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幼兒園教育工作來講,其音樂教師的專業素養、實踐教學水平等方面,對教學效果的高低有著直接影響,也決定著幼兒音樂學習興趣的高低,對幼兒是否能夠真正理解、掌握相關音樂知識與技能都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各師范院校應不斷加強聲樂教學,采取更新穎、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從而促進其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
關鍵詞:優勢聲樂;教學效果;措施探究
前言:幼師專業主要是為了給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的幼兒教育人才,而隨著社會對幼兒教育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為了推動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創新發展,幼師專業學生需要全面發展綜合素質。其不僅要掌握豐富的文化知識、基本教學技能,還應通過各種途徑來優化、發展自身知識結構與綜合素質,音樂素養就是學生將來從事幼教工作所必須要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
一、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革新教學內容
作為一個相對比較復雜的過程來講,教學主要是圍繞兩個問題來設計與組織的,也就是教什么?怎么教?能夠準確把握這兩個理念,教師就能夠找到教學方向,并制定出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目標,對此,在正式開展幼兒專業聲樂教學之前,其教師應先充分確定聲樂內容有哪些,在教學中需要讓學生掌握哪些技能,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教學方法的選用,以及教學活動的組織。對于幼師專業聲樂教學活動的開展來講,其教學目標主要是為了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幼兒音樂教師,而非是要培養專業歌唱者,或者是舞臺表演者等。因此,聲樂焦教學活動的開展不需要過于深奧,只要可以讓學生在此教學過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的聲樂技能技巧即可,同時還應注重學生音樂欣賞、審美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將師范教育的特點充分體現出來[1]。
針對幼師審閱教學特點,聲樂教師應對學生實際水平,教學內容與目標等方面做出全面考慮,并結合具體教學需求,對教學大綱的相關要求做出進一步優化,從而有效縮小教學內容范圍,適當的刪減一些較為抽象、復雜,或者是不會對學生今后工作起到幫助的一系列理論、技術性知識,將與幼兒教育緊密聯系的知識內容作為教學重點。通過對聲樂教學做出這樣改革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調動、發展學生的聲樂學習興趣與能力,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相關知識的學習、探究當中。另外,聲樂教師也應該為學生提供一定的獨立思考、探究的空間,讓學生能夠自主的發現、提出,并探究解決相關問題,使其真正掌握課堂學習的主動權[2]。
另外,幼師專業學生聲樂教學能力的培養往往要經過一個漫長且復雜的過程,要想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就必須要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學習、鍛煉的機會,也就是讓學生到幼兒園去實踐學習,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科學整合,也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真正提升學生的聲樂教學能力,而不會成為只懂得紙上談兵的“庸師”,也以此來為今后的幼兒學習提供有力保障[3]。
二、注重學生嗓音類型劃分,因材施教
教師在新生上第一節課時,首先就要對每位學生的基本嗓音條件做出全面了解,讓學生進行聲樂匯報。將嗓音基本相似的學生劃分在一類,以便于教師能夠針對每位學生的認知需求來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這樣不僅能夠達到因材施教,在開展共性訓練的同時也能夠更好的培養、發展學生的個性聲音。通常情況下,結合學生的基本素質可以將學生的嗓音分為三類:
一是,白嗓類。從理論層面來講,學生要學習幼師專業,通常都會具備一定的嗓音條件,但是由于師范學校招收的一般都是中專畢業的學生,通常都為接受過系統、專業的聲樂訓練,通常都存在喉嚨緊、真聲多的情況。對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該氣息的支持、聲音開度作為教學重點[4]。
二是,混聲類。在聲樂學習中,一些學生由于平時養成的說話習慣,或者是入學前未接受過聲樂理論訓練在,所以往往很難準確把握聲音的發出,經常會出現聲音好似窩在喉嚨里出不來、沒有音色等情況。對于這類學生,在聲樂教學中,其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的真聲機能,引導學生學會怎樣讓聲音在氣息的支持下,進行不退讓、不躲閃的演唱。
