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紅
摘 要:幼兒教育對于孩子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幼兒教育將會對孩子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心理素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但是,當前的幼兒教育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的心理素質教育。本文在深入分析幼兒教育特點的基礎上,簡要闡述了幼兒心理素質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幼兒 心理素質 教育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 (2017) 04-0190-01
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環節之一,所以,幼兒教育質量高低對于孩子以后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由于孩子的成長特點,幼兒教育階段對孩子的心理素質教育和培養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心理素質不僅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而且對于孩子以后的整個學習過程都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但是,當前的幼兒教育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心理素質的教育和培養也沒有引起老師足夠的重視,這些問題將嚴重制約孩子未來的發展,影響幼兒教育的整體質量。
一、當前幼兒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家長的教育觀念過于超前,容易給孩子造成壓力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競爭變得異常激烈,為了讓孩子在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加之家長之間的攀比心理,幾乎所有家長都認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過早的對幼兒階段的孩子進行超前的小學教育,并且家長只關注孩子的應試成績,并以此作為人前炫耀的資本,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1]。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的心理,幾乎將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認為越早教育對孩子的發展就會越有利,所以過早地讓孩子承受學習的壓力,完全忽視了孩子心理素質的培養。這種超齡的學前教育對于孩子來說,不但抑制了天性,而且過早的使孩子失去學習的興趣。
2.教育理念陳舊,忽視心理素質教育
受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我國各個階段的教學都以應試教育為主,這種根深蒂固的教育觀念也波及到了幼兒園教育。應試觀念不強調孩子個性的發揮和天性的釋放,單純的以應試成績作為優秀與否的衡量標準,在幼兒教育階段就采用灌輸式的教育方式,單純強調成績的提升,忽視孩子心理素質的培養,殊不知這種教育方式根本不適合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如果得不到及時改進,將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孩子的成長,影響綜合素質的提升。
3.缺乏相對完善的學前教育銜接機制
由于學前教育處于教育的早期階段,其中私立幼兒園較多,所以,目前還沒有一套完整規范的學前教育機制。而且當前多數小學入學時都需要經過入學測試,并以此成績作為班級分配的主要依據[2]。這無形中就給幼兒教育施加了一定的教學壓力,使幼兒園不得不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過早地對孩子進行小學教育,提高孩子的入學測試成績,以此來保證學生能順利地升入小學,對于孩子心理素質的培養和教育很少重視。
二、幼兒心理素質教育的主要策略
1.豐富幼兒園教育形式
在當前的幼兒學前教育中,絕大多數的幼兒教師受到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對孩子采取灌輸式教學方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長此以往,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孩子能力的提升和天性的釋放,對于幼兒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對于學前教育階段的孩子來說,他們對于外界事物充滿好奇心,也樂于積極地嘗試新鮮事物,所以對于這個階段的孩子,玩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也是培養孩子自信心的絕佳途徑,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充分的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充分的釋放自由的天性,這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十分重要的[3]。所以,在幼兒教育過程中,老師應該充分的考慮到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設計能夠吸引孩子積極參加的教學活動,并且盡量使活動或者游戲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讓孩子體會到一定的成就感,從而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學習到相應的知識和道理,從而培養較強的心理素質。除此之外,老師應該將教學內容進行不斷的優化,使教學內容既不拘泥于教學形式,又能符合孩子的成長特點,對于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也應該及時的進行調整,從而不斷地強化心理素質教育,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2.提高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
無論處于哪個教育階段,老師對于教學質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老師教學素質的高低與學生的成長密切相關,幼兒學前教育階段更是如此[4]。所以,要想提升幼兒心理素質的培養質量,首先就應該對幼兒教師的教學素質進行提升,強化教師隊伍建設。具體來說,幼兒園應該重視教師的培訓工作,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對幼兒教師進行教學培訓,不斷更新老師的教學理念,以適應新時期的學前教育需求。此外,還應該注重幼兒教師的職業道德培養工作,因為學前教育是較為特殊的教學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還沒有完全的獨立生活能力,老師不僅要關注孩子的學習,還要在學生在校期間對孩子的生活進行全方位的照顧,在生活中不斷的培養孩子的心理素質。最后,幼兒園應該加大教師的引進力度,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積極引進高素質的幼兒教師,從而不斷加強教師隊伍的素質建設,提升幼兒教師的整體教學素質。
3.發揮家長的積極作用
由于幼兒學前教育的特點,老師在教育過程中不能忽視家長的作用。在傳統的學前教育過程中,老師忽視家長在教學中的作用是導致教學質量較低的一個重要原因[5]。因此,老師在新時期的教育中,應該重視家長的積極作用,讓家長參與到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實施中來,因為家長是最了解孩子的,有家長的參與,孩子自信心的培養就會變得更加具有針對性,教學活動的效率會更高。另外,對于孩子在幼兒園中出現的問題,老師應該及時的與家長進行溝通,積極地尋求解決辦法,通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提高幼兒心理素質教育的質量。
結語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教育過程中,幼兒心理素質的教育和培養是十分重要的,老師應該對此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把心理素質教育貫穿到幼兒教育的全過程中,不斷探究和豐富心理素質教育的形式,從而提高幼兒的心理素質,提高幼兒園教育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陳軍名.利用心情教育促進幼兒心理素質發展[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4(19):34-35.
[2]張宇.幼兒心理素質發展特點與教育對策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4(29):301-302.
[3]吳紅珍.為幼兒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質——淺談加強兒童心理健康的教育和指導[J].海峽科學,2013(3):96-97.
[4]曲秀蓮.培養幼兒良好個性促進幼兒心理健康[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47):36,82.
[5]徐巧.幼兒心理素質教學策略分析[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30):69-69.