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浩+李偉

摘 要:現階段我國的全面改革有了進一步深化,企業的改革也進入到深化期,企業間在市場中的競爭日益激烈。企業要想得到良好發展,以及提高自身在市場中的競爭力水平,就要充分注重自身經濟效益的評價,從而結合評價結果及時轉變發展方向,和創新發展模式。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有助于保障企業在市場中的良好發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就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性和影響因素加以分析,然后對因子分析內涵進行闡述,最后探究因子分析在企業經濟效益評價當中的具體化應用。
關鍵詞:企業經濟效益;因子分析;應用
社會的多元化發展過程中,企業的經濟效益評價在形式上以及方法上也發生了變化。通過因子分析研究,對企業經濟效益評價的質量水平提高就有著保障。因子分析的方法應用將信息技術作用技術來實施統計分析的。實施因子分析主要是對企業的經濟活動效率的相關情況加以反映,從而促進企業領導者對企業經濟發展狀況有明確的認識,然后結合分析結果來制定更為科學的發展經營戰略。通過從理論層面加強因子分析法的應用研究分析,就能對企業經濟效益評價質量提高提供理論依據。
一、企業經濟效益的評價的重要性
企業的實際發展過程中,經濟效益的提高對其自身的競爭力提高有著積極作用,這也是對企業發展的基礎保障。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經濟效益是企業經濟活動的根本出發點,只有對企業的經濟效益得到了顯著提高,對企業在激烈市場中獲得發展優勢才能起到促進作用,從而在市場中更好的發展。從不同的角度對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性也有著不同,從國民的角度來說,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能通過有線資源創造更大的社會財富,對人們的物質需求以及文化生活需求也能得到滿足。企業的發展中也肩負著社會責任,并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有著緊密聯系。而從國家角度來看,企業的經濟效益提高對國家的綜合實力增強也有著保障作用。
企業發展中經濟效益的提高能夠產出更多勞務以及產品,對資金的積累也有著促進作用,對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有著積極促進作用。在經濟效益的提高下,對投資效益以及資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也比較有利,這對我國的資源不足的發展問題就能得到有效緩解。經濟效益是企業經濟活動當中重要的發展目標,經濟效益的提高是企業行政管理以及技術管理和業務管理等系列的管理水平的綜合呈現。提高了企業經濟效益,就能保障企業在市場中的可持續發展。
二、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因素分析
企業的經濟效益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從而對企業的進一步發展造成阻礙。其中的成本因素就是比較突出的,也是對企業的經濟效益有著直接影響的因素內容。企業在成本控制以及管理方面得到了加強,才能有利于企業經濟效益水平的提高。成本控制是將成本作為主要的手段加以控制,來達到對企業的經濟活動控制管理的作用,科學的實施成本控制手段,能有效優化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以及經營機制等。在成本控制的措施實施方面,要充分注重標準化,也就是計量的標準化以及價格的標準化和質量標準化等。通過在成本控制工作方面得到了加強,才能有助于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除此之外,影響企業經濟效益的因素,還體現在財務管理以及員工素質層面。企業的員工整體素質的水平對企業的經濟效益有著很大影響。表現在整體素質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就高,員工整體素質低,企業經濟效益就低。而在財務管理因素上,就涉及到流動資金以及固定資產的管理,在這些層面的管理水平得到了加強,就能有助于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三、因子分析法在企業經濟效益評價中的應用
