德育網絡,使之能夠有效的整合為一種力量,以此來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意識與道德品質,使學生能夠獲得身心健康的成長。
二、在德育教育層面學校、家庭、社會所具有的作用
1、學校。在青少年在整個的成長階段,學校教育能夠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成長的重要因素。在學接求學的階段,是青少年最佳的身心成長階段,在此階段當中,青少年正在構建起自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也在較好的開發與拓展自身智力,具有較強的求知欲,能夠較好的理解與掌握所學的知識。只有在學校的正確的教育下,青少年方可有效的學習文化知識,提升自我的綜合素質,獲得全面的發展[2]。
2、家庭。家庭作為孩子接受啟蒙教育的最早的場所,對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的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師,家庭教育能夠讓孩子接受最早的的成長教育,其中涵蓋了啟蒙、道德、智力等方面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能夠潛移默化的給予孩子進行教育,因此家長們的言行舉止都會成為孩子學習與模仿的地方,因此家長必須以身作則,讓孩子能夠真正從家長的言傳身教當中獲得良好的德育教育。
3、社會。伴隨著當前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趨勢,科學技術也隨之獲得了較大的進步,在當今社會當中,人們接受的信息更趨于多元化,如果僅僅是從學校這一單一化的途徑來學習與接受知識,已經難以滿足于學生的學習的實際需要,同時也難以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趨勢。因此社會當中會開展一些專門針對于青少年有益的活動,這是對學校教育的一個有效的延展,從而真正的體現出學校、家庭、社會在青少年的成長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那么在充分整合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資源,使之形成整體性的教育合力,既要發揮三者之間的一致性,同時也要較好的體現出其自身的重要作用,以此來獲得相輔相成、共同提升。家庭教育應給予孩子一個溫馨的、充滿愛心的家庭環境,構建起和諧的家庭氛圍,家長應重點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讓孩子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與生活當中;學校應依據教育的總體目標,來逐步推進對學生的培養計劃,讓學生能夠獲得全面發展,并在教學當中,依據學生個性化的特點,來實施分層教學,使學生都能夠獲得整體性的提升,同時也要給予學生德育的教育,讓學生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社會應借助于多樣化的宣傳與教育活動,來引導學生構建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具有樂于奉獻、關愛他人的良好的行為意識,讓學生成為一個具有良好道德品質、擁有科學文化知識的綜合性的優秀人才[3]。
三、高職學校應構建學校、家庭和社會一體化的德育模式
為能夠有效的提升德育的實際效果,可構建起學校、家庭和社會一體化的德育模式,通過這樣的合作機制,能夠使三者之間形成合力,來共同致力于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德育教育。
1、學校與家庭的緊密合作。在教育實踐當中,可通過學校與家庭之間形成長效性的交流合作機制,由學校來向家庭宣傳有國家有關的教育方針與政策,使學校和家長共同來對于教育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并由學校廣泛的征詢家長對于學校的意見與建議,以此來較好的推進學校各項工作的進步。學校應適時的通報給家長學生在學校的日常表現與學習情況,讓家長能夠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實際情況,從而構建起家校之間良好的交流與溝通渠道,在學生出現學習問題與心理問題時,通過家校的及時交流與溝通,來對學生進行指導與幫助,讓學生能夠有效的解決實際問題,獲得身心健康的成長,從而能夠真正的發揮出家校聯動機制的重要作用。
2、家庭與社會的緊密合作。充分體現出家庭在促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當中的重要作用,家長應教育好孩子,以身作則的去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在教育實踐當中,不斷的總結家庭教育當中良好的教育經驗,應用良好的教育方法來對孩子進行具有實效性的家庭教育。
3、學校與社會的緊密合作。第一、學校應積極主動的與社會進行廣泛的聯系,有效的應用杜區的教育力量,可與社區職能部門共同創建“平安校園”。并請法律專家與學者,到學校進行法制教育講座,有效的提升學生遵紀守法的法律意識。第二、充分應用杜區文化部門以及文化團體的力量,來較好的促進校園文化建設,讓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意識,還可立足于各種節日,由學校來舉辦專項的教育活動,使學生能夠通過實踐活動,來獲得體驗式教育,讓教育活動能夠體現出實效性。最后,充分整合學校的各項資源,并較好的體現出學校自身的文化氛圍,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學校的各項資源進行共享使用,并真正的做到區域之間進行密切聯系,并以此來獲得整體提升。
四、結語
總之,學校教育工作只有得到社會、家庭的積極的配合與大力的支持,才能使三者之間共同形成合力,并形成三為一體的大教育模式,真正的促進學校教育的全方位、多角度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陸璐. 構建學校、家庭和社會一體化的德育模式初探[J]. 中國校外教育,2014,(01):2.
[2] 周衍潮. 構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一體化的德育模式[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二卷)[C].2005:5.
[3] 陳玲. 淺談家庭—學校—社會一體化德育網絡建設[J]. 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02):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