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全
摘要:上海對傳統工業企業實施整體搬遷改造正在提速。外遷企業的力度已由原來的每年500-600家增加到約1000家。目前上海的產業轉移,正在由以上海為中心的1小時都市圈城市向3小時經濟圈乃至更大的時空范圍延伸和擴展。本文從上海產業發展現狀分析,以浙江為例,從上海產業轉型升級對浙江經濟的輻射效應進行研究出發,為浙江接軌上海發展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上海周邊;接軌上海;轉型升級
一、引言
2016年上海第三產業占比首次超七成,金融業、批發和零售業、信息技術服務業等成為拉動上海第三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上海在長三角迎接新一輪國際制造業轉移的大趨勢和實現“四個中心”戰略目標的過程中,隨著產業轉移對長三角周圍地區的擴散和輻射效應越來越強烈。上海周邊縣市如何把握這個機遇,吸引適合自身產業發展的項目落戶,發展本地經濟成為焦點。
二、上海產業轉型升級對周邊地區的重大影響
(一)溢出效應顯著
1.與上海錯位互補發展成為熱點。周邊地區利用上海發展產業轉移的機遇,結合自身特點改造傳統工業,提升第二產業,發展第三產業。以浙江與上海的交界嘉善縣為例。近三年來,有70%的項目信息是來自上海。剩余的項目也是外地瞄準上海市場在周邊布局的項目。當地一些像織機、膠合板等落后產業開始被淘汰或轉型升級。高端裝備制造、精密機械和電子信息產業開始成為主要產業。
2.生產性服務業成為上海周邊投資新熱點。隨著周邊地區的現代制造業快速發展。圍繞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的生產性服務業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加速向現代制造業生產前期研發、設計,中期管理、融資和后期物流、銷售、售后服務、信息反饋等全過程滲透。服務外包、軟件開發和科技研發機構正加速布局。產品設計、評估咨詢等與企業密切相關的行業正快速增長。
(二)虹吸效應顯著
1.對周邊資本的虹吸效應
上海的轉型升級,特別是自貿區的設立為在滬金融機構帶來更多的業務,快速接軌國際資本市場。這極大地吸引了江浙資本的目光。據浙江企業在滬協會統計顯示,浙江在上海興辦的企業總數有5萬家以上,總投資規模超過500億元。浙江500強企業很多總部已遷往或計劃遷往上海,這一趨勢而且越來越明顯。
2.對周邊人才的虹吸效應
發展的競爭最終是人才的競爭,上海的轉型發展需要大量的高端人才,這必然會吸引國內外優秀的人才前來。2016年前三季度上海人才凈流入占比為5.37%。而上海周邊江浙一帶自古以來就是人才輩出的地區,作為交通最方便、生活習慣最相似的群體自然成為流入上海的主力軍。近年來,男性青年畢業工作的首選就是前往上海工作,這甚至造成了部分本地高學歷女青年找對象困難的社會現象。
(三)融入上海都市圈進一步加速
1.規劃與上海接軌。上海把“一城九鎮”中的大多數試點城鎮布置在江浙邊界,其目的就是要推動周邊地區進一步融入上海都市圈,為上海經濟發展提供要素資源。而上海周邊省市都緊緊抓住了這一機遇同步制定規劃,進一步接軌上海。以嘉興市為例,該市“十三五”規劃建議深化了“十二五”提出的“與滬杭同城”戰略,重點突出了以“兩個無差別,三個更好”即“市場規則、政府辦事規則與上海無差別,產業配套條件、政府服務效率、人居環境更好”的目標。
2.基礎設施無縫接軌。2011年嘉善,開通了浙江省首條聯滬省際公交;2014年嘉善,成立浙江省第一個上海自貿區戰略合作區域;平湖啟動了“浙滬產業園”建設;海寧建立了以上海漕河涇開發區。嘉善經濟開發區成功將上海固定電話021區號引入。嘉善市民在上海看病已無需辦理轉院,直接報銷。2016年上海居民公積金已能在嘉興購房使用。2017年,嘉興市民卡(公交卡)與上海的公交卡、地鐵卡互通互用。
三、對策建議
(一)立足區位優勢,找準定位,合理布局
1.立足區位優勢,找準定位。在發展定位上,實施與上海“錯位發展”戰略,積極發展延伸型、承接型、互補型服務業,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上海周邊地區要充分發揮特定區位優勢,鞏固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積極為上海提供配套服務。
2.突出重點,合理布局。周邊地區應加快改造提升服務業,為制造業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務,促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相互融合。重點培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在布局上要將研發、設計和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緊密圍繞在制造業的周圍,形成集聚效應,加快構成產業集群的服務支撐體系,推動現代服務業和現代制造業的融合發展。
(二)加強產業招商,加大人才引進力度
1.積極開展對滬招商引資。選派有經驗的干部駐點上海,要利用與上海建立的長期合作關系,做好外遷項目的摸底和對接,推進重點特色產業對接,把符合本地產業導向的項目引進過來。重點加強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以及科技與信息服務、互聯網+和金融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的對接與合作。
2.加大人才引進力度。要積極開展“雙招雙引”工作。要抓緊出臺相關政策,加大獎勵力度,最大程度把本地人才留住、把外部人才引進,從而占領人才發展制高點。要緊緊抓住引進“高、精、尖、缺”人才的主方向。做到當地重點發展什么行業,就重點引進什么人才,而不能由政府來拍腦袋決定。要相應地建立重點產業人才需求申報、監測和信息發布制度,根據產業調整及時跟進。
(三)優化產業發展環境
1.優化政策環境。要加強對現代產業發展的政策研究,推進二產、三產又好又快發展。建議對優先發展的如研發、設計、創意等生產性服務業和其它重點行業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加強高端人才引進力度,完善住房、社會保險、子女教育等人才引進政策,依法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梳理需要省協調解決的接軌上海重點難點清單,推動省級層面建立接軌上海協調推進工作機制。
2.優化基礎設施環境。一是加強與上海及周邊地區的通道建設。規劃實施滬杭高速亭楓樞紐改造,完成320國道改線方案,并做好與上海市域總體規劃的溝通銜接。二是要抓緊研究利用滬杭鐵路復線開通上海至浙江的通勤列車,研究推動上海公交線路向浙江延伸,盡快解決城際間通勤這個薄弱環節。三是要積極與上海有關區、街道和重點科技園區合作,力爭實現與上海接壤的各縣市與上海產業平臺合作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