1.因子分析方法
將因子分析方法應用在企業經濟效益評價當中,就能發揮其自身積極作用。因子分析是以降維為思想,由研究原始變量相關矩陣內部的依賴關系出發,把一些具有錯綜復雜關系的變量歸結為少數幾個綜合因子的一種多變量統計分析方法。能有效探索不容易觀測以及潛在的因素,可結合相關性的大小,對原變量實施分組,這樣就能促使組內變量間相關性比較高,不同組變量間相關性比較低。在這每組的變量就是基本結構,通過不可觀測綜合變量進行表示的,這是公共因子。能夠將因子分析方法在變量以及樣品分類和排序處理當中進行應用,在因子分析的模型建立方面也要充分重視。設N個樣品,每個樣品觀測P個指標,這P個指標之間有較強的相關性,為了消除出于觀測量綱的差異及數量級不同所造成的影響,將樣本觀測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使標準化后的變量均值為O,方差為1。
參數估計是比較重要的內容,因子分析能分成確定因子載荷以及因子旋轉和計算因子得分這幾個步驟進行實施。先要結合樣本的數據來估計因子載荷矩陣A,在進行估計的方法選擇層面也要充分重視,對主軸因子法以及主成分法、極大相似法的應用比較重要。如在對主成分法的估計方法應用中。設λ1≥λ2≥...≥λp>0為樣本相關陣R的特征根,γ1γ2...,γp為對應的標準正交化特征向量。假定從相關陣出發求解主成分,設有P個變量,則可以找出P個主成分。將所得的P個主成分按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則主成分與原始變量之間存在如下關系式:
在得出了由Y到X轉換關系,就能得到如下關系式:
因子旋轉也是比較重要的內容。在進行建立因子分析模型,主要是來找到公共因子,比較重要的是要能明確公共因子的意義,這樣才能對實際的問題進行有效分析。
2.因子分析在企業經濟效益評價中的具體應用
下面選取了9家上市公司2016年的一系列經濟評價指標(從財務分析的角度),利用因子分析,進行企業的綜合經濟效益分析評價。借助SPSS軟件得到旋轉后的成分矩陣(見表)。經過分析,選取了3個公因子從3個方面來衡量企業的綜合經濟效益,這3個公因子的的方差貢獻度和是85.096%,說明這3個公因子可以代表原來的17個指標去很好的評價企業的經濟效益。
由表得知,公因子1主要由營業稅金及附加、財務費用、管理費用、所得稅費用、歸屬于母公司的所有者的凈利潤、利潤總額這6項指標所決定,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和銷售費用分別為0.759和0.726,其余各項的因子載荷較低。可以看出,公因子1的方差貢獻率高達42.161%,是企業經濟效益指標體系中的主要方面。公因子2主要由少數股東損益、營業外收入、營業成本這3項指標所決定,其余各項指標都在0.7以下,公因子2對所有原始變量的方差貢獻率為23.706%,因子重要性排第2。公因子3主要是由投資收益和其中: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兩項指標所決定,公因子3中沒有指標達到0.9以上,指標的因子載荷普遍都很低。公因子3的方差貢獻率為19.229%,在因子重要性中排第3。
以0為企業經濟效益評價的參考標準,綜合得分大于0表示企業經濟效益較好,如果小于0則表示企業經濟效益比較差。如圖所示,綜合排名在前面的兩個企業是北辰實業和廈門港務,其他企業都在0以下,且中持股份在-0.5以下。可以看出,各個企業的經營狀況好壞各不相同,不能以單獨的一項指標就能評價企業的經濟效益好或者不好,需要進行細致深入的分析,以綜合經濟經濟效益判斷企業的投資價值。
四、結語
綜上所述,因子分析方法在企業經濟效益評價當中應用,要注重科學化的選擇,借助SPSS軟件對多個指標進行綜合分析,合成少數幾個主因子,盡可能的利用更多的原始數據,最后得出綜合評價。根據最后的結果就有助于企業經濟效益的評價質量提高。
參考文獻:
[1]劉崇華.企業經濟效益評價中多元統計分析的應用[J].才智,2016(07).
[2]溫馨月.多元統計分析在企業經濟效益評價中的應用[J].財經界(學術版),2015(17).
[3]陳燦斌.企業經濟效益評價中多元統計分析的應用[J].現代經濟信息,2015(11).
作者簡介:古浩(1997.05- ),女,漢族,重慶豐都人,長江師范學院財經學院在讀本科;李偉,就職于長江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