三是,噓嗓類。這類學生通常都是因為愛好音樂,所以在入學前通常都接受過一些專業訓練,有較好的嗓音基礎,或者是具有良好的混合聲方面的天賦,這是聲樂教學中最好培養的一類學生。這類學生在進行班集體連聲過程中,往往都是最快找到感覺的,且發音也比較準確,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帶動全班。對于這些學生,教師在聲樂授課中,應多為其示范,以此來優化、促進全體學生的聲音發展。通過開展這種分層教學,不僅能夠獲得更理想的教學效果,也能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更全面、客觀的培養與發展[5]。
三、及時開發學生音域,不定時抽查
首先,對于學生音域的開發。在聲樂教學過程中,當學生整體發聲基本正確時,往往都是學生演唱情緒極為高漲之時,此時,學生不僅具有較高的演唱欲望,氣息也比較充分,學生在規范中聲區的基礎上,隨著高聲演唱,母音也會隨之自然變色。如,平靜時在唱“啊”這個音時,在興奮狀態下會無意變成“歐”或者“烏”,而這也是演唱高音時需要進行的母音變形。對此,教師應結合具體情況將練聲曲適當的提升幾個音,這樣學生不僅可以讓學生輕松的演唱出來,也能夠幫助學生不知不覺的拓展學生的音域,進一步鍛煉、發展學生的發音機能。再加上教師的正確指導,以及適當開展技能訓練,使得學生可以有意識、有目的,以及有控制的將高音正確發出來,促進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6]。
其次,應加強不定時抽查,及時糾正相關問題。由于學生的嗓音條件都存在一定差距,對于聲樂教學來講,共性聲音訓練不僅會阻礙學生準確掌握正確聲音,對此,教師在授課中,可以對學生的演唱形式進行抽查,及時發現、糾正學生演唱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做出針對性的點評,這樣班級存在同樣問題的學生也能夠得到一定啟發,并真正認識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之處,同時,還有給予學生正確示范,做出具體糾正,這樣不僅可以獲得立竿見影的教學效果,也能夠同時幫助擁有同樣聲音毛病的學生及時糾正自己的問題,以此來獲得以點帶面的教學效果。
四、注重練唱、連聲曲的統一
練聲目的是為了唱好歌,而歌曲的選擇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對聲音的進度產生直接影響。練聲曲是為了更全面、科學的開發學生的聲音,或者是為了糾正學生聲音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做出針對性選擇,當連聲曲狀態基本正確后,就可以引導學生采用練聲的感覺進行唱歌,此時歌曲的選擇極其重要。如果選擇的歌曲無法達到與練聲曲中母音的一致性,很容易會導致學生剛剛訓練好的聲音無法得到有效保持,適得其反。例如,練聲曲的選擇如果屬于下行音階,但在練唱時卻為學生選擇了上行旋律。或者是練聲曲通常都是“歐”“烏”等母音,但若選擇了母音都是“依”“哀”的歌曲等,都屬于選擇上的不合理。因此,在聲樂授課中,為了獲得理想教學效果,練唱歌曲、練聲曲應注重統一性[7]。
五、強化品德教育工作
作為一名幼師,不論擁有再強的專業知識,或者再高的綜合素養,以及再豐富的想象力、創新力,若不具備積極、健康的思想價值觀,就無法準確的駕馭自己的情感,也無法真正走進幼兒,成為幼兒的朋友,這樣的教師也無法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因此,在開展幼師聲樂教學活動過程中,應注重其與德育教育的有機整合,在此背景下,不僅可以讓學生真正意識到師德的重要性,也能夠讓其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很可能會在未來的工作中影響孩子的一生,且真正懂得在自己選擇了從事教師這一行業后,其個性、德行便不再屬于自己獨有的。再加上幼兒通常都會擁有驚人的模仿能力,這也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學會謹言慎行,并悉心的去呵護幼兒那幼小的心靈,否則便是一種道德缺失。因此,必須要注重幼師聲樂教學和德育教育的有機整合[8]。
結語:總之,各師范院校應充分認識到,不斷增強聲樂教學效果,不僅可以促進優勢專業學生藝術修養的逐步提升,也能夠讓其在走入幼教崗位后,可以通過音樂基礎教育來不斷拉近自身與幼兒的距離。因此,為了向社會輸送更多高品質、綜合素質較強的幼教人才,相關聲樂教師應不斷更新自身教育理念,探索更新穎、有效的授課方法,以此來不斷增強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巖,裴爽.淺析如何提高幼師聲樂教學效果[J].大眾文藝,2013,(24):223.
[2] 張燕.淺談如何提高幼師班聲樂教學效果[J].職業,2014,(12):109-109.
[3] 蔣艷琦.幼師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研究——以白城職業技術學院幼師專業聲樂教學為例[D].東北師范大學,2010.
[4] 李雪萍.幼師聲樂教學的探析——以白城幼師為個案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9.
[5] 魏瑋.幼師聲樂教學現狀研究——以長春幼兒師范學校為個案[D].東北師范大學,2010.
[6] 邱金玉.柯達伊教學法在我國幼師聲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4.
[7] 張韶然.河北中職院校幼師聲樂教學探索與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
[8] 詹紅亞.風格決定唱法——淺談幼師聲樂教學中的聲音概念[J].中國音樂教育,2013,(6):44-45.
作者簡介:曾亞平,女,1981年8月生,河南南陽人,高校講師,碩士研究生,專業:音樂學聲樂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