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妍
【摘 要】本研究主要是為了調查在高中所開展的研究性學習是否能夠獲得高中生的認同。作者通過訪談法、觀察法以及問卷調查法等來對該課程進行調查。根據學生回答的結果來分析學生對研究性學習中的各項維度的認同狀況,從而督促學校共同分配教學資源,完善對研究性學習的管理制度,促使研究性學習能夠更好地在高中生中開展。
【關鍵詞】高中生 研究性學習 認同 調查
一、前言
我國開始實施教育改革時,研究性學習就已經受到了很多學校的關注。作為高效的實踐課程之一,研究性學習能夠為學生提供高效率的學習方法,愉悅的學習氣氛。盡管高中生還不了解研究性學習的價值,但只要參與到教學實踐當中,就能夠感受其課題內容的選擇所代表的含義,也能夠了解到自身學習的薄弱項。高中生應該在高考之前就多與外界接觸,不僅僅是接觸人和事,還應該接觸自然、接觸社會、接觸更多未知的東西。
二、研究目的
在我國對教育模式進行調整的過程中,研究性學習已經成為高中實踐學習中的一部分。作為高中課程的一種創新形態,研究性學習能夠使學生參與到教學目的的制定以及教學內容的討論當中。那么,學生是如何看待研究性學習的呢?研究性學習在高中課程中的實踐是否能夠獲得高中生的認可呢?筆者將在研究中從學生的角度來調查其對研究性學習中課程價值等方面的認同狀況,并確定研究性學習是否能夠幫助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在研究性學習的實踐當中提升自身的學習水平呢[1]?
三、研究方法
該研究將采用三種方法來了解高中生對研究性學習的認同狀態。問卷調查法將主要了解高中生的背景信息以及其對研究性學習的認同信息。整個調查問卷將由25道問題組成,分別詢問了學生關于課程價值、目標、設置、內容、實施、資源、評價以及管理方面的相關內容。問卷將在某市的四所高中發放,共發放1000份。問卷總共回收了958份,其中的有效調查問卷共951份。從回收率以及有效率情況來看,問卷調查結果能夠作為調查數據被列入到研究分析當中[2]。研究者還將抽取一部分學生進行面對面的訪談,了解其對研究性學習的看法,并使接受訪談的學生在項目之間展開交流和討論。研究者根據對參與交流的學生的觀察來了解其對研究性學習的認同情況。
四、研究過程
研究者已經從問卷調查等方法當中了解到了高中生對研究性學習的態度,并了解到其對研究性課程設置的一些感受。從其對課程的價值態度來講,高中生認為該課程的設置能夠將自身作為教學的主體,給予自身學習的發展空間,能夠滿足自身學習的需求[3]。因此,問卷調查的反饋數據,高中生給予課程價值比較高的評分。從課程的目標角度考慮,研究性學習所制定的學習目標是為了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明確自身的學習目的,并為了實現學習目標而努力。但根據學生在調查問卷中對課程目標的認同評分上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既不了解研究性學習的課程目標,也不認同課程目標。從課程設置的角度來討論,高中生在調查問卷內已經表示了對課程設置的意見。不同高中所設置的研究性學習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大體上講,高中將研究性學習作為必修課來學習,而學生們對該種設置也表示了高度的贊同[4]。從課程內容的角度來說,我國對高中課程內容的改革當中并沒有規范研究性學習的授課內容,學校在設置課程內容時可以根據自身對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開發來確定課程內容。學生們對目前狀態下學校方面所設置的研究性學習課程內容并不排斥,但也不表示喜歡,其對部分課題的選擇表示了支持和肯定。從課程實施、課程資源、課程評價以及課程管理等角度來講,學生比較認同目前的課程實施環節,但并不認同當前的課程資源能夠符合自身的學習狀態。高中生認為如果研究性學習將會加入到高考的考試科目當中,那么就會影響其對研究性學習課程的興趣。高中生還認為當前的管理方式并不能夠完全發揮出研究性學習應有的價值,學校的管理制度比較落后。
五、研究結果
根據對高中生的調查結果可以得出其對研究性學習的認同結論。高中生其實對研究性學習還是很有興趣的,不過對課程資源以及管理方面還有懷疑,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在學校方面,研究性學習的基礎設置不符合學生要求。而家長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認為學生應該以高考考核的科目作為學習重點,從而提升學習成績,而不是參加課程實踐活動。家長不支持研究性學習,學生們也在家長的影響下對研究性學習產生了懷疑。由于學校沒有此方面的先例,教師也沒有受到過專業的培訓,突然接觸研究性學習,不僅教師會對該課程的教學方式感覺到陌生,學生也會不適應[5]。在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和管理方面,學校需要根據高中生的認同情況來適當地調整,從而使評價制度更加完善,管理制度也更加合理,使研究性學習能夠順利地在高中開展下去,吸引學生和家長的注意,提升學生的綜合實力。
六、關于高中生對研究性學習的認同狀況的幾點思考
為了使研究性學習受到更多高中生的認同,教育部門以及學校都需要做出努力。教育部門首先需要為研究性學習的實施提供機會,重視研究性學習,在高中設置研究性課程。政府要下達宣傳文件,使媒體大力宣傳研究性學習的優越性。家長認識到研究性學習對學生的重要性,就會轉變對研究性學習的看法,轉而支持研究性學習的開展。而政府部門應該給予研究性學習資金支持。部分高中并沒有良好的教學條件,無法為研究性學習提供配套的教學設備,政府部門需要對其進行支持,或者均衡各個高中的教學資源,促使高中各校都能夠順利地開展研究性學習。
學校領導要認同和推廣研究性學習。作為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領導,在課程的資源分配方面要給予研究性學習大力的支持,促使研究性學習在實施期間能夠有足夠的資金支撐。在教學設備上學校也要進行更新換代,促使研究性學習與信息化技術相結合。一些高中學校為了使學生專注地學習,不與社會外界的不法分子接觸,選擇了封閉式的管理模式。但研究性學習需要打破該項傳統,使學生們接觸到社會,為研究性學習所提供源頭活水,促使學生能夠從實際生活中獲得更多的研究性學習知識。學校還需要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對研究性學習的管理制度,使制度能夠與課程設置相配合,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6]。
學生是研究性教學的學習主體,也是研究性學習的參與者。學生的態度決定研究性學習的課程實踐是否成功。學生應該轉變對研究性學習的錯誤看法,認真體會研究性學習的優越性,并以支持的態度來嘗試研究性學習,了解研究性學習的價值與目標,主動參與到研究性教學實踐活動中去,從中找出自身的不足和弱點并加以改正,認真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七、結論
研究性學習已經成為高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論會不會被加入到高考的考核當中,學生都應該重視研究性學習。總而言之,教育部門需要與學校相互配合,為研究性學習提供最好的教學資源和教學設備。教師與學生之間也需要相互配合,促使研究性學習的教學實踐開展更加具有活力。
【參考文獻】
[1]許亞鋒.西藏大學生國家認同現狀調查與教育對策[J].中國青年研究,2016,07(05):98-105.
[2]王茜.三語語境下白族高中生的文化認同[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07(05):142-143.
[3]徐捷.在京流動人口子女學校學習狀況與期望調查報告(下)[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6(04):97-114.
[4]陳友慶,胡婷婷,孫誠.當代大、中學生對中華傳統價值觀的認同度調查[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05):10-13.
[5]孫志剛.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的深度反思——以E中學為例[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4,04(02):50-56.
[6]張曉陽.中小學生“個體公民”身份認同的調查研究[J].教育觀察,2012,0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